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鮑菇卡食道 翁一吃就吐

亞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示範杏鮑菇卡在食道的位置。(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70歲陳伯伯有中風病史,過去兩年經常為吞嚥困難所苦,日前症狀突然加劇,食物吃下去沒多久便吐出來,也容易嗆到,就醫發現有肺炎表現,進一步以胃鏡檢查發現原來有一塊杏鮑菇卡在食道,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併吸入性肺炎。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表示,陳伯伯有腦中風病史,兩年前因吞嚥困難就診,當時研判傷及吞嚥神經,安排至復健科進行吞嚥訓練,但他沒有持續復健,兩年來因吞嚥困難爆瘦20幾公斤,日前發現食物吃下肚後,過沒多久便會吐出來,加上容易嗆到而緊急送醫。
 經胸部X光影像相較兩年前變得更模糊,但臨床表現與典型中風不同,若因中風致使吞嚥、咀嚼神經受損,恐怕連食物都無法吞下去;進一步檢查,發現食道和胃交界處呈現鳥嘴狀,以致食道充滿食物殘渣。
 令人訝異的是,醫師在食道末端竟然夾出一塊體型完整的杏鮑菇,大小約3公分,研判是嘔吐的主因,經緊急取出及給予抗生素治療,暫時以鼻胃管進食。
 黃建文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發生原因不明,通常每年20萬人約僅有1至2人罹患,當患者的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性收縮、無法放鬆,就會出現漸進式吞嚥困難,並伴隨胸痛、嘔吐、胃酸逆流、營養不良等,通常從有症狀到確診,平均要2年時間。
 黃建文提醒,有吞嚥困難問題的年長者,不可輕忽症狀,除了找出原因外,更要配合醫囑積極治療,另外在長者食物的選擇和處理上應特別留意,才能維護長者及照護者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