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特別預算常態化,民進黨總是和稀泥!

行政院長卓榮泰28日拜會立院,爭取各政黨支持4100億元特別預算。(中央社) 行政院長卓榮泰二十八日拜會立院,爭取各政黨支千一百億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此一條例係因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而起,政府確有必要投入資金撐持台灣經濟;但草案中特別預算的用途卻涵蓋例行施政項目,甚至是近年來民進黨錯誤政策挖出的財政大坑;監察院早就指出民進黨政府將特別預算常態化衍生弊端,民進黨卻依舊以和稀泥心態狂編特別預算,財政紀律淪為空談。 在此一特別預算中,除了支持產業之外,還包括一千億元撥補台電、國土安全韌性一千五百億元(含規劃新建巡防艦艇)、挹注勞保基金一百億元、健保兩百億元、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兩百億元(含提升學校整體校務經營)、老屋修繕五十億元等等,堪稱包羅萬象,有些項目卻跟因應對等關稅衝擊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即使行政院強調四千一百億元無須舉債,全數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但對國家財政仍是重重砍上一刀! 首先,所謂「歲計賸餘」是指每年度歲入高於歲出的差額,但倘若歲出高於歲入,就會產生「財政短差(即財政赤字)」。去年七月審計部公布的一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中央政府從一0七年到一一二年當中,僅三個年度賸餘,其他年度都是短絀;一一三年(預計短絀四千九百零五億元)至一一八年度均為差短,可見中央政府財政早就緊上加緊。 質言之,蔡英文執政間期間,以特別預算舉債兩兆五千多億元,如今賴政府又要動用過去年度歲計賸餘,不啻為舉債爆表之後回頭吃老本。 再以四千一百億元特別預算的項目分配來說,雖然此一特別條例草案是為了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的衝擊,但草案名稱及項目卻是包山包海,連老屋修繕、老宅延壽、提升學校整體校務經營、設備汰舊換新等風馬牛不相及的例行政務也榜上有名。立法院倘若通過這些例行政務項目,賴政府真該發給川普「惠我良多」獎狀乙幀! 尤其是,真正可能受到對等關稅衝擊的產業、農業,特別預算僅分別編列九百三十億元、一百八十億元,即使加上編列在「降低行政成本」中的爭取海外訂單一百億元、安定就業一百五十億元,合計一千三百六十億元,僅占四千一百億元的百分之三十三點二,根本就是紅花變綠葉。 還別忘了,審計部查出許銘春於勞動部長任內就業安定基金連續三年累計虧損達兩百億元、七千多萬元遭挪用,其中包括許銘春幫自己辦演唱會,這筆帳全民還沒跟民進黨政府算清楚,日前勞動部表示要爭取公務預算歸墊。民進黨政府是不是應該先為此人謀不臧負起責任,然後設法求償,而非只想著動老百姓血汗錢的腦筋? 再看特別條例中夾帶撥補台電一千億元,這筆錢先前編列在本年度預算當中,但被在野黨打回票,卓內閣趁特別預算捲土重來,以因應對等關稅衝擊「情勒」在野黨;但台電瀕臨破產,是民進黨錯誤政策所造成,民進黨不思修正路線,反而想方設法要全民買單。挹注勞保基金一百億元,同樣是蔡英文年改政策跳票造成的問題,而且撥補勞保基金早被指出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豈料民進黨還企圖用歲計賸餘挖東牆、補西牆。 監察院早在一0九年就指出「特別預算編列之浮濫,破壞正常預算體制」,民進黨卻是而不見,徒讓財政紀律江河日下,損及全民!

Read More

<開講>談談朝鮮派兵援俄助戰

<開講>談談朝鮮派兵援俄助戰 張競 從2024年10月18日韓國國家情報院首度揭露平壤派兵援助俄羅斯,協助莫斯科對烏克蘭軍事行動,隨後更有多項西方媒體報導評論朝鮮部隊在前線表現,再加上陸續俘虜朝鮮士兵,看來是鐵證如山不容否認。但這段期間,我對於此等資訊所持態度卻是相當保留,直到2025年4月18日朝鮮官方通訊社發布新聞通稿證實此事,我才接受此事為真。 北韓方面證實,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下令派兵援助俄羅斯,協助莫斯科對烏克蘭軍事行動。圖為26日金正恩檢閱北韓部隊。(路透) 儘管韓國國家情報院在最初揭露此事時,就已經指出朝鮮人民軍奉派赴俄部隊番號與兵力員額,甚至在俄羅斯境內接受適應與臨戰訓練基地資訊亦相當詳細,但是從莫斯科與平壤官方發言管道多次否認,華盛頓對此事反常低調,北京與東京沉默不語,整個事情發展脈絡確實相當弔詭。如今水落石出,莫斯科與平壤先後公佈說明,更值得吾人深入思考下列各項要素: 首先是朝鮮高層能有自信派軍赴俄,在遠在地球另端遙遠千里處加入軍事行動,是否能夠證明其社會穩定與政治安定?假若內部動盪不安,平壤當局不會有心派軍援俄,因此此事顯現出何種朝鮮內部政治與社會情勢,具有討論空間與思考價值。 其次是朝鮮人民軍能夠揮軍千里,在異鄉加入戰局,如何解決作戰支援與後勤保修問題,如何與俄羅斯軍隊統一指揮與密切協調,避免友軍誤擊誤傷,更是具有研究價值。 再者就要提到平壤在對外公開證實此事時,並未以志願軍等用辭,作為遮掩與迴避政治責任說辭;反而是明確引據國際法理為本身派兵參戰提出辯護。但在法理實踐層面,更是存在討論與辯論空間。 此外,俄羅斯與朝鮮在此事上,何方採取主動?俄羅斯為何會同意朝鮮派兵援助?在雙方關係上又必須付出何等代價?對於國際社會來說,平壤如此作為,如今證實此事,又是在傳送何等政治信號,這更是值得各方深入思考與討論。 最後必須點出,北京與莫斯科以及平壤關係密切,朝鮮派兵援助俄羅斯參與軍事行動,事先是否知情,是否由莫斯科或是平壤主動告知?抑或是由其探詢後被動回應?國際政治應對進退舉止敘事,其實都有章法更會顯現玄機,北京對此知情程度,將會影響北京與莫斯科以及平壤互動關係,將必然是各方必須掌握與理解關鍵所在。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社論〉聯合國激辯2758決議 台灣淪美國籌碼?

美國與北京當局在聯合國安理會針對第2758決議激辯。圖為聯合國安理會開會情形。(路透) 台灣向來是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最棘手、也最難解的議題,更是最可能觸發世界前兩大軍事強權衝突的熱點。聯合國大會於一九七一年通過的第二七五八號決議近年成了華府與北京外交角力新戰場,甚至提到聯合國安理會議場,我國必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美國駐聯合國副政治參事吳婷日前在聯合國安理會,嚴詞批評北京當局濫用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以孤立台灣。吳婷發言主要內容如下:「我們強調『中國』濫用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試圖孤立台灣,歪曲其他國家的政策,並限制他們的選擇。該決議並未排除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和其他多邊論壇」。 外交部長林佳龍隨即感謝美方支持、為台灣爭取國際參與,北京當局則強烈指稱美國無法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全中國的事實。很顯然,中華民國或台灣能否參與聯合國體系與其他國際組織,國際社會左右為難,而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也將會是北京當局繼續打壓我國的法理文件。賴清德政府不能任性地以為,只要痛罵或炒作民粹激情就可躲過國人對其外交政策的檢視,抑或是以為有美國等民主國家的大聲疾呼就可恢復國際地位,這些都是過於一廂情願的想法。 自從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以來,華府都迴避觸及台灣主權歸屬的相關議題,每每以自己立場的「一中政策」作為處理台海問題的政治基礎。曾是第一任川普政府代理亞太助卿的董雲裳曾在國會表示,「美國不承認中華民國或台灣,但對其行使主權或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美國不表反對」。換言之,台美雖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華府支持我國深化與其他國家的正常互動。 因此,美國首度在聯合國批駁北京當局濫用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是藉此拿台灣當美陸談判的籌碼?或表面宣稱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法理台獨,暗地裡卻不排斥民進黨往法理台獨方向冒進? 首先必須思考的是,美國可能藉著推翻第二七五八號決議,重新恢復與中華民國的邦交關係嗎?若照國際政治邏輯來看,此結果應該是趨近於零,所以拜登和川普兩任政府相繼炒作這決議,恐怕是拿台灣當成與北京當局談判籌碼的可能性居多。中共不信任民進黨,對其任何挑釁舉措必然強勢回應,加上華府對民進黨有極大影響力,這也讓美國在維持台海現狀議題有操作空間。 其次,美國是否最終會不顧北京當局強烈反彈,決定正式外交承認中華民國或台灣,支持我方加入聯合國,等同讓台海永久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國家?姑且不論是否會引爆台海戰火,光是美國承認我國為主權國家而言,就已經是顛覆國際社會的大事,遑論此舉將會是徹底改變台海現狀與印太地區安全架構的外交衝擊! 持平而論,美國一再提到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其實沒有太多外交意義,只是為了傳達對北京當局片面軍事脅迫台灣的不滿,也適度支持台灣有限度的國際參與,目前並沒有進一步全盤推翻此決議的具體想法。從美國在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聲援台灣的參與、卻從未主動提案支持的作法來看,賴政府不能有過多樂觀期待,或試圖藉著美國支持而轉身打壓在野黨的質疑。國際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台灣應避免夾在美陸角力之間,「親美和陸」才符合台灣最大利益。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順民意逆民意?繫乎一念之間!

  426大遊行不是民意鼓譟,更不是造反,而是累積的情緒與心聲表述。(中央社) 四二六凱道遊行,牽動不少中生代以上族群的回憶。民眾上街是台灣民主進程很重要的註記,一九八六年五一九綠色行動,促成了關鍵性的政治解嚴,一九九0年野百合學運,更對台灣政治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與質變,而這些都是針對當時一黨獨大的國民黨執政背景,但也造就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二00六年紅衫軍倒扁行動,卻是民進黨執政後的頭一次大規模民意衝擊。 儘管這些街頭抗爭各有不同時空因素,但都是板上釘釘的民意反映;更重要的是結果論:忽視民意的執政者,最終都被民意汰換。四二六大遊行,當權者如何解讀,應該審慎且謙虛面對。 民眾上街頭是最直接的民意展現,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南韓兩位總統朴槿惠、尹錫悅的倒台,正是最好的印證,即便當年菲律賓馬可仕政權的翻盤,也是人民力量不可抹煞的直擊。因此對於民眾為何上街表達訴求,首先最不必要也不應該的,就是執念的認定動機不單純,甚至發動反制,摀起耳朵拒絕聆聽。 觀察四二六行動之前,賴政府和綠營似乎不以為意,甚至存心看衰,爭議性的司法行動更未停歇。值得關注的是三位代表性的綠營大老,陳水扁、呂秀蓮、謝長廷的善意規勸,換來的是被出征;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呼籲,民進黨不能忽視這三位前輩的影響力,應該妥為處理。只是類似的理性觀點,不知賴清德聽進多少? 但從至今民進黨仍使盡各種手段狂推大罷免,恐怕即使四二六群眾怒吼,還是動搖不了一牆之隔的賴清德;而蔣萬安提議的倒閣,以目前立法院的席次比例,門檻遠比罷免總統相對容易,如果民意真凝聚到此沸點,形同現任立委全數罷免。解散國會重新選舉的結果,已經累積相當反彈力道的民意,能否對民進黨有利則令人存疑;換言之,不管哪種形式的發展,都恐怕是玉石俱焚,三個政黨都有必要藉由四二六的行動三思。 民意如流水,更具有莫大的形塑力和破壞力,是任何當政者不可輕忽的。賴清德當局對這次四二六民意表現的解讀,起心動念就不能是負面,最近最不聽民意的川普就是絕佳例證,而最不需要效法的更是川普。尤其川普摧毀的不只是美國經濟,更是美國兩百多年的民主基石;台灣的民主成果彌足珍貴,民意不會容許任由瓦解。 當年倒扁的紅衫軍行動,導致第二次政黨輪替,更是賴清德必須引以為戒的。尤其不能高傲的認定四成的選票,可以經由催化膨脹。如果四二六的民意起手式,無法達到提醒主政者的作用,就算未能像當年紅衫軍那樣持續多時的遍地開花,但首先衝擊的可能是明年的地方選舉,而即使真能僥倖過關,二0二八當真有把握能輕鬆連任?或是真要和民意「釘孤支」,來場生死對決?一旦如此,將會更嚴重撕裂台灣社會。 執政當局如何解讀四二六街頭民意,民眾不敢期望大幅度轉念,然而執念肯定會是死胡同,與民意對抗終究是不智的,川普都知道要「靈活」轉彎,台灣怎能上演毀滅對撞?最糟的後果還是要民眾承擔。政治人物都不能忘了人民才是頭家,民意不會容許,台灣更沒有本錢內耗下去,尤其正面對的經濟險峻挑戰,回歸拚經濟、護人民,才是主政當局的頭號任務。 四二六不是民意鼓譟,更不是造反,而是累積的情緒與心聲表述,必須正視、正視再正視!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藍白「戰獨裁」的時代意義

王崑義 賴清德執政以來,以他偏執的個性,他對付在野黨的手段確實有傾向獨裁的作為。(中央社) 四月二十六日藍白兩大陣營攜手號召二十五萬群眾,冒著不小的風雨齊集凱道向賴清德「戰獨裁」,這次具有時代意義的群眾運動,終於讓人知道國民黨怎麼當一個反對黨,其中尤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喊出五二0以後,將推動全民罷免賴清德總統的呼聲,更具有寫歷史的價值。 台灣在威權體制時期,國民黨掌握國家機器,民進黨透過新社會運動,在街頭與議會雙向合擊之下,不但瓦解國民黨的威權體制,還一舉促成台灣的民主化,讓台灣經過經濟奇蹟之後,再創政治奇蹟。 只是,從二000年國民黨淪為在野黨之後,除了二00八到二0一六年馬英九執政那八年之外,國民黨在漫長的十七年在野時期,並不懂得如何扮演一個在野黨的角色。即使有二00四年因為「兩顆子彈事件」,當時敗選的連戰率領藍營群眾走上凱道抗議,但是抗爭議題還是僅只侷限在政治選舉不公層面,沒有擴及到整個社會經濟層面。 單純的政治議題抗議或政權的改變,只是像美國在新興民主國家推動的「顏色革命」,是推動政權轉換,而不具有真正革命的社會意義。沒有社會革命的基礎加持,「顏色革命」最終也只是像中國古代的改朝換代,不具有現代革命的價值。 從賴清德去年五二0就職以來,他不以少數總統的身分與藍白多數聯合協商合作,反而企圖利用以先抓取柯文哲,企圖破壞藍白合的基礎。而當時的國民黨也未看清情勢,在民眾黨號召「一一一釘孤枝」抗爭之時,國民黨表現得意興闌珊,以為事不關己,並未全力動員群眾聲援民眾黨。 看到藍白這麼薄弱的合作基礎,民進黨認為有機可乘,於是今年春節以後,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呼籲下積極推動大罷免運動,希望拉下國民黨一些立委,讓民進黨變成多數黨,實現繼續完全執政的目的。 只是民進黨推動大罷免不僅來勢洶洶,還利用司法手段查抄藍營罷免連署人與國民黨地方黨部主委與黨工。這種透過司法手段,遏制藍營推動罷綠的行動,終於驚醒國民黨的當權派,在脣亡齒寒之下,朱立倫不得不號召藍白合,一起動員群眾赴凱道「戰獨裁」。 可以說,四二六在凱道上「戰獨裁」的群眾運動,顯然是國民黨知道怎麼做在野黨的開始,雖然抗爭的議題還是脫離不了政治訴求,但是朱立倫在現場喊出五二0開始全民罷免賴清德總統,這本身就具有新時代意義。 賴清德執政以來,以他偏執的個性,他對付在野黨的手段確實有傾向獨裁的作為,讓台灣限縮兩岸交流,讓言論自由遭到破壞,甚至發動大罷免行動,在在都顯示出台灣有走回威權體制的可能性,而讓台灣民主走回威權體制,正是因為中共的存在,讓民進黨可以畫靶射箭,莫須有的誣指藍白是「中共的同路人」。這種「想像的恐共症」正是蔣介石製造白色恐怖的基礎。 如今,民進黨也利用「想像的恐共症」,透過國家機器大肆抓捕在野黨人士,已經有「綠色恐怖」的跡象,在野黨若不再起而抗爭,台灣重回威權體制,應該是早晚的事。 事實上,民進黨從二0二0年選舉提出抗中保台的策略,並大賣「芒果乾」,讓蔡英文得以創紀錄的當選連任之後,「想像的恐共症」一直是他們操控台灣政治社會的手段,他們可以完全不視中共對台推出的善意,以及祭出諸多的惠台政策,目的無非就是要手握「想像的恐共症」,在選舉時可以對戰在野黨廝殺,以取得選舉的勝利。 如今,賴清德執政一年來並沒有選舉,原本應該擱置「想像的恐共症」,進行興利除弊的執政,但是賴清德不走此途,反而在非選舉時期繼續操控「想像的恐共症」追殺在野黨,這是激起藍白四二六群眾抗爭之因。未來藍白的群眾抗爭行動,如何把它擴展成全社會的群眾運動,才會讓這條抗爭之路走得長、走得久。這也是國民黨走向群眾,扮演一個成功在野黨具有的劃時代意義。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本文為國戰會授權刊登)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赤嵌曙光」是負面政策的最佳樣本

吳昭明 成功國小改建圖。(取自台南市政府網站) 「赤嵌曙光」工程,由於基地挖出大量遺址,導致工程變更、延宕,原案只剩地下停車場。停車場基地成功國小校舍重建工程也跟著拖延,七年來暫借其他學校上課。由於期待工程趕快完工,今年能夠回到學校舉辦畢業典禮的聲音,讓「赤嵌曙光」的問題再次浮現,乃訴說其荒謬。 先談工程緣起:民國一0四年初,南台市政府計劃在成功國小校園北側闢建地下停車場,校舍配合重建。消息一釋出就有不少人質疑:其一,教室大都是施治明市長任內重建,竟然必須拆除?其二,地下停車場是否必須?尤其成功國小一帶是台灣縣署舊址,基地很可能有遺址。 果不其然,一0四年九月在停車場基地試掘,有三坑挖掘出疑似清代的磚塊,可能是台灣縣署遺構。但,一些幫腔的、意圖拿工程的,竟強調成功國小一帶早年是水塘;如果有遺址,應在赤嵌樓東側。 台南市政府採信後者的主張,無視已挖出遺構的事實,執意興建,並於一0五年底公告招標:赤嵌文化園區工程包含停車場興建、成功國小校舍改建,以及赤嵌樓景觀規劃工程。第一期經費六億八千萬元,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金額三千四百五十二萬元。工程競圖由孫全文領銜的「赤嵌曙光」得標,將興建下沉式廣場,贔屭進入文物館,融合校園、古蹟、觀光,最快於民國一0八年底完成第一階段工程。(按,下沉式廣場,應是地下博物館,而俗稱石龜的贔屭則放置到地下博物館)。 基地開挖之後挖出一地遺址,經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蔡佳樺披露現場照片之後,文史界譁然,工程竟而一再變更。至於遺址的處理,古蹟審議委員將遺構分為三級,現地保留屬於荷蘭、明鄭以及清代的遺址。地下博物館不施作;地下停車場基地,屬光復之後,可以挖掘,得能解套。 對於如此荒唐,民國一一三年三月監察院通過監委林國明、林盛豐提案,糾正台南市政府,大意是: 赤嵌文化園區工程,工區範圍內台灣縣署遺構、史前大湖文化黑陶與貝塚,屬於高敏感文資區域,詎未參採中央研究院、台南市建築師公會及文化部文資審議等相關建議,仍執意開挖,致甫開工即發現地下遺構及文化遺跡而被迫停工,且工程歷經多次變更設計,追加經費近一億元,迄未完工;再者,編列逾十四億元,一動工就挖掘到遺構,多次停工復工,最後決議回填遺構,並放棄興建地下博物館。成功國小工程延宕,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益。 瞭解工程原委之後,接著分析其荒謬: 其一,赤嵌樓鄰近並非交通繁忙地段,停車問題並不嚴重,為甚麼堅持拆除校舍,興建地下車場?而且在歷史核心區深開挖,無視歷史地理的事實? 其二,有心設置博物館,台南市仍有合適的老建築可以再利用,沒有必要花費大筆預算興建地下博物館。至於石龜,早該選擇適當地點興建室內碑林,收藏石龜與大南門碑林的石碑,以妥善保護、研究、展示。為何必得在歷史敏感區,緊鄰赤嵌樓深開挖? 其三,成功國小新校舍的風貌,與赤嵌樓是否相融,也是問題。 「赤嵌曙光」工程實為負面政策的最佳樣本,世人應引以為借鏡。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Read More

〈社論〉川普屈服民意狂潮 綠營不理凱道怒吼?

四二六凱道這場示威活動,算是給賴政府再次的提醒。(中央社) 川普關稅戰掀起全球巨浪,不但招致有底氣、以中國大陸為首國家的反撲,更因為嚴重自傷本土企業與農民,排山倒海的美國內部民意壓力,應該才是壓倒川普恣意妄為氣焰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川普開戰後第一個週末,美國各大城市就已湧現民眾怒潮,然而川普接續的變本加厲,顯然對民意視若無睹,直到破口瀕臨崩解,川普終於鬆口,不過對美國自身傷害已然造成,全球對美國信任感也已然破滅。 執政者的過度自傲,從川普身上再次得到鐵證,短短三週的川普鬧海,變成一齣鬧劇,甚至還難以收場。波音的危機,農民的困局,通膨的加劇,經濟的衰退,美債的末日,衝擊的不只是川普個人的威望,也將所屬的共和黨帶入險地。而川普這三週的起伏樣態,更足以給台灣主政當局一個警訊和借鏡。 四二六的凱道,對照接連數週美國各大城市的抗議潮,川普經濟政策滿意度跌倒最低點,都是一面民意反射鏡。川普就是輕忽了抗爭之後深沉民間的火苗,如果不在燎原之前,採取能讓民眾信服的改善行動,這股怒潮將會隨著諸多層面的裂痕,終而破牆成為民意土石流。川普及共和黨內核心應該嗅到明年期中選舉的警訊;台灣明年的地方選舉,民進黨真有把握能維持執政優勢,或是能承受萬一慘敗的骨牌效應? 台灣的民主政治,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然而總是得來不易;賴政府僅僅四成選票撐起來的執政,權力更應該屬於較多數的民意,而不是自我膨脹成為壓制多數民意的怪獸。四二六凱道這場示威活動,算是給賴政府再次的提醒,不是手握政權就能像川普一樣,何況國會版圖也沒有川普般的優勢。陳水扁、呂秀蓮的話不是沒有道理,賴清德對於個人意見可以馬耳東風,但是對於民意怒潮洶湧而來,難道也要學川普當成空氣? 盧秀燕日前面對憂心忡忡的中部廠商,希望執政當局能夠「輕政治、重經濟、重民生、護人民、顧百姓」,可謂苦口婆心,但是回顧賴政府和民進黨的連番舉措,是否願意放下政治鬥爭,將施政重心回歸經濟,不免令人質疑。川普再瘋狂終究不敢輕忽民意,面對美國經濟衰退警訊頻傳,台灣有什麼條件可以比川普還瘋狂? 台灣在美陸角力下,處境只會越來越艱難,人民終將受夠的不只是口號似的洗腦政治,國會的荒腔走板,貿易戰衍生的台灣經濟困境,更非挖東牆足以補西牆。民眾上街頭抗爭,是必須正視的情緒,而不是被政黨操弄的所謂情勒,民意怒潮一旦潰堤,沖垮的將是龍王廟。 川普招惹的民意反撲,反挫力遠大於全球反抗力,川普和共和黨最終要屈服的是內部壓力。民主制度最大的價值,選票可以是胡蘿蔔,也可以是棒子;選民給的是服務人民的機會,不是至高無上的權力,更可以掄起棒子狠狠教訓忘了初衷的政治人物,這道理川普似乎體會、也領悟些了。民意如流水,放諸四海皆準,豈能不慎! 川普躁進發動全球關稅戰,暴衝的決策源自身邊同樣極端思維的核心幕僚;隨後在白宮合演自嗨戲碼的,仍然是同溫層的利益友群,窒礙了川普的視野和思考邏輯,然而後續的政策轉彎,畢竟也相當程度反映其所謂的「靈活」。美國的民眾怒潮,更足以讓川普深刻體會,主政者必須順應民意,其中奧妙都是給賴政府真實的教材。

Read More

〈社論〉民進黨汲汲於權鬥,在野黨戮力為人民

朱立倫提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的四大政策方向,包括政府應大幅提高特別預算金額到新台幣2000億元等。(中央社)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日前舉行在野領袖峰會,達成對抗司法追殺等共識,也針對近期川普課徵高關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提出解方,希望能合力敦促政府儘速協助受衝擊的產業度過難關。兩位在野黨領導人首次碰頭,除了是為了因應民進黨推動的全台大罷免外,更是要向全民展現「在野黨關心民生,民進黨只在乎權力」的企圖心,進而帶領國家走出陰霾! 朱立倫嚴詞批評賴清德政府不顧民生、只知權鬥,至今還在狂推大罷免,強調既然執政黨不管人民生計,就由在野黨帶頭做。他還提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的四大政策方向:政府應大幅提高特別預算金額到新台幣二千億元、擴大國安基金規模、擴大內需市場及開放國際觀光客來台、分散出口市場等。不可否認,在野黨沒有行政權推動這些政策,但仍希望政府能夠接受在野黨的建議,共同為台灣及產業找到最佳應對策略。 在川普宣布對各國課徵增幅不等的對等關稅之後,行政院長卓榮泰還是以國人無法接受的宣傳手法,要「大家安心睡」,甚至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還大聲疾呼大罷免,國人就知道無法期待這個執政黨能為國家人民做什麼。就在同時間,朱立倫就召集藍營執政縣市長於國民黨智庫開會,研商該如何由各地方縣市政府提出共同對策,為各地產業及勞工找出路。 在朱立倫指示下,作為國民黨智庫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提出相關政策方案建議給藍營縣市長參考運用,從救經濟、救產業到救勞工等三大面向著手,找出受創最重的特定產業及受影響最深的勞工,藉由政府輔導、補貼或紓困配套等措施度過難關。此外,藍營各縣市政府也透過工會與產業團體評估轄下各產業可能遭受的衝擊,並依據生活圈或產業供應鏈組成跨縣市區域聯盟,藉此向中央政府反映廠商的真實情況與心聲。 事實上,由於台灣產業發展著重在西半部,所以藍營執政縣市依據地方特性組成了基北北桃、桃竹苗及中台灣三個區塊,分別針對關稅影響與衝擊提出不同協助方案,希望儘快輔導企業做好準備以應對前所未見的挑戰。 根據TVBS民調,七成民眾擔心關稅會影響台灣經濟,百分之五十一的受訪者不滿意賴清德政府的處理方式,百分之五十三對政府因應措施沒有信心。然而,民進黨不僅對顛覆現行國際經貿體系的對等關稅無動於衷,甚至還想炒作大罷免,企圖藉此抹紅在野黨縣市長以繼續操弄政治鬥爭,無視於國家正面臨嚴峻的經貿風暴。 以外銷為主要經濟動能的台灣無法忽略任何市場,尤其美國和中國大陸這全球前兩大經濟體更是所有產業賴以為繼的重要經貿往來對象。兩岸經貿依存度比重雖下降,對美貿易近年快速攀升,但民進黨一面倒向美國的作法根本就是以意識形態為考量的錯誤政策。台美高科技產業鏈固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兩岸經貿是傳統產業的主要命脈,民進黨豈可偏廢!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第一時間就以嚴肅態度呼籲星國人民做好準備,英國首相施凱爾也提醒英國人民應有心理準備,唯有民進黨還以輕慢態度看待如此重大問題,仍把大罷免當成頭號大事,恣意抹紅、惡鬥在野黨,放任罷免團體脫序淪為撕裂社會和諧的動員工具,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民眾是否興起「所託非人」之嘆?

Read More

飯店主廚義煮 慰勞家扶社區媽媽

煙波大飯店主廚黃啟銘帶著孩子們製作餐點。(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南台南家扶中心與煙波大飯店台南館攜手合作「波光星辰,食愛相傳」主廚義煮活動,煙波大飯店主廚黃啟銘帶領團隊將飯店饗宴直送南台南家扶社區據點鯤喜灣基地,以廚藝慰勞每位辛勞付出的母親,讓她們不用下廚也能好好享用餐點。 煙波國際觀光集團強調「飯店是人與土地友誼的交會點」,餐廳特別選用當地食材,讓旅客能與這片土地連結。本次活動,黃主廚嚴選在地有產銷履歷認證的安心溯源食材,帶領兒童了解食材來源,並且一同為媽媽們準備晚上的餐點。

Read More

〈社論〉全世界忙著找經貿隊友,台灣剩空想?

近日習近平走訪東南亞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鞏固東亞地盤的企圖心溢於言表。圖為習近平會晤馬來西亞總理安華。(路透) 美國漸次展開與各經濟體的關稅談判,可能透過談判要求貿易夥伴連袂對抗中國大陸;相對的,中國大陸亦表態要求貿易夥伴不要損及大陸,否則也將祭出反制。世界各經濟體夾在兩強之間左右為難,但也合縱連橫,尋求強化彼此合作關係以降低貿易大戰的衝擊。世界各經濟體都在忙著找隊友,但賴政府似乎只寄希望於美國,喊出的「脫中入北」更只是流於空泛的口號。 且不論川普這把關稅大刀會讓美國本身受創多重,光是從四月二日美國宣布對等關稅之後,中國大陸、歐盟、日本等大型經濟體的反應,即可嗅到硝煙味,全球金融市場更有如驚弓之鳥。儘管局勢詭譎動盪,但各經濟體卻也動作頻頻,試圖幫自己爭取最有利的條件與地位。 以中國大陸而言,繼三月下旬相繼和日本、南韓舉行外長會議、經貿部長會議,確認加速推動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後,近日習近平走訪東南亞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習近平此行主打反濫徵關稅、強化區域內合作,加上中國大陸、東協十國、日本、南韓本來就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加持,習近平鞏固東亞地盤的企圖心溢於言表。 再以歐盟而言,儘管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日前在白宮與川普會面,表示對兩國達成貿易協議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但歐盟領導人卻口徑一致強調歐洲團結,更何況川普還屢次拒絕接見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特使。面對川普來勢洶洶,儘管歐盟仍與美國談判,但范德萊恩也強調,如果談判失敗,擬以課稅手段抵制美國大型科技公司。 另一方面,歐盟的經濟外交也把眼光放到中國大陸,考慮降低大陸電動車進入歐盟市場門檻,此一手段則恐對美國的特斯拉造成不利影響;此外,今年三月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訪問大陸之後,歐盟和大陸已成立若干經濟工作小組,洽商議題包括電動車供應鏈、農產品市場准入等敏感議題。再者,歐盟與中國大陸高峰會,預計今年七月在北京舉行。這些訊息都顯示,歐盟、中國大陸試圖強化雙方經貿連結。 日本也是美國的長期盟友,但日本首相石破茂對美國提出「最嚴厲警告」;儘管美日已進行談判,甚至川普還說取得重大進展,但石破茂卻說未來談判「不會輕鬆」,尤其是汽車、農產品、匯率等敏感議題還擺在前面。更何況,川普列出貿易夥伴八大「作弊手段」,點名日本對美國汽車實施防護性技術標準,日本恐遭逢更大的壓力。東協雖對美國隱忍未祭出報復,但痛批對等關稅,而且談判前景亦恐多艱。質言之,在對等關稅壓力之下,RCEP的連結可能更為強烈。 就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忙著找隊友之際,賴政府對外經貿的眼光幾乎只望向美國;尤其是,民進黨執政將近九年,別說有中國大陸參與的RCEP,連「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都不得其門而入。這更令人質疑,與台灣最切身相關的這兩大FTA,台灣都可望而不可及,還遑論要推動一個語焉不詳的「脫中入北」? 長期以來台灣經貿都面臨邊緣化危機,但屢屢都能化險為夷,WTO是一頂極為重要的保護罩;如今WTO規範面臨崩解,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一方面與美國周旋,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尋求與其他經濟體強化合作關係,但台灣卻只剩抱緊美國一招,此次邊緣化危機恐尤勝於以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