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條河流孕育 穿梭台南400

台南400,文化局推出「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台南400文化治理特展,反思過去、面向未來,台南這座水體城市,川流不息。(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府文化局推出「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台南400文化治理特展,以六條河流灌溉孕育而成的台南,展現數百年來,這座城市的居民,與水、河、海等土地環境千絲萬縷關係。

特展由龔卓軍擔任策展人,集結五十組藝術家,透過不同文化研究領域與藝術關懷角度,探問溪流與城市、人類共生共融關係,回應千年以來的多物種文化共筆。

展間採用台南水文化的巨幅攝影影像系列、水系流布動線加以貫串,區分出永恆循環、過去之願、當下之聲、未來之憂方向,和觀眾合探台南城市的當代議題與未來發展。

文化局長謝仕淵表示,在台南400之際,透過特展,探討城市未來發展與環境變遷議題,台南由六條河流孕育而成,包括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藝術家透過不同媒材的藝術創作,反思河流、土地與人群、城市空間的互動關係,比對其他海洋或島嶼國家,一起從河而來、走向河流。

 除藝術創作,透過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團隊協助,運用AR擴增實境,為主視覺川流島及展場中的五大主題,延伸製作動畫,民眾可透過手機,一窺五條港、樹林、商船、牛隻等元素動畫,依不同時段,顯現對應的圖像與光影。

南美館響應台南400,兩年前開始策劃多場扣合城市主題的展覽,串連這座川流島過去歷程,也引領觀眾思考並想像台南城市未來。

文化局表示,展場內不僅能看見台南被打造成一座有六條河流的「空中浮島」巨大意象,展間更能看見這六條沖積出台南沃土的河流被「擬神化」,呈現各自特色與性格。展期至十三日於南美館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