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築一樓停車位 需繳房屋稅

財稅局指出,一樓供停車的「新加坡式建築」,仍應課徵房屋稅。(財稅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高房價下,民眾買屋還得買停車格,南部許多建商力推「新加坡式建築」,該類建案主打總樓層數不高但有電梯、低公設比且停車空間設置於一樓,售價也頗為親民,住戶卻發現,一樓明明是供自用停車間,為何卻課徵房屋稅。財稅局指出,只要是附著於土地的各種房屋及增加其使用價值的建築物,均屬房屋稅課徵範圍。

新加坡式建築目前廣受購屋族歡迎,主要是一般大樓一樓都為營業店面,若非在熱鬧區域,建商興建大樓時,一樓提供住戶停車,因無須開挖較深的地下室,相對節省興建成本,在民眾買屋時,相對也可以在房價上「回饋」,且因停車格就在一樓,對駕駛技術普通的民眾而言,更為方便。

然近期有民眾發現,一樓供停車,為何還得課房屋稅?財稅局指出,只要是附著於土地的各種房屋及增加其使用價值的建築物,均屬房屋稅課徵範圍,因此地上停車空間自應課徵房屋稅,若供自住停車、無收費及營業,可隨同主建物用途,適用住家用(含自住、非字住用)稅率課徵,然若有收取費用或與營業具不可分離的非自用停車,則課以非住家、非營業用稅率,提醒民眾注意。

「新加坡式建築」一般常見在郊區或蛋白區,社區戶數規模小,一般為五至九樓華廈,台灣也發展出前方各戶停車,緊密相連的連棟式透天,公設少,若為大樓有規劃電梯,吸引不少購屋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