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病菌橫流 嚴防類鼻疽桿菌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凱米颱風帶來強降雨,南部地區25日淹水災情頻傳,疾管署指出,風災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民眾應清理所有積水容器,而清理家園時務必戴手套、穿著防水長靴並配戴口罩,避免被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

疾管署表示,風災降雨後易造成環境中產生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籲請民眾大雨過後應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若有廢棄浴缸、水族箱等大型廢棄容器,可連絡清潔隊協助清運,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使用中的儲水容器則務必刷洗並加蓋或加掛細網,防範病媒蚊孳生。

疾管署提醒南高屏民眾需特別注意俗稱天溝之屋簷排水槽,及屋後防火巷水溝,都是容易成為埃及斑蚊孳生死角,雨後須特別檢查,有積水須立即清除或投藥。

在河水氾濫的地方,尤應注意類鼻疽桿菌等病原感染,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指出,類鼻疽桿菌主要存在於土壤深層,平常多是拈花惹草後未清潔手部就觸碰口鼻造成感染,引起肺炎、敗血症,或皮膚、其他內臟病變,甚至引發多器官膿瘍,而颱風大雨後,深層土壤被翻動,也可能存在於河水中,中南部地區河流就曾檢驗出此菌。

疾管署表示,風災地區蓄水池如遭汙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使用,居家環境可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自來水恢復供水後,如發現有混濁、異色及異味時,應立即通報當地自來水事業單位處理。 疾管署指出,民眾應使用肥皂及清水確實依「濕、搓、沖、捧、擦」步驟正確洗手,如無法取得肥皂和清水時,可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