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進黨內訌越演越烈,賴清德擺得平?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認為柯建銘「應該去做精神鑑定」。(中央社,資料照)

民進黨內訌越演越烈,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日前下達黨內封口令。儘管如此,賴清德能否化解派系之間恩怨,擺平黨內各個山頭,真正達成團結一致?黨內黨外恐都不抱樂觀。

民進黨的派系之爭從創黨以來就屢見不鮮,但為了共同利益,總能鬥而不破,保持一定的平衡。蔡英文時代雖然英系當道,但新潮流勢力足以抗衡,再加上蘇貞昌蘇系、正國會、湧言會等其他派系,表面上仍算是派系和平共存。

然而,去年總統、立委選舉之後,儘管賴清德立即宣布退出新潮流,刻意展現中立,但他上任後積極扶植親信,越來越多的賴系人馬與新潮流合流,不僅掌控行政部門關鍵位置,立院黨團也占一半以上的席次;在民進黨中央方面,不管中常委、中執委或中評委,更都是最大勢力;再加上國營事業和許多官股可以影響的企業中,賴系和新潮流又占據不少高位,其他派系多半只分到湯湯水水,使得原本就脆弱的派系平衡狀態隨之破功,只要涉及資源利益分配,很容易就產生衝突,立院黨團自然也不例外。

就像最近立院召委選舉,立委陳冠廷與柯建銘互槓,柯建銘質疑與陳冠廷同為英系的立委王世堅在民進黨中常會錄音,並且洩漏給特定媒體;而王世堅則痛斥柯建銘身為總召,應該是做「桶箍」團結黨籍立委,但卻連續多次攻擊自己人,他認為柯建銘「應該去做精神鑑定」。柯建銘還指控湧言會立委王定宇「唱和藍營」,在國防委員會聯手刪國防預算;王定宇則反批柯建銘身體狀況怪怪的,「是不是認知上出了什麼問題?」表面上看,這兩件事都跟柯建銘有關。

號稱「萬年總召」的柯建銘,一直是民進黨團的靈魂人物。不管總統或立法院長是誰,黨團運作基本上都是柯建銘「說了算」;特別是蔡英文時期,對柯建銘充份授權,不管議事運作或朝野協商,都由柯建銘一手掌控,非但閣揆對他畢恭畢敬,就是黨主席也要對他客氣三分。可是,賴清德上台後,這樣的狀況有了微妙的變化。

當過立委和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對立院文化與議事運作的了解,遠遠超過蔡英文,對於行政部門推出的法案與政策屢屢遭到在野黨杯葛抵制,又十分焦慮,再加上他想要自己掌握立法院,經常對黨團提出指示要求。而柯建銘為了確保自己對黨團的主導權,對賴清德的指令往往也我行我素,在黨主席與總召之間的矛盾分歧逐漸擴大時,黨團成員間的摩擦衝突自然難以及時化解。

毫無疑問,柯建銘的老大作風固然是導致內訌的重要因素,但身兼黨主席的賴清德,既無法防範未然,也未能有效處理,當然也難辭其咎。

另外,有意角逐台南市長的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指控賴系立委林俊憲前特助林義文半夜發出恐嚇簡訊,同樣是表態角逐高雄市長的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因為疑涉詐領助理費案遭檢調搜索,這兩件事都不僅都涉及縣市長選舉黨內初選,也與賴清德有關;因為陳亭妃、林岱樺目前都是各自選區中民進黨內支持度最高,卻也都不是賴清德屬意的人選。不管黨內或媒體,對於民進黨中央會不會對兩人進行司法打壓?都有諸多揣測。

近來民進黨內日益白熱化的內訌,賴清德儼然都是「事主」;顯而易見,賴清德要想真正化解黨內紛爭,除了相關各方都要先「消消火」,還考驗賴清德自己能否大公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