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立法院長韓國瑜十三日召集朝野各黨團針對五二O後總統賴清德赴立法院國情報告的方式等案進行協商,結果朝野對於賴清德何時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回答方式等都未能達成共識,決定十六日再行協商。
原本會中也將對「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進行討論,並邀交通部長王國材到場表示意見,但因朝野為邀賴清德國情報告議題舌戰超過三小時仍無結論,最後不歡而散,王國材枯坐三小時,韓國瑜表達「非常不好意思」。
立法院朝野黨團十日協商時,朝野對總統賴清德到立院進行國情報告達成共識,昨針對國情報告時間點,及進行方式採即問即答、或統問統答等問題進行協商。
民進黨立院黨團主張,應先讓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進行施政報告,再安排賴清德進行國情報告,才符合憲政精神。但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認為,總統的國情報告當然要先於行政院的施政報告,雙方各持已見,並無共識。
國情報告總統回答問題,到底是每三位立委或五位立委發言完畢,總統就應就問題進行說明,還是要等整個黨團代表發言完畢再回應,或要等所有立委發言完,再由總統一次回答,朝野對此無法達成共識。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強調,五二O後邀賴清德進行國情報告,是創下憲政首例,這比什麼都重要,國民黨團釋出很大善意,並未堅持賴清德必須即問即答,但民進黨卻仍以各種理由反對。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指出,國民黨團立場很清楚,就是會以友善、大格局,歡迎賴清德到立法院做國情報告,民進黨團是要搭台還是砸場則應說清楚,相信民眾對政治肥皂劇沒有興趣。
協商中,民進黨認為各黨團推派之立委,質詢賴清德的發言時間為五分鐘,國民黨與民眾黨認為應為七分鐘,後經韓國瑜裁示折衷為六分鐘,即民進黨推派九名立委、國民黨推派九名立委、民眾黨推派二名立委,每人發言時間為六分鐘,是十三日協商唯一的共識。
對於尚無共識之總統回答方式等議題,朝野決定十六日再行協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