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一一四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二十日舉行第三天考試,最後一節考社會,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邀請入闈的高中教師協助審題。審題教師分析,歷史試題以文字為主、統計圖表和圖像為輔,例如用圖表呈現不同族群的人數對比變化,或用政治漫畫反映一九五0年冷戰初期的國際關係等;試題側重閱讀理解、變遷與因果等,同時強調人群移動與交流、分域互動等。
審題教師指出,地理試題方面,今年結合日美聯合軍演、敘利亞政府垮台等時事;取材呈現多樣化,如諾貝爾經濟學獎、歌曲「青蚵嫂」、美國雜誌漫畫等。公民試題連結AI等科技發展並融合人文反思,同時也關注社會議題;社會科試題承襲近年的合科趨勢,例如取材歷史文本來測驗公民知能等。
教育部則邀請台北市高中歷史科、地理科、公民與社會科等教師群,共同協助分析試題。建國中學教師莊德仁表示,今年歷史題難易適中,單選題常以較簡單形式出現,混合題與非選擇題的題幹通常較長;麗山高中教師廖偉國指出,今年素養題以強調學科知識與探究方法的整合能力占九十二%最多,是去年的二倍,生活情境題僅一題。
內湖高中教師李美萱表示,今年命題著重憲法保障的公民權益,近年熱門的AI也入題,讓學生思考AI對生活層面造成的影響;成功高中教師蘇青葉說,今年公民題中間偏易,題文與選項較少專有名詞敘述,理解公民概念並結合題文線索即可作答,但若學生專注於背誦,缺乏將公民知識運用於生活與時事的觀察,則不易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