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慢性腎臟病早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而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響應世界腎臟日,國健署表示,自今年起,30歲以上民眾可享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新增「腎病識能衛教指導」,有助掌握腎臟健康。
根據112年成健資料顯示,15%的受檢者有腎功能異常問題,其中有高血糖者,約每10人就有3人有腎功能異常;有高血壓者,約每5人就有1人有異常;若同時合併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異常比例更高達3成。因此,改善三高是預防慢性腎臟病的關鍵。
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賴台軒指出,慢性腎病在非傳染性疾病的10大死因中排名第7,但跨國調查顯示,77%民眾不了解慢性腎臟病,大眾對慢性腎臟病的了解遠低於糖尿病、癌症和心臟衰竭。
由於慢性腎病是種無聲疾病,患者在晚期之前常都不會有明顯症狀,但通常也不會自行痊癒,只會逐步惡化,若長期不治療,恐進展到腎臟衰竭需要洗腎,且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
國健署自今年起,免費提供30至39歲民眾每5年1次、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成人健檢;服務內容更新增「腎病識能衛教指導」,由專業醫師說明腎功能期別、尿蛋白狀況以及腎臟健康相關的危險因子,幫助民眾了解自身腎臟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