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西港區公所結合替代役投入社造計畫,成功打造福麻小巷,讓廊道成為藝術品展示空間,並在彩繪美化後營國小前的道路鋪面,結合後營社區的胡麻廣場與戰神土地公廟,從點到線進而面,活化社區景點,全面建立西港區在地意象系統。
西港區公所二日舉辦「替代役社造成果展」,西港區長李鴻裕指出,自一0五年起辦理替代役社區營造計畫,一0五年的「檨林24號—藺草工坊」、一0六年的「竹林.光陰迴廊」、一0七年「八份209—金獅傳說」,皆為老屋創造新生命,成為亮點設施。
一一二年則成功打造福麻小巷,迴廊上裝設燈光,白天是民眾散步的場所,晚上則有燈光凸顯在地特色。今年四名社造替代役役男將原先廊道延伸,保留原設計木構架結構與照明設置,增加植栽更顯綠意,廊道不僅能展示藝術品,還有彩繪後營國小前的道路鋪面,結合附近景點穀倉餐聽、故事館、擔露館及後營普護宮等,建立西港區在地意象系統。
成果展還特別表揚施純瑞、吳昱寬、洪韋成及黃昱誠四位替代役男,感謝以都市設計、土木工程等專長,於服役期間全心投入,為西港區創造新的亮點。另邀請港東社區發展協會的太鼓表演,及後營國小舞蹈演出,增添熱鬧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