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工業區汙水管理作為 南市府啟動可行性評估

經發局將強化工業區汙水管理作為,改善工業區發展對環境帶來衝擊,滿足產業用地開發及生態保護趨勢。(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為保護河川,市府經發局針對未設汙水廠的都市計畫工業區、特定工廠群聚區域都將強化汙水管理作為,經發局說,首先鎖定永康、仁德等工廠密集區,對於汙水管理啟動可行性評估,找出最佳方案,對特定工廠群聚區域透過汙水排放管線的佈設作業,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衝擊。

經發局副局長蕭富仁表示,經發局盤點轄內未設汙水廠的都市計畫工業區共計卅五處,配合經濟部補助,爭取可行性評估計畫,對工業區汙水排放進行統一管理作為。

今年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核定補助市府可行性評估兩案,將針對永康地區二千三百零五家廠家、面積六百一十點一五公頃的工業用地,預估每天產生廢水量達一萬三千多噸;仁德地區二千五百四十六家廠家、面積四百卅五點七一公頃的工業用地,預估每天產生廢水量有八千五百噸,主要產業類別為金屬製品製造業和塑膠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為大宗,評估是否納入鄰近既有民生汙水處理廠、或鄰近產業園區內事業汙水處理廠、或是自設汙水處理廠,預定今年十一月底完成評估結果,找出最佳方案,後續爭取經費施作;並將逐年爭取其他卅三處未設汙水廠工業區的補助計畫。

工業區科長顏惠結說,對工廠管理輔導法納管之特定工廠,納管同時衡量對環境帶來衝擊,配合經濟部補助,進行汙水管線佈設作業,以協助特定工廠合法轉型,降低環境汙染疑慮。

這次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核定二億二千七百多萬元經費,將進行安定區嘉同里汙水排放管線佈設,範圍內預計收納二十三家特定工廠和五十六家納管工廠的放流水,推估每天排放水量為一百九十噸,將進行五千五百卅公尺管線佈設,預計明年底完成;以循序漸進方式,改善工業區發展對環境帶來衝擊,滿足產業用地開發及生態保護趨勢,透過逐步進行工業區轉型,創造企業、地方及政府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