因雄崛起給力 激勵低分群生學習

教育局推動使用「因雄崛起」遊戲化學習平台來強化學習品質。(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強化學生學習品質並彌平學習落差,台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因雄崛起」遊戲化學習平台融入教學,近期並攜手台南大學進行「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計畫,運用資料科學方法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對於中低成就學生而言,長期使用「因雄崛起」學習平台,平均成長約百分之一點六至百分之二點八的進步幅度,有效提升其基本學力檢測表現。 由教育部委託台南市教育局開發的遊戲化學習平台「因雄崛起」,上線近四年以來,已吸引超過四百七十八萬人次的國中小學生使用。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透過與台南大學合作進行的大數據分析,「因雄崛起」具備可視化即時反饋及獎勵機制,對於擔心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或被認為能力不足的中低分群學生,能有效激發其學習動機,進一步增強自我效能,進而改善學習成效、強化學力。 「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計畫是以學生的學力檢測成績為基準,將學生區分為高分群、中分群及低分群,並針對其使用因雄崛起平台的答題遊戲功能進行分析,研究果顯示,確實能提升中低成就學生的基本學力檢測表現。 教育局進一步表示,教育局正積極優化平台功能,新增「主題情境式學習」模組,結合生成式AI技術,讓學生在遊戲闖關過程中學習主題知識,並與AI互動進行論證練習,培養關鍵能力。今年暑假正式上線的「登革熱防疫」主題,即是以遊戲闖關方式讓學生深化防疫知識,並在最終關卡擔任「一日里長」,提出自己的防疫策略,寓教於樂、強化實用能力。

Read More

老夫子鑽石婚 歡喜牽手一輩子

人稱老夫子的呂建德與牽手林娟娟和諧走過一甲子。(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老夫子結婚六十年了…」,新市區教職退休的呂建德與林娟娟結婚六十年,今年獲鑽石婚表揚。林娟娟表示,呂建德有著文人雅士的好脾氣,所以一甲子來幾乎不曾吵架,兩人伉儷情深。 由政大教研所畢業的呂建德,對古文相當有研究,更熱愛閱讀,教研所就有個外號「老夫子」,還在新市區創辦讀書會,至今已有三十年歷史,每月都要研讀一本書,然後會員們再彼此交換心得。 呂建德表示,如今眼睛不好又常頭昏,還好老婆總會找好文章念誦給他聽,讓他得以聽到更多的好文章。 兩人牽手了六十年,呂建德表示,當年在媒人的介紹下,偷偷的去看林娟娟上課,等她上完課就直接到教師辦公室向她自我介紹,林娟娟的父親還專程到新市打聽呂家的門風,詢問了兩處人家,都肯定呂家有很好的門風,才促成了兩人的好事。 呂建德說,六十年來即使兩人偶而有不同看法,也是隔天就全忘了,因為天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和諧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印象裡兩人不曾吵過架,如果有,大概也只是一個晚上而已。 林娟娟則笑著說,跟老夫子吵不起來,他很好靜又有著好個性,書念得多,有著文人的大肚量,不會亂發脾氣,所以兩人一直維繫著好感情,歡喜牽手一輩子。

Read More

盧秀燕演講 強調台灣需要和

台中市長盧秀燕與逢甲大學校友總會洪金鐘名譽副總會長伉儷、昆士蘭僑領合影。(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長盧秀燕率團訪問澳洲,九日晚間出席布里斯本僑胞歡迎晚會,報名盛況超乎主辦單位預期,逾百名僑胞熱烈參與。盧秀燕以「唯有『和』,台灣才有出路」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介紹台中近年在經濟、建設與國際交流上的亮眼成果,現場反應熱烈,演講結束後掌聲持續超過三十秒,更有僑民表達想搬回台中。 盧秀燕表示,台中與澳洲的城市交流有著深厚連結,在世界局勢變動快速的今日,唯有彼此多了解、多互動,才能守住和平與穩定。她指出,台中是台灣第二大城市,吸引台積電、美光等國內外最大科技大廠投資,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城市」;而台中人熱情好客、溫暖親切,更讓台中成為「友善城市」。在地球村時代,台中是關鍵國家的關鍵城市,以地方政府之力持續推動城市外交,敞開雙手與世界交朋友。   台中市長盧秀燕率團訪問澳洲,九日晚間出席布里斯本僑胞歡迎晚會,僑領踴躍與盧秀燕索取簽名與合照。(記者陳金龍翻攝) 晚會中,盧秀燕展現「媽媽市長」的親和力,以「家人」稱呼問候僑民,並關心在澳發展的市民。她說,此次來訪深切感受到澳洲僑界團結有力、熱愛家鄉,許多台灣人在澳洲生活成長,卻從未忘記台灣、心繫家鄉,不僅是台灣與澳洲之間最溫暖的橋梁,也是推動台澳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並誠摯邀請僑胞參與台中發展,共創未來。 針對僑民關心的國際局勢,盧秀燕引用佛光山星雲大師的「五和理念」: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以及世界和平。她指出,五和是從自身做起,逐步推展到家庭、人際、社會、世界,最終達到和平,這應是從政者應有的信念。唯有「和」,台灣才有出路,她期盼未來無論是市政或國際交流,都能在和諧、和平的基礎上持續前行,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盧秀燕也特別感謝盡心盡力籌備主辦本次僑宴的逢甲大學校友總會洪金鐘名譽副總會長伉儷、澳洲昆士蘭台灣商會黃元佐會長,以及協辦的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澳洲分會李瓊英會長、羅富齡僑務委員等熱心僑領。

Read More

粉彩畫家劉素君粉彩·呢喃創作展

粉彩畫家劉素君的創作,取材於大自然和日常生活。(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粉彩畫家劉素君,即日起至二十九日在於民治中心一樓大廳推出「粉彩·呢喃」創作個展,展出取材大自然、日常生活的二十五幅創作。 劉素君畢業於新竹師範學院美勞系,長期從事教職致力藝術教育;積極參與藝術社團活動,曾任台南市向陽藝術學會第三屆理事長、國際府城粉彩協會副會長,推廣粉彩藝術,並各獲畫會邀請參加各種藝術聯展近四十次,作品廣受藝術愛好者喜愛。 劉素君表示,粉彩畫適合各年齡層和技能水平的媒材,創作特色在能呈現出柔和、溫潤的視覺效果,適合表達細膩的情感層次,更能營造出夢幻般的視覺氛圍。 傳統粉彩畫作品多以風景、靜物或人物肖像為主,這次展出的作品「等待」,捕捉三位小芭蕾舞者在等待表演的溫馨時刻,畫面呈現童真與純潔的美好;作品「夜深人靜」,老舊的房子在深夜中透出微弱燈光,照映在荷田及草叢上,屋頂的煙囪仍餘煙裊裊,訴說窮苦人家的故事;作品「耿耿於懷」,描繪雙手緊抱在胸前的女子,與花卉融為一體的表現手法,彷彿置身超脫現實夢幻世界,反映出當時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Read More

成大管弦樂社 中北高夏季巡演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管弦樂社《傳成.樂音不息》夏季巡迴音樂會,即將於八月二十七日起,在台中、台北及高雄進行三場巡演,預計演出《造物者的印記》、《可汗》、《阿爾罕布拉》、《光與影》以及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等經典曲目,有興趣的民眾可透過「OPENTIX 兩廳院文化生活」平台購票。 成大表示,成大管弦樂社是台灣南部首屈一指的音樂性社團,前身為校內軍樂隊,歷經多年改制與擴充,於一九九五年確立為現今由管弦樂團、管樂團以及弦樂團組成的三團制。成員集結了校內外多方音樂愛好者,演奏閱歷豐富,在歷任指揮、指導老師、團長與幹部們的辛苦經營傳承下,過去數年不論是管樂合奏、弦樂合奏及各重奏項目,皆在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有優異表現。 成大管弦樂社今年的夏季巡演《傳成.樂音不息》音樂會,是由鮑恆毅、楊宇綸兩位指揮老師與長號李季鴻老師指導,巡演場次分別為八月二十七日在台中教育大學寶成演藝廳,八月二十八日在台北東吳大學松怡廳,最終場於九月一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音樂廳演出。

Read More

義民節開跑 奉飯為期1個月

傳承忠孝節義精神,義民祭十日舉辦「恭迎義民爺爺」,揭開義民祭序幕。(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二0二五年為新埔褒忠亭義民廟建廟第二百卅七年,今年義民祭由關西聯庄祭典區輪值,十日舉辦「恭迎義民爺爺儀式」,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與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值年總爐主羅吉平等一同恭迎義民爺爺回祭典區坐鎮,展開義民節傳統祭典中最具特色、輪值為期一個月的「奉飯儀式」,也代表義民節祭典正式揭開序幕。 陳見賢表示,義民爺爺忠肝義膽、忠孝節義的精神是當今社會最缺乏的,義民爺爺不僅是全台客家人的信仰中心,更是大新竹所有鄉親共同的信仰中心。祝福今年活動圓滿成功,祈求義民爺爺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所有好朋友幸福快樂。 文化局說,褒忠亭義民節祭典(義民祭)為國家指定重要民俗中,唯一屬於客庄傳承的無形文化資產,極具指標性及文資價值,義民祭呈現團結、祥和的氣氛,兼顧客家文化民俗與教化意義。義民信仰的精神及價值,最能在一年一度「義民祭」活動中展現無遺。 今年的義民祭延續著重教育扎根以及客家文化推廣傳承兩大主軸,五月至八月期間在關西祭典區社區及四所國小舉辦了「義進校園及社區」活動,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今年適逢文化局三十週年慶,特以「義魄千秋二0二五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結合運動、潮流、親子及文化等多樣性元素,規劃「文化,義民勇士路跑」嘉年華活動,祭典啟動祈福儀式則規劃「擔擔相傳.代代傳」挑擔儀式、「客家跨界客家義民藝陣舞劇」演出及「祈福祭祀大典」等精彩義民祭文化系列活動。

Read More

貓公部落豐年祭 文化部授證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代表頒授「重要民俗認定證書」,並由貓公部落頭目高金萬代表接受證書。(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十日表示,文化部於二0二四年九月十一日公告登錄「Ilisin no Fakong」為重要民俗,並認定「Fakong貓公部落」為保存者,適逢貓公部落舉辦娛靈祭,由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代表頒授「重要民俗認定證書」,並由貓公部落頭目高金萬代表接受證書。   貓公部落保有阿美族傳統且嚴謹的年齡階級制度、完整祭儀、禁忌及樂舞文化,每年八月五日至十日舉行「Ilisin no Fakong」。(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文化部表示,截至二0二五年七月,全國重要民俗總計登錄二十四項,而原住民族重要民俗占六項,此次「Ilisin no Fakong」重要民俗登錄,是繼鄒族mayasvi、花蓮縣豐濱鄉Makotaay(港口)部落阿美族ilisin豐年祭、賽夏族paSta’ay、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邵族Tungkariri Lus’an(祖靈祭),新增登錄之第六項原住民族重要民俗,讓族人相當振奮。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豐濱鄉Fakong貓公部落,是豐濱鄉古老阿美族聚落之一,保有阿美族傳統且嚴謹的年齡階級制度,保有完整祭儀、禁忌及樂舞文化,自部落成立以來,每年皆在八月五日至八月十日舉行「Ilisin no Fakong」。   貓公部落豐年祭儀式包括迎靈儀式、娛靈歌舞、送靈祭儀等,年年依循傳統進行祭儀且從未間斷過。(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她指出,其儀式包括迎靈儀式、娛靈歌舞、送靈祭儀等,年年依循傳統進行祭儀且從未間斷過,一0三年登錄為花蓮縣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縣長誠摰感謝頭目及青年之父(mama no kapah)帶領,部落各年齡階層共同參與,部落方能枝繁葉茂、昌盛壯大,能獲文化部認證著實難能可貴,讓全世界看見貓公部落。

Read More

太巴塱傳統會所Soraratan落成

花蓮縣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傳統會所 Soraratan」,十日舉辦落成典禮。(花蓮縣政府原民處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是阿美族最大的部落之一,以文化保存、永續傳承為目標,十日舉辦「傳統會所Soraratan落成典禮」,現場剪綵媒介使用oway黃藤,象徵Soraratan落成後將做為部落教育、傳承及交流的場所,成為原住民族文化向下扎根、內部傳遞的新地標。 縣長徐榛蔚說,花蓮阿美族太巴塱文化園區及傳統會所Soraratan落成,凝聚部落族人的智慧與心力,克服現代建築安全標準下復刻傳統工法的挑戰,展現花蓮文化的多元文化薈萃之美。在地素材與每一細節皆承載先人智慧與文化記憶,成為文化延續的重要見證。 花蓮阿美族太巴塱傳統會所,依循傳統工法採集黃藤、劍竹、茅草、藤條、櫸木到烏心石木等素材建造而成。(花蓮縣政府原民處提供) 縣府表示,此次新建工程由花蓮縣政府協助爭取經費補助,歷經多次部落會議凝聚共識,現場依循阿美族傳統儀式進行,包括mifahfah祭告祖靈、迎火入會所、malikoda階層敬舞,並由族人分享Soraratan心路歷程,由耆老口傳身授,帶領世代族人運用傳統工法,每一層結構都有自己的族語名字,有如部落年齡階層凝聚的堅實文化基礎,為維護部落文化與空間,請訪客務必遵守部落規定,非經許可勿擅自進入。 太巴塱部落年齡階層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建華強調,自一一0年起,協會凝聚族人共識,克服疫情與天災挑戰,依循傳統工法採集黃藤、劍竹、茅草、藤條、櫸木到烏心石木等素材,為建築注入土地氣息與祖靈祝福,使Soraratan成為推廣文化、傳承年齡階層制度及保存族語的重要基地。

Read More

防病媒蚊 桃園2.2萬人大掃除

防堵屈公病、登革熱,環保局與衛生局動員志工清除上千積水容器。(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全球屈公病疫情持續升溫,二0二五年已累計逾二十五萬例病例,桃園市今年已有四例境外移入確診。為防堵病媒蚊孳生、降低傳播風險,桃園市環保局與衛生局九日下午啟動「環境清潔日」全市大掃除行動,動員志工共三百九十四隊,總計二萬二千三百七十五人次,清除積水容器約一千九百個、垃圾清運量約六十一公噸,以行動展現防疫決心。 防堵屈公病、登革熱,環保局與衛生局動員志工清除上千積水容器。(環保局提供) 龍潭區龍元宮商圈率先響應,深入社區全面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號召全民參與環境整頓,攜手守護家園。衛生局也同步向民眾宣導如何防治屈公病、登革熱及疑似症狀就醫注意事項。 環保局提醒,近期颱風與午後雷陣雨頻繁,積水點暴增,成為病媒蚊溫床。七月起推動市容環境清潔精進專案,桃園市十二區環保志工隊針對空屋、空地、花盆底盤、塑膠容器與廢輪胎等高風險場域展開地毯式巡檢與清除,徹底阻斷病媒蚊孳生鏈。衛生局說,登革熱與屈公病都是透過病媒蚊傳播的傳染病,日常落實「巡、倒、清、刷」,才是預防病媒蚊最有效的方法。 防堵屈公病、登革熱,環保局與衛生局動員志工清除上千積水容器。(環保局提供) 衛生局提醒,暑假旅遊旺季,民眾前往流行地區務必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含DEET、派卡瑞丁或IR三五三五成分的防蚊液,避免被蚊蟲叮咬,若自疫區返國或接觸疑似病例,應自主健康監測十四天,出現症狀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

Read More

斥資1.9億 竹縣將改善72校廁所

新豐國中廁所整建完成,加入學校自行車特色,提升學子之認同感。(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為提升國中、小學就學環境品質,向教育部爭取校園老舊廁所整修工程經費共一點九億元,將改善縣內七十二校共二百六十一間老舊廁所,除了改善廁所機能,也將結合美感元素,發展各校特色廁所,預計十一月中旬前完成工程規劃設計發包,希望在一一六年底前完成校園廁所改善,打造更優質的就學環境。 為協助營造學校舒適及優質的如廁環境,教育部國教署提出一一四年公立國民中小學老舊廁所整修工程計畫,將改善國中小之老舊廁所,改善老舊損壞、管線阻塞、通風採光不良等情形,此計畫採一次核定,分「規劃設計階段」及「工程階段」執行。 縣長楊文科表示,這個計畫除了改善廁所機能,也結合美感元素,使廁所兼具實用與美感,發展各校特色廁所,打造更棒的環境,有效提升學生生活品質。 教育局長楊郡慈指出,新豐國中於今年二月完工,改善採光及通風問題,老舊設備煥然一新,結合新豐國中自由車與保育類貓頭鷹造型,期許學生跟自由車選手一樣朝自己設定的目標勇往直前,跟貓頭鷹一樣聰明睿智,打造校本特色的五星級廁所。 教育局說,為配合教育部所訂「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及宿舍設置指引」,高中以下學校於主要教學空間或師生主要活動空間,至少設置一處以上的性別友善廁所,整修規劃設計時將性別友善廁所設計放入,以符合性別友善原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