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記者王超群
葉明桂的咖啡店雖然空間不大,但客群穩定。
他被稱為「廣告鬼才」,是台灣廣告圈少數具有跨時代代表性的創意人。他曾擔任奧美廣告副董事長,見證台灣廣告業從黃金時代走向數位轉型。他主導的經典作品「左岸咖啡」,不僅成功讓產品價格翻倍,更打造出一種文藝氛圍與品牌性格的結合,成為台灣廣告史上無可忽視的指標。葉明桂,一個在風光與沉潛之間從不失誠實的創意人。
國貿人意外成廣告人
「我本來是念國貿的,因為那時代大家都想開貿易公司才能賺錢,但我畢業後看到報紙上有一家公司在徵文案,直覺覺得這比較適合我,就去應徵了。」葉明桂談起自己誤打誤撞進入廣告圈的經過,不帶一絲戲劇化,卻帶著命定感。
葉明桂和他充滿父愛的咖啡廳。
他的廣告人生起點於民國69年,當時台灣廣告業方興未艾,他從基層文案做起,一路走上高層管理。他曾任奧美廣告總經理、副董事長,在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地接案與領軍,締造無數經典案例。但他的誠實,不只在成功時出現,也在談及挫敗時更顯可貴。
會外語才能接軌世界
「我曾因為搞不定一個國際客戶被撤換,那是我最深的挫折。」他說「我英文不好,雖然我把事情交給英文好的同仁處理,但我身為總經理,團隊出問題,責任還是我的。」葉明桂當時被調為副董事長,但他坦言「那其實是個虛的職位,是一種名義上的安排。」
除了語言限制,他也自省性格問題「我個性太仁慈,該決定的時候優柔寡斷,不夠狠,這在外商體系裡是一種致命傷。我的老闆要去大陸發展時,沒有把位子交給我,而是交給排行比我後的公關總經理。這讓我知道自己升不上去了。」
桂爺對兒子的愛自然流露。
他不吝於把這段經驗化為對年輕人的忠告「你在外商公司,英文真的很重要。英文不只是一種技能,它代表你能不能跟世界接軌、能不能參與核心決策。」這種語重心長,並非來自抽象經驗,而是從人生親身教訓中誠實提煉的智慧。
得意作品─左岸咖啡
談到最讓他得意的作品,他立刻提起「左岸咖啡」。這是統一企業委託他處理的一項產品包裝與品牌重塑案。「他們原來是做十元一包的利樂包飲料,價值感很低,毛利只有三分之一。希望我們能讓這產品價格賣到25塊。」
他決定用咖啡作為內容物,因為「咖啡本身就有價差,有10塊的也有300塊的」,再結合法國左岸的文人意象與精神內涵,打造一個品牌性格鮮明、氣質獨特的商品。他說:「我設計出一種孤獨卻享受的調性,像是美國文學少年般的語氣,文案裡充滿一種無傷害的孤獨感,是對自我對話的享受。」
創造文化感與價值感
他笑說「當時的文案不是叫你喝咖啡,是讓你進入一種生活想像。」這種從產品出發、再創造文化感與價值感的思維,正是葉明桂獨到之處。
研磨一杯飽含父愛的咖啡。
談到好文案的條件,他直言不諱「一流文案是天生的,要有才情;二流文案就靠努力。」他建議後進多閱讀、多體會人生,「認真生活自然會有素材可以寫」,他認為文案的核心在於「能不能打動人,而不是單純文筆好」。
「要有一個idea,要新鮮,要說故事的方法沒人講過。」他重複強調創意而非技術,「你文章寫得再漂亮,如果沒有新意、沒有故事、沒有洞見,那就不是好文案。」
談到如何辨識創意人才,他笑說「我們看的是作品,看他能不能打動,不是年紀,不是學歷,就是能不能創造感動。」他也鼓勵轉職者嘗試「把自己的寫作、新聞作品、觀察記錄整理成集子,寄給創意總監。不要怕,讓別人看到你的創作力。」
1997接案大賺人民幣
葉明桂曾長期往返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於1997年進軍大陸市場,接下許多品牌案子。他直言大陸當時給的價格是台灣的4倍,我在台灣接案,在這裡操作流程,賺的是人民幣。更重要的是,大陸業主對創意的重視與價值認同,讓他感到被理解。
「他們有夢想、有野心、有使命感。」他舉小米為例,「小米的使命是讓全世界不論貧富都能享受科技的美好。他們願意為這樣的理想付出成本。」他語氣一轉,說:「在台灣有些業主,就是要簡單慫慫的廣告,農曆7月賣旺旺,做得誇張一點就好,不會想太多。」
廣告團隊要求創意
回到廣告團隊的管理,他強調創意是核心「我們的團隊一組大概10人左右,背景不同沒關係,關鍵是要有新鮮觀點。」他也直言「有時候你會遇到聰明卻難管的人,這種人如果對組織有貢獻,我們會想辦法留下來。但最怕的是笨又努力的,事情會被他弄得更亂。」
他曾被問起「努力難道不值得肯定嗎?」他只簡單回應「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這一語,或許冷冽,卻真實。在專訪中,葉明桂深刻剖析了當前台灣廣告業的轉型趨勢,並指出數位時代已帶來多項結構變化。他強調台灣廣告業已過黃金年代,現在優秀人才不太想進廣告公司了,有更多賺錢、自由的行業。傳統大型廣告公司正面臨招募困難,許多年輕一代更願意投入更具彈性、收益直接的數位創作與新型自媒體工作。
葉明桂進一步指出,數位化帶來的最大變革是從「大眾傳播」轉向「一對一溝通」,「現在是一對一溝通。每個人看到的廣告內容都不一樣,因為背後有大數據。」他認為廣告投放的精準度與個人化需求上升迫使業界重新設計模式:傳統廣告策略必須與數據分析、內容行銷、精細化分眾結合,才能滿足廣告主期待。
不時有訪客到店內向葉明桂請益交流。
認真生活也能體現創意
而在創意人生之外,葉明桂談起最讓他動容的創舉,竟是一件看似與廣告無關的事。「我現在這間咖啡館,是為了我兒子開的。他有思覺失調的問題,找不到工作。我頂下這家店,讓他當老闆。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
這番話,語調低沉卻無比堅定,透露一名父親最深的情感。從創意鬼才到疼愛孩子的父親,他在人生不同階段,用不同方式持續「創造」價值,也將廣告之外的誠意與深情藏於生活角落。
訪談結束時,他坐在店角微笑說「創意,不是只在辦公室發生。認真生活,自然就會找到火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