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孔粗大怎麼改善?專家這樣建議

蒼藍鴿(吳其穎醫師)表示,毛孔粗大主因包括油脂過多、膠原蛋白流失與不當清潔。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周啟辰報導 毛孔粗大是許多人常見的皮膚問題,尤其是在油性肌膚或長時間處於污染環境中的人群中更為常見。毛孔擴大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使皮膚看起來不夠光滑和細緻。那麼,對於毛孔粗大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處理呢?蒼藍鴿(吳其穎醫師)為大家解答並推薦有效的改善方法。 毛孔粗大的原因 毛孔粗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皮膚的油脂分泌過多。當皮脂腺分泌過多油脂,油脂與污垢堆積在毛孔中,久而久之會導致毛孔擴大。除了油脂分泌過多外,膠原蛋白的流失也會使皮膚彈性減弱,這也是毛孔顯得更為明顯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的彈性逐漸下降,毛孔也容易變得更加擴大。 另外,外界環境的污染、紫外線的照射以及不當的護膚方式,這些因素也可能加重毛孔粗大的問題,使皮膚顯得不夠平滑。 如何改善毛孔粗大? 針對毛孔粗大的問題,專家指出,除了日常的清潔與保養,選擇適合的專業療程也是常見的方式之一。吳其穎醫師推薦,針對毛孔粗大的問題,深層清潔和保濕是關鍵。 臨床上常見的專業療程,例如水飛梭是利用先進的技術,通過水和精華液的結合,在不傷害皮膚的情況下,進行深層清潔,去除皮膚表層的角質、污垢和過多的油脂。 日常護理與保養的重點 除了專業療程,日常的護膚也很重要。保持皮膚的潔淨,避免油脂和污垢堆積在毛孔中,是預防毛孔粗大的關鍵。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潔面產品,並且定期使用去角質產品,有助於去除堆積的死皮和污垢,從而防止毛孔阻塞。 此外,適當的保濕也非常關鍵。保持皮膚的油水平衡,有助於減少皮膚因乾燥而分泌過多油脂。使用含有保濕成分的護膚品,如透明質酸和甘油,有助於提升肌膚的水合作用,讓皮膚更為光滑細緻。 結論:持續保養,讓肌膚更平滑 毛孔粗大的問題,雖然常見,但並非無法改善。通過合適的護膚習慣和專業療程,讓肌膚看起來更加細緻光滑。專家強調,無論是通過深層清潔還是保濕滋潤,持續的護理是維持膚況穩定的關鍵。若毛孔粗大問題較為嚴重,建議尋求專業的醫學美容治療,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讓肌膚更加健康美麗。

Read More

心臟疾病個個都是健康殺手 醫師分享常見心臟病症狀和照護方式

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生命八大要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健康睡眠、管理血壓、血糖、體重與膽固醇,都有助降低心臟病、中風和洗腎風險。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靖安報導 丁小姐因心律不整接受藥物治療,但近半年心跳異常頻率增加,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回診檢查後才發現心室期外收縮比例達25%,心臟收縮功能指數降至35%,並出現疲累、呼吸急促與水腫等心衰症狀。經評估後接受3D心律不整燒灼手術,術後心跳恢復正常,並持續由心衰團隊照護追蹤。一年後,心臟功能回升至70%,順利重返工作。 心跳過快過慢都可能有問題 治療方式大不同 基隆長庚心臟內科電生理科主任陳韋翔醫師表示,正常心跳每分鐘60至100下,並且不會有自覺。心跳異常過快或過慢,原因可能包括肥胖、藥物、菸酒、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肺病、自律神經失調等,應就醫檢查確認是哪一種心律不整,並接受正確治療。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心房顫動特別值得注意,因其會導致中風與心衰竭。 台灣心律學會提出「心房顫動543」口訣: ˙「5」大好發族群: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甲狀腺亢進。 ˙「4」大有感症狀: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 ˙「3」大心跳指標:忽快忽慢、忽大忽小、忽強忽弱。 另一個問題是心跳過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沃宏達醫師指出,心跳低於每分鐘60下就為心跳過慢,可能造成頭暈、昏厥、倦怠無力等。常見原因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藥物、副作用、自然老化等。若狀況嚴重,目前沒有明確有效的藥物治療方式,需裝置心律調節器,以微小電刺激讓心臟規律跳動,避免昏厥、猝死的可能。 傳統導線式心律調節器易導致心衰竭的發生,近年發展出「傳導系統起搏」的新型心律調節器,大幅降低心衰風險,病患術後兩天即可出院,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於出國或接受磁振造影檢查時,務必事先主動告知裝有心律調節器,由專業人員調整,並且每半年回診追蹤。 冠心病可能導致猝死 這兩種慢性病會加重心臟疾病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蕭富致醫師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猝死和中風的重要原因。冠狀動脈阻塞,心臟供血不足,會引起胸悶、胸痛,嚴重時造成心肌梗塞。危險因子包括高齡、男性、三高、抽菸、缺乏運動、肥胖及家族史。 蕭富致醫師表示,冠心病典型的心絞痛,胸口會有壓迫感,有時痛到脖子、下巴、手臂或背後,走快路、爬樓梯或情緒激動時易發作。如果休息或含救心片可緩解者,多為心絞痛;若疼痛持續超過30分鐘,可能是心肌梗塞,必須緊急送醫,不過胸痛也有可能來自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膽結石、肌肉骨骼疼痛或其他疾病,甚至是主動脈剝離或肺栓塞這類危險疾病,因此遇到胸痛,應該由醫師診斷。 由於現在慢性腎臟病和糖尿病的病人不少,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吳勃銳醫師表示,糖尿病、心臟病與腎臟病,這三者存在高度交互影響與風險加乘關係。 2023年美國心臟學會正式提出「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CKM syndrome)」的概念,在台灣稱為「糖心腎症候群」,也就是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與慢性腎臟病共同導致動脈硬化、心臟衰竭及過早死亡的惡性循環。 心臟衰竭需要長期監控和自我照顧 守護心臟健康有8大要訣 最後一個常見的心臟問題是心臟衰竭。嘉義長庚心臟衰竭中心主任潘國利醫師表示,心臟衰竭是需長期控制和監測的慢性疾病,居家自我照護至關重要。其要點包括: 監測:每日量體重和血壓,若短期體重快速上升,可能代表體液滯留,需及早就醫。 藥物:規律服藥,不可中斷或自行增減劑量。 飲食:限制鹽分和水分攝取,減輕心臟負擔,避免病情惡化。 運動:適度運動可維持體能,但應避免過度勞累。 警訊: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夜間呼吸急促等,須及早就醫。 團隊配合:積極配合醫療團隊,可減少再住院率、降低併發症。 預防重於治療,心臟的健康更是如此。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生命八大要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健康睡眠、管理血壓、血糖、體重與膽固醇,都有助降低心臟病、中風和洗腎風險。 現在藥物發展帶來新的治療契機,如SGLT2 抑制劑與 GLP-1受體促效劑,除能控制血糖,也能減少心衰與腎功能惡化,延緩糖心腎症候群病程進展。

Read More

肚脹「三天沒排便」竟大腸癌三期 醫:5公分腫瘤塞住

因應大腸癌年輕化趨勢,衛福部自2025年起將篩檢年齡自原本的50歲下修至45歲,凡年滿45至75歲者,每兩年可免費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奕寧報導 向來健康,沒有家族史的45歲蘇先生,日前長達三天都「無排氣、排便」,因而腹脹無法進食,就醫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他降結腸處有一顆5公分的大腫瘤,導致腸道完全阻塞。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昱廷醫師表示,由於腸阻塞無法施行大腸鏡檢查,在與病人討論後,為他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周圍腸段及淋巴節,術後病理報告確定為已有淋巴轉移的大腸癌第三期,進一步安排後續化學治療。 大腸癌年輕化 不良生活型態是主因 據國健署資料統計,大腸癌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過去以50歲以上族群為主,但近年臨床明顯觀察到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其中不良的生活型態是主要原因,包括攝取過多紅肉、加工肉品,以及缺乏蔬果、膳食纖維、運動習慣,此外,肥胖、糖尿病、吸菸飲酒及慢性發炎等因素,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陳昱廷醫師指出,大腸癌初期多無明顯症狀,但隨腫瘤長大可能出現腹痛、血便、排便型態改變、糞便變細等表現。若腫瘤逐漸堵塞腸道管徑,則可能導致腸阻塞,發生率約20%,屆時將有無法排氣排便或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的情形,一旦拖延治療,腫瘤侵犯腸壁就會導致腸壁穿孔破裂,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症,死亡風險極高。 大腸癌手術已非常成熟 早期發現更可達九成以上 臨床上,大腸癌以大腸鏡檢查搭配病理切片判定為主,但會搭配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甚至是正子攝影等影像檢查,確認是否有侵犯、阻塞或轉移,進而決定手術方式。陳昱廷醫師說明,目前大腸癌手術已非常成熟,常見方式包含開腹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單孔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手術等。 其中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但對於腸道嚴重阻塞或腹腔沾黏嚴重的個案,仍以開腹方式較為安全,除了切除腫瘤外,也會同步切除前後腸段作為安全距離,並清除病灶周圍的淋巴,以根除癌細胞。 術後則會視病人癌別與以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輔助治療;但若已經是第四期的病人,會以其他治療為主,手術為其二線選擇。整體來看,隨著醫療進步,即使是第三期大腸癌,手術切除後的五年存活率有五至六成,早期發現更可達九成以上。 大腸癌篩檢年齡下修至45歲 早期揪出腸道異常 因應大腸癌年輕化趨勢,衛福部自2025年起將篩檢年齡自原本的50歲下修至45歲,凡年滿45至75歲者,每兩年可免費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陽性,醫師會安排大腸鏡檢查進一步評估是否有息肉、腫瘤或出血來源。陳昱廷醫師強調,糞便潛血是初步偵測腸道異常的簡單利器,民眾可以善用資源,把握黃金時機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Read More

桃機SMS安全管理系統座談會登場 邀航空業界專家開講

桃園機場舉辦安全管理系統(SMS)座談會,攜手業界深化安全管理,提升民航安全。(圖/機場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昨(11)日舉辦「114年度SMS安全管理系統座談會」,邀集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航空警察局、航空公司、地勤公司、及機場安全管理系統(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等相關單位,就風險管理、人因事件、安全績效及安全文化四大主題邀請航空業界專家進行專題分享,展現桃園機場攜手各界提升民航安全的努力。 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表示,SMS不僅是管理制度,更是需要全體人員參與、持續精進的安全文化。透過各界交流分享,讓大家將所學運用融入於日常作業裡,共同守護我國民航安全品質,朝向更安全的標準邁進。 機場公司前總經理但昭璧擔任風險管理專題分享講員,機場作業中的各項風險應透過事故序分析軟體Bow-Tie等工具進行系統性識別,並依循「合理可接受最低風險」(ALARP)原則建立有效的風險控管機制。 在航空專業領域專家分享實務經驗與前瞻觀點之下,帶動SMS相關單位深度交流。(圖/機場提供)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運輸安全組組長鄭永安分享人因事件主題,人為錯誤往往只是事故的表象,應深入了解員工作業情境等因素,透過人為因素分析分類系統(HFACS)等分析工具找出根本原因,進而加以強化改善。 民用航空局標準組副組長朱衍達分享安全績效主題,說明政府重視安全績效的監控,加強運用「領先指標」提早發現安全問題,確保SMS能持續發揮預防性效能。 中華航空企業安全室協理游約翰分享華航轉型經驗,推動從「獨立」到「互助」的安全管理,透過建立「公正文化」的環境、強化高階主管承諾,及實施主管走動式管理深入了解,以提升員工安全管理的參與度。 機場公司提到,此次座談會在航空專業領域專家分享實務經驗與前瞻觀點之下,帶動SMS相關單位深度交流,有效促進跨單位合作,讓SMS安全管理制度及觀念在每日超過710架次,全台最繁忙的桃機更能全面落實。

Read More

中原大學扶植新創有成 全台唯一榮獲「Triple E Awards」年度創新創業大學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榮獲全球「創新創業大學」獎項殊榮,由產學處總監高靖航代表出席領獎。(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於「2025 Triple E Awards」選拔脫穎而出,榮獲由全球創業與參與型大學認證委員會(ACEEU)頒發的「年度創新創業大學」(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of the Year)獎項,成為台灣首度奪得該榮耀的大學育成中心,也是今年全台唯一獲獎的大學,充分展現中原在推動創業教育與新創企業扶植上的卓越貢獻。 中原大學表示,「Triple E Awards」總部設於德國,由來自全球逾40位大學校長、學術與產業界專家共同組成,並獲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協會(ENQA)、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網絡(INQAAHE)支持,旨在表彰獲獎大學在高等教育領域中,推動創業精神與社會參與的努力,以及肯定其在區域生態系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年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的大學參加選拔,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9月12日凌晨在捷克布拉格CZU大學舉行,當場揭曉各獎項名次,中原大學榮獲「年度創新創業大學」全球第4名的肯定,由產學營運處總監高靖航代表領獎。 中原大學校園衍生企業「宜智科技」勇奪全球創業黑客松亞洲區冠軍,與頒獎人、桃園市青年局長侯佳齡(圖中)合影。(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提到,多年來,該校整合政府與學校資源,培養學生洞察產業趨勢、強化創業實作,並藉由跨領域課程、提案競賽與專業輔導,營造活絡的創業氛圍。自1997年成立育成中心以來,已成功培育逾230家企業、協助9家企業公開發行,累計投增資額超過40億元。除導入國際創業資源與矽谷創業家精神,並打造校內「知行領航科技園區」成為奇點新創基地,更與桃園市政府合作經營青創基地,每年輔導逾60家新創企業,積極鏈結地方與國際,推動產業升級。 中原大學表示,具體成果亦反映在學生實戰表現上。由該校學生創立的校園衍生企業「宜智科技」(EZeeTech),除了榮獲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支持,也奪下第一屆Erupture全球創業黑客松亞洲區冠軍,更代表亞洲至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參加全球總決賽榮獲第三名。團隊成員都是大三學生,以電機系為主加上商設系,向世界展現中原學子跨域整合與創新應用的實力。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處指出,「Triple E Awards」獎項主要表彰高等教育機構在推動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社會參與(Engagement),以及教育卓越(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三大面向上的努力與成果,因此被簡稱為「Triple E」。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輔導新創企業參加新加坡Echelon新創展會,與全球新創同台交流。(圖/中原大學提供) 產學長張雍則表示,中原大學長期以來為台灣經濟成長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援,而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更為創新創業團隊提供一站式育成服務,實現「從0到1、從1到100」的成長加速育成,為台灣新創團隊與產業注入永續發展的創新能量。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表示,在面對AI技術發展引起産業典範移轉的同時,該校效法奇點大學精神,結合專題計畫與產學合作,鏈結育成創業加速器及國際創業資源,培育能回應人類未來議題的創新創業人才。此次獲獎是對中原大學創新創業推動的高度肯定,不僅彰顯台灣創新實力的持續精進,更拓展了中原大學與國際創新生態系深度合作的契機。

Read More

桃市觀旅局率觀光業者赴日交流 吸引關西旅客來桃園旅遊

桃園觀光業者與神戶北野異人館協會交流地方性小旅行歷史走讀、館舍觀光產業經營。(圖/觀旅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觀光旅遊局昨(11)日率領桃市觀光業者前往日本神戶與大阪參訪、拜會並辦理推廣活動,鎖定關西市場擴大日本來台旅遊客源,同步深化與觀光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 觀旅局表示,市府自前年與日本神戶觀光局簽署觀光交流合作備忘錄以來,雙方互動密切、互訪不墜。今日首度由市府帶領桃園觀光業者赴神戶,除拜會神戶觀光局外,並邀集日本旅行業協會(JATA)兵庫縣支部長、神戶市商店街聯合會會長、有馬溫泉觀光協會會長、神戶未來都市機構及多位在地業者進行交流,將過去兩年多的官方互訪擴大為兩市民間業者的實質對接,與會業者普遍肯定市府作為,認為有助於相互學習並拓展市場。神戶市議會前後任議長更親臨表達支持兩市持續合作深化。 參觀日本樂天集團在神戶經營之VISSEL(勝利)足球隊,了解球團針對場館維運之環境永續具體措施,以及推廣修習旅行之體驗項目。(圖/觀旅局提供) 觀旅局長陳靜芳表示,過去兩年桃園與神戶累積良好互動,從初期交流認識,逐步拓展至彼此推廣旅遊市場。此次與神戶觀光局推動的修學旅行即為一例。這兩日觀旅局與經濟發展局、教育局共同參訪神戶中學校與SDGs推動模式,並透過與當地學校及業者座談,掌握學生特性與需求,作為桃園優化修學旅遊產品與服務之依據。同時,此次眾多桃園觀光產業業者到訪神戶,不僅了解市府推動觀光國際化的用心,也可藉此開拓視野與市場。 桃園市觀光推廣團並規劃於12日前進大阪舉辦觀光推介會。陳靜芳指出,2024年日本來台旅客達132萬人次,其中日本旅客在桃園過夜人次超過14萬人次,日本為桃園外籍旅客最大來源國。配合全球觀光趨勢由大都會轉向區域型、深度型旅遊,桃園具備強大吸客潛力,市府順勢推動「桃園 旅的起點 即刻出發」觀光模式,整合交通、旅宿、美食與景點資源,打造自機場出關即可啟程的在地旅遊動線,大幅縮短轉乘時間,全面提升旅客體驗。從「珍珠海岸」出發,可欣賞全台最大石滬群,體驗海客牽罟文化,並乘坐大王蓮感受水上奇景;走訪「大龍門」觀光廊帶,漫步大溪老街百年風華,重溫慈湖與石門水庫的歷史記憶,品味龍潭獨具風味的茶香;深入北橫原鄉,踏上小烏來天空步道,走訪千年檜木環繞的拉拉山巨木群,感受天然芬多精。桃園正持續形塑具辨識度的觀光品牌,成為更多日本旅客「停留桃園、玩在桃園」的首選寶藏城市。 桃園市觀旅局長陳靜芳帶領桃園旅館業、旅行業、商圈協會及在地業者等,拜會神戶觀光局及在地旅遊業者一同交流,討論未來修習旅行及各方面合作之可能性。(圖/觀旅局提供)

Read More

北榮桃園分院落實「三高防治888計畫」 前進社區辦理篩檢

北榮桃園分院醫師於整合性篩檢活動中,透過成人健檢報告,結合國健署科學算病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親自向民眾解說健檢注意事項。(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台灣自今(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飲食精緻化與生活作息改變,慢性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重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衛生福利部自去年起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設定至2030年達成三大目標「八成病友納入照護網、八成病友接受生活習慣諮詢、八成病友病情獲得控制」,積極守護國人健康。 北榮桃園分院透過偏鄉義診計畫,結合乳房外科梁家銘醫師的專業,將乳癌防治衛教推廣至復興區義盛里。(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北榮桃園分院提到,該院響應國家政策,並與桃園市衛生局攜手合作,推動「社區整合性預防保健篩檢服務計畫」。院方定期深入各社區活動中心,辦理巡迴成人健檢與癌症篩檢服務,內容包括血壓與空腹血糖檢測、血脂與肝腎功能檢驗,以及大腸癌與乳癌篩檢等,今年度更新增尿酸檢測及人類乳突病毒(HPV)篩檢,並結合里長及志工的協助,打造便利、親切且貼近民眾生活的健康守護網。 北榮桃園分院於鄰近里別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同時提供血壓與血糖量測服務,並為長者進行「量六力」評估。(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北榮桃園分院表示,除了大型篩檢活動外,該院社區醫學部也持續走入基層、深耕社區,於里長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等地提供免費量測血壓、血糖的服務,並舉辦社區衛教講座。講座內容涵蓋「722高血壓防治」、運動習慣、戒菸及控糖技巧等,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民眾建立正確健康觀念,從日常生活中落實「預防醫學」。 參與篩檢的民眾普遍表示,能在自家社區就近接受檢查十分便利,也更願意持續追蹤自己的健康數據。一位居民談到,「以前覺得健檢麻煩,但現在有醫院團隊直接到社區,不僅方便,醫師還會提醒生活習慣,讓我更有動力控制飲食和運動。」 北榮桃園分院院長彭家勛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廣成人預防保健與癌症篩檢,讓更多市民能早期發現潛在健康問題,及早介入治療。他強調,健康檢查不僅是疾病防治的第一步,更是打造「健康桃園、幸福城市」的重要基石。

Read More

大園詐騙車手逃亡過程自撞橋墩 車頭撞爛狼狽落網

22歲黃姓車手察覺異狀駕車逃逸,最終因自撞橋墩受到輕傷,狼狽落網。(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大園區於昨(11)日晚間21時許發生一起詐騙車手駕車逃逸自撞案件,大園警分局與被害人合作約車手面交,過程中22歲黃姓車手察覺異狀駕車逃逸,最終因自撞橋墩受到輕傷,狼狽落網,全案依詐欺、洗錢防制法、公共危險等罪嫌移送偵辦。 大園分局指出,58歲高姓婦人遭詐騙集團以「假投資虛擬貨幣」的方式詐騙,婦人察覺受騙上當後,立即前往潮音派出所報案,警方在了解案情後與被害人合作,再次約出詐騙集團的「假幣商」車手前來取款。昨晚雙方相約見面,黃姓車手現身取款時,員警便在外圍進行埋伏,但在取款過程中,車手發覺被害人堅持不肯上車而心生懷疑,便駕車逃離現場。員警見狀立即在後方尾隨,並通報線上警網進行攔截圍捕。 大園分局查獲作案用手機2支、點鈔機2台等證物。(圖/讀者提供) 大園分局進一步提到,車手逃了約7公里後,不慎自撞橋墩車輛嚴重毀損而停下,警方趁勢上前將其當場逮捕,並在車內查獲作案用手機2支、點鈔機2台等證物,警詢後依詐欺、洗錢防制法、公共危險等罪嫌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並持續向上溯源,擴大追查其他共犯。 大園分局呼籲民眾,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任何宣稱「高報酬」、「穩賺不賠」的投資管道,都可能是詐騙陷阱。若有任何疑慮,務必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前往派出所洽詢,切勿輕信詐騙話術,以免血本無歸。

Read More

遭惡意逼車逕行檢舉 桃園警:未達「多次、密集、連貫」不處罰

民眾駕車行經桃園區正光路,左轉大興西路三段時,突遭左側一輛自小客車急切進入行駛車道。(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一位民眾今(114)年7月底駕車行經桃園區正光路,左轉大興西路三段時,突遭左側一輛自小客車急切進入行駛車道。面對突發狀況,該民眾只能急踩煞車並向右閃避,才驚險避免擦撞。事後他將行車紀錄器影像送交桃園警方檢舉,卻收到警方回覆表示,因對方未達「多次、密集、連貫地」驟然或任意變換車道的情況,因此不予舉發。 投訴民眾指出,正光路內側兩條車道皆可左轉,他當時依循左轉輔助線行駛在中間車道,沒想到左側一輛黑色轎車不僅偏離輔助線,且在前方並無突發狀況下,突然向右切入大興西路內側車道。該車全程未保持安全距離,也未打方向燈示警,導致他不得不緊急煞車並往右閃避,險些撞上中央分隔島。 然而,桃警交通大隊回覆稱,「佐證資料無法完整呈現違規事實,遽以推論並據以舉發,實有瑕疵,爰依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3條第4款規定,不予舉發。」該民眾再度提出釋疑後,桃園分局交通組長吳惍楊則表示,依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函文:「道路上蛇行或其他危險方式駕車,須符合『多次、密集、連貫地』變換車道,法院才較能認定符合危險駕車標準。」 警政署官網對「逼車」定義。(圖/翻攝自警政署) 對此,民眾質疑警政署官網對「逼車」定義明確,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3、4款規定,若駕駛「任意迫近或驟然變換車道,迫使他車讓道」或「非突發狀況下任意驟然減速、煞車或暫停」,皆屬違規,可處6000元以上、3萬6000元以下罰鍰,並吊扣車牌6個月。但地方裁決機關卻要求必須達到「多次、密集、連貫地」的程度才成立,等同擴張解釋法律標準。 該民眾更直言,若真有車輛在道路上多次、密集、連貫地逼車,行為恐已觸犯刑法第304條強制罪,為何單次惡意行為就不能構成危險駕駛?難道單次逼車就不會造成危險? 他也不滿指出,影片顯示黑車變換車道時未保持安全距離,且未使用方向燈,但警方卻以「舉報勾選項目並非未依規定使用方向燈」為由不予裁罰。他認為,桃警舉報系統只能單選違規項目,他勾選「惡意逼車」已符合理解,但警方卻對另一明顯違規事項選擇忽略,最終以不舉發結案,讓人難以接受。 該民眾強調,今年稍早在中壢也曾遇過逼車狀況,當時檢舉卻獲認定成立,順利以「惡意逼車」開罰,顯示桃園區與中壢區執法標準不一,令人質疑是否「一邊一國」。他呼籲,若立法機關真認為「惡意逼車」必須達到「多次、密集、連貫地」才算成立,就應將明確文字寫入法條,避免執法標準模糊。地方機關更應統一認定,讓民眾能有所遵循,不致陷入無所適從的窘境。

Read More

中壢中元祭水燈排遶境盛大登場 展現民俗文化魅力

「2025 壢之慶-中元祭」水燈排遶境。(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10)日晚間前往中壢區,出席「2025 壢之慶-中元祭」水燈排遶境。張善政表示,今(114)年適逢仁海宮建廟200周年,廟方擴大辦理慶讚中元活動,現場熱鬧非凡。活動不僅延續傳統儀式,更融入創新元素,如小朋友彩繪水燈,讓傳統祭典多了童趣與創意,也增添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張善政也指出,11日晚間將迎來中元藝術節的壓軸慶典之夜,力邀市民朋友共襄盛舉,一同體驗中元節民俗文化魅力。 仁海宮董事長王介禧表示,除了「2025 壢之慶-中元祭」活動外,中壢仁海宮也將於今年12月13日至17日連續5天舉辦仁海宮建廟200周年慶典,活動相當豐富多元,包括日本的阿波舞表演團隊及泰國藝術團體來台交流演出,屆時歡迎市民共同參與,一同在歡樂中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中壢區公所表示,今年活動以傳統人力拉抬的水燈排為最大亮點,象徵民俗信仰中的毅力與堅持。高達3層樓的大型水燈排震撼全場,充分展現中元祭典的莊嚴與壯觀。同時,活動也特別邀請樂天女孩啦啦隊與新明國中青少棒球員跨界參與,將運動與民俗文化結合,為遶境增添年輕與熱情的氛圍。現場更匯聚五福、龍興、復華、永福、龍東5個社區發展協會,以及中壢區原住民族協進會等團體,共同盛裝踩街,展現多元族群的文化風貌。 高達3層樓的大型水燈排震撼全場,充分展現中元祭典的莊嚴與壯觀。(圖/市府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