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一件玉珮的傳情與寫意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臺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在玉器的世界中,玉之所以被古人珍視,不僅因為其材質溫潤如膚,更因為它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寄託。古人常以玉比德,認為「君子比德於玉」,將玉視為高尚品格的象徵。而在欣賞玉器的過程中,除了感受其形制之美與工藝之精,還有一種無法忽視的雅氣撲面而來。這種雅氣,或許正是玉器最動人之處。

玉器的魅力在於它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段歷史的承載者。每一件玉器都可能蘊藏著特定時代的文化印記與工藝特徵。對於玉器愛好者而言,欣賞一件玉器並非僅僅停留在外觀的美感,而是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歷史年代、製作工藝以及所承載的寓意。例如,一件雕刻精美的梅花圖案玉佩,可能不僅僅是一件飾品,更是一種對梅花精神的致敬與傳承。

梅花片玉牌珮1
梅花片玉牌珮2

梅花,自古以來便是文人雅士讚頌的對象,與蘭、竹、菊並列為四君子,更被尊為四君子之首。其堅韌不拔的品格、高潔不凡的風骨,成為無數詩詞歌賦中的靈感來源。梅花不畏嚴寒,凌雪綻放,其孤高清冷的姿態正是堅毅與純潔的象徵。而「片玉」則是另一個耐人尋味的詞彙,既可以指稀世珍寶或美好事物,也能用來形容才華卓越、品德高尚之人。當「梅花」與「片玉」結合,便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意與深意的畫面。

然而,玉翫的樂趣遠不止於此。在盤玩玉器時,手指與玉石接觸的過程中,那種細膩溫潤的觸感能帶來心靈上的平靜。而當我們細細觀察玉器上的紋飾與雕工時,彷彿能感受到匠人心手合一、精雕細琢的匠心。更有趣的是,透過研究某些部件的設計風格與紋樣,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出其所屬時代及其所承載的文化意義。

若有幸收到一件名為「片玉」的玉佩作為禮物,那無疑是一種極高的讚譽。這不僅僅是一件珍貴的物品,更是送禮者對受禮者品德與才華的一種高度肯定。「片玉」二字雖簡短,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卻令人回味無窮。這樣的一份禮物,不僅傳遞了送禮者的心意,也體現了他對文字與文化的深刻理解。中國文字自古以來便以其獨特的美感與深邃的寓意著稱。在表達讚美與褒獎之時,如何既能做到優雅別緻,又能讓對方心領神會,是一門值得細細鑽研的學問與藝術。「片玉」之名便是這種藝術的絕佳體現。它不僅形象地讚美了受禮者如玉般高潔、稀有,更以其簡潔卻深刻的表達方式展現了送禮者的不凡品味。

將梅花與片玉結合,不僅僅是一種文字遊戲,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凝練。梅花象徵著堅韌、高潔與風骨,而片玉則代表著珍貴、美好與卓越。當這兩者相遇,便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意與哲理的畫面。這樣的一件玉佩,不僅僅是一件飾物,更是一種精神價值的體現。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或許已經不再像古人那樣頻繁地使用玉器作為禮物,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無論是作為藝術品還是文化符號,玉器始終提醒著我們要珍視傳統、尊重自然,並追求內心世界的純粹與高尚。

「梅花片玉」這四個字,不僅僅是對一件玉佩或一個人的稱讚,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與精神價值的致敬。在欣賞一件名為「梅花片玉」的玉器時,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僅是其外在之美,更是其內在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與精神力量。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令人著迷之處,也是我們應該努力傳承並發揚光大的寶貴財富。

淺析方勝紋

方勝紋,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意義的紋飾,蘊含著深刻的情感與象徵意涵。雖然我眼前這件玉器無論在質地、工藝還是材料上都稱不上出色,但我仍將它珍藏於盒中,只因它承載著方勝紋的美好寓意。

自藏方聖紋玉件1
自藏方勝紋玉件2

方勝紋的圖案由兩個菱形交疊而成,形成一個同心的結構。這樣的設計不僅在視覺上具有對稱與和諧之美,更象徵著男女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兩個菱形彼此緊密相連,寓意著一種同心協力的關係,也正是這樣的同心,才能創造出無限的幸福與吉祥。在故宮舊藏中(圖三~圖八),我們常能見到帶有方勝紋飾的器物,無論是玉器、瓷器還是織品,都展現著這種浪漫與深情。

試想自己置身於古代,一對恩愛的夫妻透過這樣的方式表達愛意會是怎樣的情境呢?一位心儀的老爺送來一個雕有方勝紋的盒子,內中藏有一件鑲嵌寶石的精緻髮飾。收到這份禮物後,妻子回寄一封信箋,信箋折成方勝的形狀,字裡行間含蓄地流露出對他的情意。這種不言而喻又充滿甜蜜的互動,既婉約又深刻,將愛意隱藏於方寸之間,展現出高雅而內斂的情感交流方式。

方勝紋不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反映了古人對愛情、和諧與幸福的追求,也體現了傳統藝術中對形式美與精神內涵的雙重追求。透過這樣的紋飾,人們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寄託情感,同時也讓這份美好的寓意代代相傳。

或許正因如此,即使這件玉器本身並不完美,但它所承載的方勝意象卻讓我難以忽視。它提醒我們,愛情與幸福並非來自外在的華麗,而是在於彼此內心的契合與共鳴。方勝之美,不僅在於其形,更在於其意。

參考資料

圖一、圖二自藏方勝紋玉件。

圖三

圖三〈翠玉方勝式腰結〉,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58078&Dept=U(檢索日期:2025年1月5日)。

圖四

圖四〈剔紅八寶方勝式套盒〉,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18146&Dept=U(檢索日期:2025年1月5日)。

圖五

圖五〈金嵌寶石方勝簪(一對)〉,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66374&Dept=U(檢索日期:2025年1月5日)。

圖六

圖六〈金點翠嵌珠方勝耳環(二件)〉,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66468&Dept=U(檢索日期:2025年1月5日)。

圖七

圖七〈霽青釉方勝形帶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22718&Dept=U(檢索日期:2025年1月5日)。

圖八

圖八〈掐絲琺瑯方勝盒〉,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54173&Dept=U(檢索日期:2025年1月5日)。

台南市文物協會於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歷40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