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競
8月23日外交部國際傳播司以新聞參考資料第042號,在該部官方網站「最新消息」欄位,以「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接受法國《解放報》專訪:中國從內部滲透台灣,我國以三大支柱戰略堅定防衛民主」為題,貼出吳志中次長接受法國媒體《解放報》(Libération) 資深記者Arnaud Vaulerin 視訊專訪。
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5&sms=73&s=120536
儘管外交部發布時聲稱,受訪相關內容於8月22日以「中國正試圖從內部使台灣崩潰」為題刊出,但查閱該報導在《解放報》(Libération)網站,實際刊載日期以及標題,卻是在8月21日下午17時09分(publié le 21 août 2025 à 17h09)以“Interview François Wu, vice-minist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taïwanais : «La Chine essaye de faire tomber Taiwan depuis l’intérieur»“為標題,在該報網站先行刊出。
https://www.liberation.fr/international/asie-pacifique/francois-wu-vice-ministre-des-affaires-etrangeres-taiwanais-la-chine-essaye-de-faire-tomber-taiwan-depuis-linterieur-20250821_CIT4WJAETFDHJH4KFR7HRA53FM/
誠然此係《解放報》電子版與紙本刊登發行差距所致,但吾人必須理解《解放報》本身定位就是中間偏左媒體,其紙本發行量約為每日十萬上下,網路電子版點擊率略低於紙本發行量。其整體發行量與影響力遠低於《世界報》(Le Monde)與《費加羅報》(Le Figaro)。但是吾人必須理解,吳志中次長接受專訪報導,在該報網頁必須付費閱讀,就國際宣傳效益與廣度而言,實在有點遺憾;因此在估算其影響力時,必須有此認識。
不過吾人亦必須注意到,就閱讀中文讀者來說,《解放報》專訪吳志中次長報導內容,確實獲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在8月22日,以「《解放報》專訪吳志中:台灣的民主對中共政權是一種威脅」為題加以轉刊。
https://www.rfi.fr/tw/專欄檢索/法國報紙摘要/20250822-解放報-專訪吳志中-台灣的民主對中共政權是一種威脅
就媒體影響力來說,《解放報》絕對難望《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之項背,因此吳志中次長接受《解放報》專訪,能夠被《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轉刊,確實具有加分效果。不過吾人必須理解,在媒體受訪過程中,受訪者所表述內容,經過媒體整理報導,有時與閱聽讀者觀眾所理解內容會產生落差;因此相互加以比對,吾人才能理解到,受訪者所講述內容,到底能否讓閱聽讀者觀眾理解與重視。
依據外交部官方網站,吳志中次長受訪時所表述要點如下:
吳次長在專訪中深入剖析中國對台複合式威脅的多重面向,並強調在賴清德總統領導下,我國以強化國防、深化民主夥伴關係,以及積極參與國際,展現堅定捍衛台海和平穩定及我國民主生活方式的決心。
吳次長首先指出,賴總統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是如實反映台灣當前所面臨的嚴峻情勢。中國除每日派遣軍機艦侵擾,亦發動網路攻擊、散播假訊息,並滲透台灣社會,這些都是意圖在削弱台灣內部團結、製造分裂的敵對行為。吳次長強調:「中國除了具體的軍事威脅,更在不斷嘗試從內部使台灣崩潰」。這正是台灣社會當前最需警惕的挑戰。類似觀點亦獲得德國外長等多國官員呼應,顯示國際共識日益凝聚。
面對中國威脅,吳次長說明,台灣的防衛戰略建立在三個支柱之上。首先,在自我防衛方面,政府已經恢復一年期義務役,並將明(2026)年國防預算提高至總預算的約20%,展現我國應對任何侵略的堅定決心。其次,在深化民主夥伴合作方面,美、法、德、英等多國已派遣軍艦通過台海,以實際行動維護區域和平與航行自由。這些行動證明,國際社會已意識到台海安全與全球穩定息息相關。第三個支柱則是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吳次長指出,台灣作為負責任的國際成員,擁有貢獻全球事務的能力與意願,將持續爭取參與國際組織,強化國際夥伴信任與支持。
吳次長也強調,台灣不僅守護自身的民主生活方式,更致力於維護全球民主價值與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並將繼續與理念相近國家攜手合作,共同確保印太地區和平與繁榮。
專訪亦觸及台美關係。針對外界關注的「疑美論」,吳次長重申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盟友,雙邊關係根植於共享的民主價值與共同戰略利益。他並指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產量佔全球50%,高階晶片更達95%。此不僅為台灣經濟基石,更對全球科技安全至關重要,台美夥伴關係是互利互惠,不因政黨輪替而有所動搖。
但若依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所轉述內容:
吳志中:台灣民主的成功對中共政權也是一種威脅
「中國試圖從內部擊垮台灣」,這是《解放報》對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的專訪選用的標題。吳志中在採訪中指出,中共戰機每天都試圖闖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也越來越頻繁地組織空中和海上軍事演練,台灣面對的敵對行動越來越多。甚至在台灣島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受對岸操控的間諜。總統賴清德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只是對台灣當前形勢的描述。一方面,中國在以軍事手段發出威脅,另一方面,也試圖從內部削弱台灣,擊垮台灣。但吳志中也指出,台灣對於中共政權來說也是一種威脅。台灣民主的成功,以及在科技和經濟領域的成功向所有人,尤其是那些將台灣看作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有些享有自由,認同普世價值的中國人生活得很好。他們不會因為支持習近平政權而被定罪。
吳志中:一紙國際條約並不能保證台灣的和平
吳志中介紹了台灣面對來自對岸的威脅的三大支柱,一是大幅提升國防能力,二是其它國家在周邊海域的軍事存在,比如歐美等國船隻經過台灣海峽,或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軍事演習,這表明大家都很重視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第三個支柱則是台灣的國際參與。這三大支柱缺一不可。吳志中特別指出,一紙國際條約並不能保證台灣的和平,不能阻止中國的入侵。香港也曾有中國與英國簽署的國際條約的保護,但北京破壞了該條約。談到特朗普任下的台美關係,他表示,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盟友,在台灣議題上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台灣也很希望看到有更多國家關注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台灣與烏克蘭雖然有一定的可比性,都面對一個要以軍事手段擴張領土的大國,但台灣與大陸中間隔着台灣海峽,中國軍隊雖然與俄羅斯軍隊一樣擁有強大的軍隊,但中國軍隊從未打贏過海上戰爭。吳志中特別強調戰爭一旦爆發的後果,他指出,台灣可能會因此被中國摧毀,但對於法國或其它歐洲國家來說,這也意味着不再有芯片。因此必須嚇阻中國,阻止中國武力攻台。
兩者之間有何差別,各位先進閱讀比對後,就可理解吳志中次長希望讀者聽眾所認知內容,能有多少被讀者聽眾認識理解。讓我再說清楚一點,講話者希望聽眾所聽到內容,未見得成為聽眾最後所理解內容。透過閱讀《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所轉刊內容,吾人可適切評估吳志中次長接受《解放報》專訪後,所可能達成效果。
此外《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在轉刊「法國報紙摘要」時,有下列這段說明介紹,確實值得注意有關《解放報》以及該報專訪吳志中次長之說明文字,我特別加上【】方便您識別與閱讀。
22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頭版側重各不相同。《費加羅報》以全球股市在地緣政治緊張和貿易戰背景下依然亢奮走高作為開篇主題。財經報刊《回聲報》在美國與歐盟最終達成的貿易協議文本中,看到了美國總統的堅持。【《解放報》、《十字架報》和法共《人道報》均以國內話題開篇。《解放報》聚焦隨暑期休假結束開始的左翼政黨的聚會討論活動】,《人道報》聚焦法國民間的不滿情緒可能在9月凝聚成的社會風潮。《十字架報》則以大版篇幅介紹法國政府為節省開支而裁減居民就醫用車花費的措施。在國際版,以色列在加沙走廊的軍事行動以及即將啟動的世界各大央行行長年會是各報特別關注的兩大主題。【關於中國,《解放報》刊登對現任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的專訪,介紹台灣當前面對的形勢以及台灣在特朗普任下與美國的關係。】《費加羅報》暑期連載今天介紹中美兩大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
最後在此必須很遺憾地指出,在《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所轉述《解放報》專訪吳志中次長內容中,吳志中次長對於國際事務真實歷史認知內容,恐怕確實值得商榷;吳志中部長顯然對於解放軍海戰史缺乏認識,更對香港問題存在誤解。最重要若是還期待兩岸矛盾以一紙「國際條約」解決,這不知該說是天真還是無知。
#呼應我的好朋友Ross方恩格對吳次長受訪評論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