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師黃軒指出,翹腳會產生骨盆歪斜、腰椎代償等3大傷害。(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很多人坐下時習慣「翹腳」,覺得這樣比較優雅、放鬆,甚至成為不自覺的坐姿。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博士近日在臉書社群平台提醒,翹腳看似小動作,其實是「身體在偷懶」,長期下來恐讓骨盆歪斜、脊椎變形,甚至引發靜脈曲張與神經壓迫。
黃軒指出,當人久坐、腰痠或背緊時,大腦會自動尋找一個「最舒服的姿勢」,而翹腳正是其中之一。然而,這份短暫的放鬆,其實是身體在發出「不平衡的警訊」。一條腿壓在另一條上,骨盆自然傾斜,脊椎為了配合也會慢慢歪掉。久而久之,不僅出現「一邊腰特別痠」或「肩膀高低不一」的情況,甚至可能造成長期姿勢失衡。
研究也證實,長期翹腳者的骨盆旋轉角度,明顯高於未翹腳者。此外,翹腳時大腿下方的靜脈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小腿容易腫脹、麻木。若連續翹腳超過10分鐘,下肢靜脈壓力即會上升,增加靜脈曲張風險。黃軒提醒,若你常感覺「腳麻得像螞蟻在走」,那可能是腓總神經被壓迫,長期下來甚至導致暫時性麻痺或坐骨神經痛。
要改善這種「慢性歪坐」的習慣,黃軒建議:1.雙腳平放地面,腳掌完整著地;2.臀部坐滿椅面,腰部可加小靠墊支撐;3.螢幕高度略高於視線,避免脖子前伸;4.每30分鐘起身活動,伸展或走動幾步。
他強調,「舒服不是歪著坐出來的」。翹二郎腿雖不會立刻造成疾病,但長期的姿勢偏差,會讓脊椎、骨盆和腿部逐漸「歪掉」。真正的放鬆來自平衡的姿勢與規律活動。
黃軒最後提醒,當下次想翹腳時,不妨改變這個習慣,讓自己坐直一點,因為健康的姿勢,才是身體最好的休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