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醬/含糖飲/酒 都是熱量炸彈

  營養師張淑涵提醒,烤肉醬料、含糖飲料、酒精飲品是3大熱量陷阱。(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許多人總把月餅當成高熱量的代名詞,視為發胖元凶,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營養師張淑涵提醒,真正讓人不知不覺胖一圈的,其實不是月餅,而是中秋節餐桌上容易被忽略的3大隱藏熱量殺手,烤肉醬料、含糖飲料,以及酒精飲品。若不加以注意,這些習慣往往比吃月餅更容易造成熱量超標。 營養師張淑涵表示,首先警覺的就是「烤肉醬料」,烤肉時大家習慣一刷再刷,糖分與鈉含量隨之快速累積,一餐下來就等於多吃下1顆蛋黃酥,熱量驚人,增加高血壓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其次是「含糖飲料」,許多人習慣一口肉搭一口手搖飲,殊不知1杯手搖飲或汽水的熱量高達300-500大卡,甚至比1顆蛋黃酥還高,加料飲品相當於2顆小月餅,短時間大量攝取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導致脂肪囤積,長期下來增加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第3個陷阱是「酒精飲品」,中秋聚會少不了啤酒、調酒助興,一罐350-500c.c.的酒精飲品,熱量幾乎等於1顆蛋黃酥,需注意的是,酒精會降低自制力,讓人不知不覺吃下更多高熱量食物,若過量飲酒,增加肝臟負擔,提升脂肪肝、肝炎甚至肝癌的風險。 一場中秋烤肉聚會,這3大隱藏熱量來源,可能相當於多吃了3-5顆蛋黃酥,若想兼顧美味與健康,建議民眾把握以下原則:「選擇新鮮食材」,避免過度加工或醃漬肉品;「刷醬適量」,每片肉僅需刷1-2次;「飲品選擇無糖茶飲、氣泡水或零熱量汽水」,取代含糖飲料;酒精飲品淺嘗即可,避免豪飲;海鮮可在烤熟後淋上檸檬汁,增添風味,減少對醬料的依賴。 張淑涵分享一款健康又清爽的自製「果香蒜烤醬」,為民眾提供更佳的選擇,做法簡單,準備鳳梨一碗,與大蒜35克打成泥,再將醬油60克與冰糖15克,加水熬煮至冰糖融化,最後拌入鳳梨蒜泥即可完成。這款醬料香氣十足,每350克熱量僅約270大卡,僅為市售烤肉醬的4成,減少糖分的攝取,鳳梨中的酵素還能幫助肉質軟化,增添清爽果香。

Read More

益生元之星 芭樂讓益生菌定居腸道

  醫師張家銘說,在眾多食物中,芭樂正是最平價又實用的「益生元之星」。(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社群平台指出,台灣常見的芭樂,其實是「益生元界的隱藏冠軍」。它不只是水果,更是能讓腸道好菌「住下來」的天然保健食品。醫師強調,「真正的保健食品,是從第一口開始,腸道就悄悄說謝謝的那種。」 張家銘說,腸道菌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參與代謝、免疫與情緒調節等重要生理功能。不同益生菌會產生不同的代謝物,這些代謝物甚至會影響發炎反應與慢性疾病風險。 然而,若只靠吞益生菌膠囊,往往效果有限,「因為好菌撐不過兩週就走了」,他形容,「那只是觀光客,不是居民。」要讓益生菌真正「定居」腸道,關鍵是日常飲食中的益生元,也就是可讓好菌繁衍的膳食纖維。而在眾多食物中,芭樂正是最平價又實用的「益生元之星」。張家銘指出,每100克芭樂含有5至7克膳食纖維,遠高於多數水果,能被腸道菌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進而修復腸黏膜、降低慢性發炎並調節免疫系統。「芭樂是腸道好菌的早餐、午餐、晚餐,從根本養菌、養腸、養健康。」 除了高纖維外,芭樂的低糖與低熱量特性,也讓它成為控制血糖與減脂飲食的好夥伴。每100公克僅約35至40大卡,熱量遠低於香蕉、葡萄等水果。至於芭樂略帶「澀味」的口感,則來自豐富的多酚與單寧。張家銘指出,這些成分雖讓人覺得苦,但卻是芭樂強大的抗氧化與抗菌物質,「那一點點澀口,其實是身體正在吸收保護力。」 臨床上,不少病人吃芭樂後回饋:「排便變順」、「比較不容易感冒」、「口臭也改善」,這些都與芭樂中的纖維、維生素C及多酚發揮作用有關。張家銘提醒,若想讓芭樂的「養菌力」發揮最大效益,記得:一、整顆吃連皮連籽;二、不要榨汁過濾;三、每天少量持續食用。 「我們常花錢買益生菌粉末,卻忽略水果攤上那籃平凡的芭樂,早就有了天然解方。」張家銘強調,芭樂便宜又強大,是腸道真正的「平民超級食物」。

Read More

秋節安心吃 桃療手作健康月餅

秋月同歡健康相伴,桃療推廣中秋飲食健康觀念。(桃療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迎接中秋佳節,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委員會4日特別舉辦「秋月同歡、健康相伴-秋節飲食健康吃」活動,由營養師籃筱筑帶領同仁以「手作健康月餅」為主題,推廣低油、低糖、少加工的飲食概念,期望在團圓氛圍中也能兼顧健康。 桃療營養師籃筱筑於課程開始先介紹常見中秋食品的熱量與營養成分,提醒同仁月餅、芋頭酥、鳳梨酥等傳統點心雖然美味,但熱量與糖分偏高,若過量食用恐增加心血管及代謝疾病風險。也特別分享了柚子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清肺潤肺、抗氧化並促進腸道健康,是中秋節中相對健康的選擇。 秋月同歡健康相伴,桃療推廣中秋飲食健康觀念。(桃療提供) 此外,活動也結合烤肉飲食指南,呼籲同仁在佳節歡聚時,應選擇新鮮食材、避免烤焦、減少醬料與加工食品,並搭配蔬果與無糖茶飲,維持營養均衡。活動課程中現場氣氛熱絡,參與同仁透過手作月餅與互動遊戲,體驗到「健康飲食也能兼具美味與樂趣」。桃療表示,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大家在中秋團聚之際,不僅分享月圓人團圓的喜悅,也能把健康飲食觀念帶回家庭與生活中。

Read More

小港醫院獲亞洲首家CWIS合作認證

台灣醫療站上國際,小港醫院微創肋骨骨折團隊取得CWIS亞洲首家合作認證。(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超微創肋骨骨折團隊」再創佳績!今年榮獲國際胸腔外傷醫學會(CWIS)肯定,成為亞洲第一間CWIS認證合作中心;這項殊榮不僅是對小港醫院臨床成果的肯定,更象徵台灣胸腔外傷醫療水準已站上國際舞台。 小港醫院團隊自主研發「超微創肋骨骨折固定手術」,僅需3-5公分小切口即可一次固定多達5根肋骨骨折。此技術遠優於傳統需15公分以上切口的手術方式,也突破了一般「微創手術」的定義。其優勢在於縮小傷口、降低疼痛與感染風險,兼顧美觀及安全,並大幅縮短術後恢復時間。 誰適用這個手術?胸腔外科蔡東霖醫師表示,特別適用於連枷胸患者,以及3根以上肋骨骨折合併呼吸困難與劇烈疼痛者,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與疼痛控制,縮短病程並降低併發症。 此次成果源於胸腔外科蔡東霖醫師與骨科盧康樂醫師共同執行手術,成立「胸腔暨肋骨骨折整合門診」,由雙專科醫師同診提供完整評估與治療建議,縮短流程並提升效率;同時整合急診、影像、麻醉、護理、復健、吞嚥及職業傷害等多專科資源,建立標準化照護,確保所有病患獲得一致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透過跨團隊合作,病人平均住院僅7天、手術傷口縮小至4公分內,治療成效與病人滿意度卓越。 憑藉累積數百位病人及破千根肋骨固定的豐富經驗,小港醫院團隊今年更獲CWIS邀請,骨科盧康樂醫師擔任「肋骨骨折進階手術課程」教學指導醫師,將創新技術分享給來自歐美與亞洲各國的胸腔外傷專科醫師。

Read More

清除鼻道「路障」低溫微創鼻甲手術 找回呼吸自由

蔡明劭(右)強調,「0分痛、100分通不再是口號,而是現代醫學真正能提供的體驗。」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長庚體系教授級主治醫師蔡明劭在社群網頁指出,不少十年前接受過鼻中隔手術的患者,近年又出現鼻塞與夜間呼吸不暢的困擾。這並非手術失敗,而是鼻腔黏膜長期受環境與過敏影響,逐漸在下鼻甲後段肥厚,宛如隱藏的「小路障」,白天症狀輕微,但一躺下就大塞,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 蔡明劭醫師形容,十年前的手術就像當年的頂級名車,雖然解決了結構性大問題,但隨著時間仍可能出現「小毛病」。如今醫學技術全面升級,鼻道手術也能享受「進廠保養」,以更精準、更舒適的方式解決問題。 他說,手術技術三大進化: 1.觀念:從「大規模切除」轉為「精準微調」,僅處理真正阻塞的部位。 2.器械:採用低溫汽化棒與射頻能量,在低溫下去除肥厚組織並同時止血,術後疼痛幾乎為零。 3.醫材:術後以止血凝膠與膠原蛋白敷料取代傳統紗布,免除「拔紗布」的劇痛,呼吸暢通感立即提升。 這項低溫微創鼻甲手術多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不需住院,當天即可返家。蔡明劭強調:「0分痛、100分通不再是口號,而是現代醫學真正能提供的體驗。」 他呼籲,若曾接受過鼻道手術,卻多年後再度出現鼻塞,不必灰心。透過更精準、舒適的微創手術,患者能重新找回呼吸自由,改善生活品質。

Read More

奇美醫國際研討會 AI助攻 下肢傷口癒合快2倍

奇美醫院下肢傷口整合照護國際研討會,國內外學者專家齊一堂分享國際最新治療趨勢、臨床實務與研究成果,跨國交流接軌國際。(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4日舉辦2025年傷口照護國際研討會,以「下肢傷口整合照護」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國、新加坡及台灣頂尖專家齊聚一堂,分享國際最新治療趨勢、臨床實務與研究成果,盼能藉此提升台灣在下肢傷口照護領域的能量,邁向國際標準。 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主任林祐丞表示,下肢傷口感染若未妥善處理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壞疽、骨髓炎與敗血症,嚴重者甚至需截肢,影響病人行動能力與生命安全。複雜的下肢傷口已非單一科別所能解決,需整合傷口處理等多面向照護,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奇美醫院長年推動跨科部整合照護,2023年結合傷口、血管、糖尿病與復健護理等跨專業觀點,打造「一條龍」整合服務。2025年更將開設足部照護特別門診,專責處理複雜的病指(趾)甲問題,糖尿病與慢性病人常見的足部問題。 會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資深首席足病科醫師Manfred Mak以「新加坡足病學發展與醫療產業轉型」為題演講,美國南加大血管外科部附屬足踝外科教授史家鼎,則透過視訊演講「足踝外科觀點下的足病學發展與臨床應用」,和與會學者專家交流及經驗分享。 林祐丞指出,美國足病學融合醫學和外科,專業資格嚴格且臨床範圍廣泛,發展方向涵蓋外科創新、慢病護理及多元專科細分,並以國際學術交流推動全球足病醫療持續進步;新加坡足病學專業發展穩健,體系制度完善,致力於提升足部健康管理的整體服務品質,強調多專業合作以應對複雜的足部疾病需求。 林祐丞表示,奇美醫傷照中心自2020年10月開始使用AI輔助下肢動脈傷口照護,傷口AI結合彩色影像、熱成像與3D掃描技術,除運用於醫院中,更導入在宅居家照護。透過AI輔助傷口癒合速度提升2倍以上,目前奇美醫傷照中心已協助386名個案,100%傷口壞死組織減少,有效降低截肢與併發症風險。

Read More

中秋享美食 七分飽沒負擔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昱勳醫師現場衛教,提醒大家別讓開心過節變成身體負擔。(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秋節將至,高雄秀傳紀念醫院舉辦「中秋飲食指南」講座,由營養師準備超過20道健康料理buffet,供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昱勳醫師現場衛教,讓就醫民眾直呼「醫師和營養師現場教學,真用心!」陳昱勳醫師強調,享受烤肉應景美食時,每餐盡量以七分飽為原則,別讓開心過節變成身體負擔。 「一顆月餅或是一片全麥土司,大約就等於半碗飯的熱量!」陳昱勳醫師指出,高油、高糖的月餅熱量驚人,盡量切小塊分享為主,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取量以不超過半顆為主,沒有三高疾病的民眾則每日以一顆月餅為限。 陳昱勳指出,在挑選食物時,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盡量少吃加工肉排或香腸等再製肉類,而蛋、豆、魚、肉類等優質蛋白質,可搭配蔬菜高纖維,增加飽足感並避免血糖起伏過大;另外,一般烤肉醬料的鈉含量高,使用時宜少量;飲料則以無糖為主,用水果來取代甜點,也是健康選擇;而若要飲酒,則務必適量,避免造成血糖波動以及增加心血管風險。 營養師高馥珍說,高雄秀傳醫院這次準備給來院民眾一起享用的健康料理,都採取低油、少鹽、少糖和高纖為原則,包括:檸檬烤雞翅、迷迭香烤豬里肌肉片、綜合烤蔬菜等,搭配和風洋蔥和梅子番茄,水果則以富含維生素C的芭樂和應景柚子為主,甜點則準備枸杞白木耳甜湯和茶凍,以及無糖綠茶和麥茶,相關健康餐點同樣讓民眾吃得津津有味。

Read More

健康過中秋 竹縣衛局教7招

竹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推均衡飲食七原則,健康過中秋。(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烤肉、吃月餅是很多人歡慶中秋節的方式,新竹縣衛生局提供秋節應景的「6大類我的餐盤」結合在地食材的資訊,希望民眾秉持均衡飲食7原則豆魚蛋肉聰明選、不忘蔬菜小幫手、全榖雜糧營養多、每天足夠乳品類、香烤水果賞月光、點心滿足堅果類、飲品相伴享中秋,健康歡度八月半。 衛生局表示,月餅是中秋不可少的美食,烤肉則是家戶的盛事,因熱量偏高、大魚大肉太多,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健康過中秋的幾個小撇步為烤肉食材優先選擇較低脂的食材可避免飽和脂肪,肉品像是雞肉、豬里肌等,海鮮像是鯛魚、蝦子、蛤蜊等。準備食材時也別忘了蔬菜,增加蔬菜攝取的烤肉方法很簡單,可將肉片捲入筊白筍、金針菇等串成肉串,或是爐火較小時,準備適合燒烤的蔬菜,例如高麗菜、菇類、絲瓜等再加入蛤蜊,用鋁箔紙包起來,食材熟後灑上天然辛香料調味即可,又或是煮上一鍋蔬菜湯搭配烤肉,吃足蔬菜就能簡單又健康。 全榖雜糧是搭配烤肉的好夥伴,可挑選富含膳食纖維的地瓜、鉀離子的芋頭、玉米黃素的玉米、抗氧化營養素的山藥等;而乳品是幫助維持骨骼最主要來源,能在食材上鋪上乳酪絲、乳酪片後加熱融化享用。中秋節也可以烤水果,讓水果寒涼性轉為溫性。比較適合烤的水果為橘子、柿子、梨子等。 新竹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月光餅外,還有特別的五仁月餅,因餡中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而得名,意味著「祈禱五穀豐登,五彩繽紛的收穫和生活」,一天食用不超過一個月餅。 衛生局指出,烤肉及月餅屬於高鈉、高油、高糖,飲品搭配上盡量避開含糖飲料或酒精性飲料,可挑選花草茶、無糖茶、無糖氣泡水或是開水,大大減輕過節負擔。

Read More

車禍胸痛兩天 竟肋骨骨折脾臟破裂

  員榮醫院急診室醫師翁聖富解釋患者脾臟(紅圈處)破裂情況。(員榮醫院提供)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50多歲張男騎車發生車禍,當下他只感到左胸劇烈疼痛,因無明顯腹痛或頭部外傷,並未就醫,兩天後因覺得左胸仍然疼痛,到員榮醫院骨科就醫,X光發現左側第6至第9根肋骨骨折,併有氣胸與皮下氣腫,轉送急診室處置,發現患者除胸腔損傷外,腹腔內竟有大量出血,確診為脾臟三級破裂,合併腹腔積血。由於情況危急立即轉送醫學中心治療,救回一命。 急診醫師翁聖富指出,患者到急診時心跳110多下,正常心跳是60到100下。心跳快其實是休克的早期表現,加上有氣胸左邊肚子也會痛,因此強烈懷疑會不會合併有內臟受損,內出血的可能,安排電腦斷層,發現患者除氣胸、肋骨四根骨折外,還合併脾臟破裂,脾臟破裂要看受損程度,如果相對輕微生命徵象也穩定的話,可以考慮用保守治療或用血管栓塞方式,如果有休克症狀,生命徵象不穩定,就要考慮開刀把脾臟拿掉。 翁聖富說,脾臟是人體重要的造血與免疫器官,常因交通事故、跌倒或鈍傷導致破裂。脾臟損傷依嚴重程度分為五級,三級以上往往伴隨嚴重內出血,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恐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翁聖富表示,臨床上,脾臟破裂的症狀可能不明顯,患者未必會立即感覺腹痛,有時僅表現為左胸或左肩疼痛。因此,凡是左胸肋骨骨折或左上腹受傷的病人,醫師都會高度懷疑脾臟損傷,透過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來確認。 翁聖富說,目前對於血流穩定的患者,多可透過非手術方式治療,如血管栓塞術或嚴密觀察。若血壓不穩定,則需立即開腹手術止血。

Read More

烤肉未熟 男學生急性腸胃炎

台中醫院營養師葉欣憲建議大家中秋烤肉要搭配蔬菜均衡飲食,陳德鉦藥師提醒慢性病友吃柚子前與藥師詢問是否可食,大家一起健康過中秋。(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1名17歲男學生上週跟同學相約烤肉提前慶中秋,一群人邊聊邊搶食烤肉跟魚蝦,開心吃喝玩到凌晨才回家,沒想到半夜噁心嘔吐拉肚子,緊急掛急診,醫師研判應是吃到沒烤熟的肉或海鮮,造成急性腸胃炎。 醫師提醒,每年中秋節前後因大吃大喝導致急性腸胃炎患者增加約兩成,提醒民眾「烤熟吃、盡快吃、適量吃」,避免讓烤肉趴變調。 台中醫院腸胃科醫師莊家舜說,患者自述烤肉趴當晚睡到一半就出現噁心嘔吐、輕微拉肚子症狀,爸媽帶到醫院掛急診,因症狀輕微,醫師開立止瀉消炎藥後就回家休息;沒想到回家後症狀未改善,還開始高燒,輕微腹瀉更變成狂拉猛瀉,嚇得家人趕快再帶他回院急診。 醫師檢查後發現腸道發炎腫脹合併積水,研判是吃到沒烤熟的肉或海鮮造成急性腸胃炎,幸好及時就醫,經收治住院打點滴補充水分,使用抗生素跟整腸止瀉藥物,住院3天才緩解出院。 莊家舜表示,每年中秋節後因為腸胃不適就醫的民眾都會增加約兩成,其中不乏親友聚餐烤肉後因急性腸胃炎集體就醫案例。 莊家舜提醒民眾,一連3天的中秋連假,烤肉聚餐一定要煮熟、烤熟再吃,因為天氣炎熱,烤好煮熟就要盡快吃完,避免食物因高溫變質,導致吃下被細菌汙染的食物造成腸胃炎。 營養師葉欣憲也提出健康吃月餅烤肉的好撇步。 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莊家舜(右起)、營養師葉欣憲、藥師陳德鉦提醒大家要烤熟吃、盡快吃、適量吃,才能健康過中秋。 (記者陳金龍攝) 他以中秋節必吃的市售蛋黃酥為例,熱量約在280至420大卡,一顆蛋黃酥熱量就相當於1至1.5碗飯,包肉的綠豆椪或廣式月餅,一顆更可能高達500-700大卡,建議與家人分食淺嘗,或是改吃熱量與糖分較低的茶月餅、冰皮月餅或蒸月餅,較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另外,烤肉食材選購時,盡量以蔬菜類為主,避免吃過多肉類,以青椒、筊白筍、玉米筍、鮮香菇、杏鮑菇、金針菇及絲瓜等蔬菜,搭配較低脂的里肌肉或是小塊雞腿肉、魚肉,或是以大片蔬菜取代土司夾肉片,增加蔬菜、減少肉類食用量。 台中醫院藥師陳德鉦也提醒,柚子及葡萄柚中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抑制肝臟代謝酵素(CYP3A4)及小腸的醣蛋白(P-gp)作用,影響身體內的藥物代謝反應。如果吃了柚子又服藥,藥物在體內會停留過久,造成藥物濃度提升,增加副作用風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