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善化報導
曾任南陶會長的陶藝家黃怡文將於十一月受邀至京都職人傳統博物館,展出日本人最愛的天目釉等陶藝創作。雖然黃怡文已累積近四十年陶藝工夫,但仍日日努力創作,此行有個最特別的聚寶盆作品,含意深遠,願此展「圓滿順利」。

善化區鼎甲窯是數十年來黃怡文的工作室,幸運的他有個好牽手康月足擔起家計力挺他,讓他無後顧之憂的創作,這也讓黃怡文心無旁鶩的在天目釉燒練就好工夫。黃怡文表示,要得天目釉燒重要不是方法,而是心法,如同天上的雲朵很漂亮,當會莫名其妙不見,但水分還在蒼穹裡,有適當條件和溫度就會再才成雲,而天目釉的美麗斑紋形成和雲彩是同一道理的,方法說不盡,重要是有沒有用心。

康月足則指出,京都與台南都是他們喜歡的城市,且京都一直是他們很想辦展的地方,只是黃老師一直低調生活於創作,並未特別去爭取辦展,而她相信黃老師自有其光芒,果然他的光芒引來的識者主動來尋他,日本職人傳統博物館邀請他十一月前往展出,日前他們已先去京都與就都市長和議長相見歡,連月來,黃老師仍每天不停的創作,真的感動,尤其有好作品的出現,更令人驚喜。

黃怡文說,十一月的京都展,準備了個人茶席和大的茶席作品,也有部分單件作品,其中有個聚寶盆最有深意,圓圓的寶盆,中間設計著如裂痕般圖騰,而裂的台語音是「利」,即是有裂就有利,而紅色裂痕正如台語音的「有利純」,即日語的利潤,而有裂有利純的聚寶盆,又是圓型,期望展出「圓滿順利」,而反著念則是「利純滿圓」,同時將此祝福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