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發高燒 驚見10公分腎腫瘤

蘇男發燒就醫檢查驚見左側腎臟10公分腫瘤及肝臟胰臟腫瘤,中山附醫跨科合作治療,根除病灶,預後佳。(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蘇姓男子2年前因急性膽囊炎發燒至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就診,意外發現約10公分的左側腎臟腫瘤,進一步影像檢查證實肝臟與胰臟皆有腫瘤,跨科進行4種手術,包括腎切除、胰臟部分切除、部分肝切除與膽囊切除,術後病理證實腎臟惡性腫瘤達第4期,搭配標靶輔助治療,追蹤2年,病況穩定。

中山附醫泌尿科醫師宋文瑋表示,高達45%腎臟腫瘤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常在例行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病症而意外發現腎腫瘤,建議透過超音波等影像,初步排除疑慮。雖然血尿、腰腹部疼痛與腫塊,是腎臟腫瘤患典型表現,一旦病患有此症狀,往往已進展到晚期。

宋文瑋指出,早期腎臟腫瘤,可接受保守觀察、冷凍治療、部分腎腫切除或是根除性切除等方式處理,晚期或轉移的腎腫瘤,在容許狀況下,也建議積極手術治療,並接受標靶或免疫藥物的系統性醫療。

宋文瑋說,腫瘤治療需要有效率的多專科團隊,擬定治療策略,中山附醫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肯定,具備各專科團隊、臨床研究與臨床試驗資源,蘇姓患者就是由肝膽消化外科主任李祥麟和他聯手治療,在後續藥物治療部分,由於近年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藥物研發突破,許多藥物可申請健保給付,患者可選用的治療策略繁多,需要個人化精準醫療輔助決策,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與病理染色等方式,選擇更適當的藥物並減少無效藥物延誤病情的狀況,呼籲民眾要把握黃金治療期。

蘇姓患者則說,因為膽拿掉了,術後少量多餐,1天要吃6、7次,容易疲倦,體力比較差,半年後,飲食恢復正常,體力也慢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