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氣溫下降,加上假期人來人往之際,呼吸道感染民眾急遽上升。美國在聖誕節之後的流感與新冠感染爆發,顛覆了醫學界與普羅大眾的想像,也提醒我們呼吸道感染疫情從未遠離,應積極施打疫苗並落實防治措施才能避免疫情肆虐全球的慘痛記憶捲土重來。
流感一直是全球防疫的重點,台灣自1988年起就開始進行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範圍則因應財政與公衛需求不斷演進至今,整體而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醫療措施。然而防疫成效與當年度施打的全民達成比率非常有關,即使面對如此孰悉的流感病毒,仍不敢掉以輕心,因為流感帶來的社會各層面的傷害是無法估計的衝擊。因此,政府每年都是不斷呼籲大家要接受流感疫苗施打,不僅利己 ,更是利人利國。
新冠病毒仍普遍在世界各國傳播,特別在秋冬與流感一同流行的高峰期間。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2023到2024年秋冬期間,新冠肺炎引起的重症和死亡人數皆高於流感的好幾倍,而幾乎所有的重症與死亡案例,都是屬於未接種疫苗者。感染新冠病毒不僅只攻擊呼吸道,還會廣泛地對全身器官造成傷害,包括心臟、腎臟、肝臟、血管及神經系統等。長遠觀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及長期慢性炎症風險,對患者的健康帶來長期深遠影響,若是二確三確等重複感染更是可怕。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變異的速度和頻率目前仍無法掌握,目前主流的病毒變異株如JN.1及其子代KP.3等,具備更高的傳播力及免疫逃脫能力,皆不是過去曾接種過的「舊」新冠疫苗所可以保護的到。唯有即時進行疫苗”更新”,才能確保體內有足夠且有效的抗體,至於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已獲得全球廣泛的驗證,截至目前,全球已接種數十億劑的新冠疫苗,數據顯示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均達到極高的標準。許多坊間對疫苗的斷章取義負面訊息不僅抹煞了科學家與公衛學者的努力,也讓因此未施打疫苗民眾暴露在更高的感染風險之中。
台灣醫療的高效率與普及性,在全球的防疫表現一直都是前段班的高材生。然而也因此,雖然有提供全民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全國民眾接受疫苗施打的比率卻幾乎敬陪末座。民眾感染流感或新冠病毒後,可以藉由快速的醫療以及高額的抗病毒藥物免費治療來改善,只是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殊不知這樣的醫療耗損已經對健保以及台灣醫療量能產生莫大的影響。因此再次呼籲,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健康台灣」的願景,同時施打新冠與流感疫苗是愛台灣的最佳具體行動。讓我們一起落實『全民防疫打疫苗、左流右新Team Taiwan』。
(作者∕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