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錢不成竟持菜刀追砍!桃園男酒後失控父親耳朵濺血送醫

警方獲報後立即啟動快打部隊趕往現場,在周邊展開地毯式搜索,不久便成功將謝男壓制逮捕。(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桃園區同德二街昨(29)日9時26分許驚傳家暴事件,46歲謝姓男子疑因討錢不成、酒後情緒失控,竟持菜刀當街追砍74歲的老父親,警方獲報後立即啟動快打部隊趕往現場,在周邊展開地毯式搜索,不久便成功將謝男壓制逮捕。 據了解,謝男與家人同住,昨天上午9點多他喝了酒之後向父親伸手要錢遭拒,兩人因而起了口角衝突,謝男突然拿出菜刀朝父親追砍,謝父閃躲不及,耳朵受傷濺血,家屬表示,謝男患有身心疾病,已經不是第一次行兇,過去也曾對家人、孩子施暴,之前曾經申請家暴保護令,警方獲報趕抵現場,立即將逃逸的謝男逮捕到案,所幸謝父經送醫治療後已無大礙。謝男經強制送醫後,被依殺人未遂罪嫌送辦。 警方表示,已依程序協助家屬申請緊急保護令,後續也將視案情發展採取相應措施。

Read More

桃園牛肉湯店遭歹徒槍擊清空彈匣!余信憲:公權力睡著了?

24日凌晨桃園知名溫體牛肉湯店遭不明人士槍擊,槍擊嫌犯至今未到案,店家大門深鎖不敢營業。(圖/李春台翻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李春台 桃園一家知名的溫體牛肉湯店,這個月24日凌晨6點左右,一輛白色轎車停在店前,車內不明人士對著店門開槍。巧的是前一天晚上,有黑衣人到店內恐嚇,店老闆目前因為擔心恐懼店門緊閉停業中,市議員余信憲今(30)日也在臉書發文抨擊,「桃園的治安是不是已經亮起了紅燈?公權力到底是睡著了,還是乾脆直接暈倒了?」 余信憲指出,4月24日清晨六點,一名駕駛白色BMW的男子,在桃園中正路大廟後方的小吃攤前,持槍瘋狂掃射!余信憲強調,「整起事件中,嫌犯連續開了數十槍,子彈打完後甚至還從容地更換彈匣,繼續射擊!」 余信憲說,嚇壞的店家立刻報警求助。然而,令人傻眼的是,事發至今接近一週,桃園警方竟然仍未逮捕嫌犯——儘管事發時店家監視器清楚拍下了車牌號碼。 據了解,店家在遭到槍擊的前一晚,有一名白衣男子帶著數名黑衣人闖入店內要找老闆,店家懷疑是同樣的一批人犯案,案發至今將近一周了,由於犯案嫌犯遲遲沒有到案,溫體牛肉湯店老闆因為恐懼,仍然大門緊閉不敢營業。 桃園發生槍擊恐嚇案,市議員余信憲怒批,「桃園治安是不是已經亮起了紅燈?」(圖/李春台翻攝) 余信憲今天在臉書揭露這個案件同時抨擊,「桃園的治安是不是已經亮起了紅燈?公權力到底是睡著了,還是乾脆直接暈倒了?」希望桃園警方能夠盡快緝拿嫌犯到案,讓市民能夠安心生活。

Read More

桃園分署拍賣會5/6登場 轎車、不動產等你競標

此次拍賣標的豐富多元,包括具投資潛力的土地與建物、車輛、未上市櫃股票、出資額及電腦等好物。(圖/桃園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桃園分署114年5月聯合拍賣會將於5月6日登場,此次拍賣標的豐富多元,包括具投資潛力的土地與建物、車輛、未上市櫃股票、出資額及電腦等好物,歡迎民眾踴躍參與,把握難得機會。 桃園分署提到,聯合拍賣會上午10時,在桃園市桃園區富國路100號拍賣車輛一部,標的為2010年馬自達的自用小客車,行駛里程數約20萬公里,車況、外觀都維持得相當不錯,首次現身法拍市場,隨車附有車鑰匙一把,買到直接開回家,有意換車或尋找代步車的民眾,千萬別錯過這難得機會。 桃園分署114年5月聯合拍賣會將於5月6日登場。(圖/桃園分署提供) 拍賣會當日下午2時30分起,在桃園分署拍賣室進行不動產拍賣,其中位於龜山區忠義路一段之未辦保存登記建物,雖然僅拍賣建物本身,並未包括其坐落基地,但此次拍賣標的為三棟建物,總面積約234.96坪,且地點鄰近交通要道,周邊環境優美,具備良好的發展潛力,此次是第二次拍賣,有意投資的民眾可以把握機會。此外,尚有位於龜山區、大園區、平鎮區及中壢區多筆土地於同日進行拍賣。桃園分署不動產拍賣兼採通訊投標,民眾不必出遠門,在家就可以輕鬆的投標,有興趣的民眾可至桃園分署官網「拍賣公告」專區瞭解各個不動產拍賣物件的詳細狀況。 拍賣會當日自下午3時30分起,在桃園分署13樓拍賣室進行動產拍賣,拍賣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富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及元太國際事業開發有限公司出資額。現場亦進行電腦主機、螢幕等物件變賣,歡迎民眾到場參與競標選購。 為落實政府公權力,確保國家公法債權之實現,桃園分署將持續積極辦理各項動產、不動產之查封及拍賣作業,並於每月第1週、星期2、下午3時,定期舉辦「123聯合拍賣」活動,更多的詳細資訊,歡迎民眾至桃園分署的官網獲取相關訊息。

Read More

深夜7車群聚競速擾民 楊梅警:已全數鎖定依法舉發

7部自小客車來回競速飆車,其中還發現有車輛竟遮蔽車牌,藉此想要躲避查緝。(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4月28日凌晨2時許,疑似有7部自小客車於楊梅區幼獅路附近競速飆車產生大量噪音,楊梅警分局接獲民眾報案前往取締時,噪音車輛便立即逃竄,其中3輛甚至遮蔽車牌,但經過警方調閱監視器後已掌握相關車輛,將針對相關違規逕行舉發同時製發約制書。 幼獅派出所提到,事發於4月28日凌晨,警方接獲噪音車聚集報案後,立即前往現場取締,噪音車輛看見警方後立即逃逸,隨即調閱監視器展開調查,警方發現當時共7部自小客車於梅獅路與幼獅路一帶聚集且來回競速飆車,其中還發現有車輛竟遮蔽車牌,藉此想要躲避查緝,不過對於違規行為警方絕不姑息,積極調閱監視器後所有聚集之車輛均遭警方鎖定車牌,其中3部遮蔽車牌車輛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13條1項處2400元以上4800元以下罰鍰,另將再檢視有無其他相關違規也會依規定逕行舉發,同時針對上開競速車輛製發約制書。 警方呼籲,民眾勿有競速飆車等危險駕駛行為,決不允許任何形態之競速飆車、危險駕駛等違規情事發生,若有相關情事分局將積極處置、絕不姑息,以維護用路人安全。另將持續與環保局聯手執行改裝車稽查勤務,還靜於民。  

Read More

八德公所前車禍!轎車逆衝撞牆波及行人釀1死1傷

67歲陳姓男子所駕駛的自小客車,搭載71歲陳姓女子,行經該路段時,因不明原因突然逆嚮往前暴衝,直直撞上八德區公所外圍牆,並波及兩名行人。(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八德區興豐路與中山路口今(30)日上午10時44分發生一起嚴重車禍,一輛由67歲陳姓男子所駕駛的自小客車,搭載71歲陳姓女子,行經該路段時,因不明原因突然逆嚮往前暴衝,直直撞上八德區公所外圍牆,並波及兩名行人,導致58歲的戴男死亡、48歲的陳女昏迷急救中,警方獲報趕抵現場,將肇事車輛移置保管,並通知鑑識人員採證,詳細事原因尚不清楚。 從影片中看到,陳男所駕駛的自小客車,一路逆向直直往前衝,直至撞上八德區公所外牆後才停止,造成二行人遭無故波及,58歲戴男當場生命損失,送醫後判決不治;48歲的陳女則重傷昏迷,正在搶救中。肇事的駕駛在​​事故後昏迷帶副駕的陳女也受傷,均送醫治療。 緊急呼籲,民眾駕駛上路應隨時注意行車狀況,確保安全,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Read More

治療靜脈曲張新選擇 靜脈膠水療法恢復快免住院

「靜脈膠水療法適用於各族群」若長者考量手術麻醉風險,靜脈膠水療法則是另一個解決靜脈曲張困擾的治療選擇。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蘇靖昀報導 靜脈曲張不僅是美觀問題,長期下來可能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幸運的是目前在治療上已有微創療法,揮別過往治療後得穿著彈性襪數週至數個月,微創療法大幅縮短恢復期,也提高安全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佳穎指出,靜脈曲張雖不至於危及生命,但可能會影響生活,當靜脈曲張引起局部發炎、出現傷口,若又無法完善處理傷口,導致血液堆積,腳持續腫脹,惡性循環因此引發靜脈潰瘍,這時就得介入手術治療。 工作需久站久坐要注意 小心靜脈曲張纏身 事實上,造成靜脈曲張的危險因子多,尤其若日常或工作須久站或久坐者,則屬於高風險族群;吳佳穎醫師舉例,像餐飲業、櫃姐、老師、醫護人員或上班族等族群,發生靜脈曲張的風險相對較高,此外,包括遺傳因素、家族中有靜脈曲張者、懷孕時肚子太大或慢性便秘者,同樣都可能埋下靜脈曲張的危險因子。 久站久坐血液難回流 瓣膜功能受損導致靜脈曲張 吳佳穎醫師解釋,一般來說,靜脈會負責將血液從腳送回心臟,而這時靜脈的瓣膜會防止血液逆流,避免堆積至下肢,但當長期久站久坐,血液就會開始淤積於下肢,這時血管會開始擴張,影響瓣膜功能健康,導致靜脈曲張,長期下來可能會使血管開始突出,不僅影響外觀,也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保守治療靜脈曲張 醫:多數患者難有成效 靜脈曲張可依照嚴重程度分成六級,從蜘蛛網型靜脈曲張,演變為如蚯蚓般血管,以及腿部水腫等情況,一直到出現潰傷,甚至因靜脈傷口呈開放性,導致潰傷難以癒合,就得進一步考量手術治療;吳佳穎醫師表示,治療上分為保守以及手術治療,前者透過口服藥及抬腿、穿彈性襪等方式減緩靜脈曲張問題,雖三者搭配起來,治療效果不差,但因彈性襪除了睡覺及運動外都得穿著,加上台灣夏天炎熱,對於多數患者而言,較難有成效。 雷射手術治療靜脈曲張 術後可能面臨神經損傷 吳佳穎醫師說明,在手術治療上,過去藉由手術開刀,再將整條靜脈抽出,但因疼痛感高,術後不僅需穿著彈性襪,恢復期也較長,因此現代人則多選擇微創療法,像雷射手術以及靜脈膠水等療法,雷射手術是藉由雷射熱源將靜脈燒掉,解決症狀,但手術過程需麻醉,且術後也可能面臨神經損傷、軟組織遭到熱傷害等風險。 靜脈膠水療法傷口小、恢復快 術後不須穿彈性襪 「靜脈膠水療法適用於各族群。」若長者考量手術麻醉風險,靜脈膠水療法則是另一個解決靜脈曲張困擾的治療選擇;吳佳穎醫師解釋,靜脈膠水療法是利用醫用黏合劑將受損的靜脈黏住,手術過程不需麻醉,且傷口僅一個針孔小,不僅更安全,也恢復快,患者當天就可順利出院,後續也不需再穿彈性襪,更適用於麻醉風險較高的長者。 久坐者避免嚴重靜脈曲張 醫建議穿彈性襪預防 根據統計,台灣約20至25%女性以及10至15%男性有靜脈曲張的困擾,不僅每4名女性就有1人有靜脈曲張問題,發生率比男性高,其中長者又比年輕族群高,不得輕忽其嚴重性;吳佳穎醫師呼籲,若日常或工作需須久站或久坐者,必要時可穿彈性襪以預防嚴重靜脈曲張,或久坐時可將腳墊高、透過運動等方式幫助血液回流,以及適時給予腿部肌肉按摩,都能幫助舒緩靜脈曲張問題。 遠離靜脈曲張找上門 醫:先避開危險因子 吳佳穎醫師也提醒,此外,若有肥胖、長期便秘甚至抽菸等因素,也可能埋下靜脈曲張的危險因子,因此除了透過日常預防方法,也建議戒除不良習慣,避免靜脈曲張找上門,甚至持續惡化,影響日常生活。

Read More

大腸癌年輕化警訊!28歲女業務應酬拚酒 健檢意外發現癌化高風險瘜肉

醫師提醒,若長期有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型態都有可能讓大腸癌提早來報到;應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28歲廖姓女業務,外型纖細,是部門裡最年輕的員工,在同事眼中是個很好相處的夥伴,因個性活潑也很輕易與客戶打交道,年輕有活力的她下班後的應酬也是公司的拚酒戰隊;除此之外,周末休假日也很愛小酌兩杯。日前,公司同事相約到知名健康管理診所健檢,原本以為年紀輕輕還不需要健康檢查,但同事們的邀約盛情難卻只好一同健檢。 健檢驚見腺瘤性瘜肉 不良習慣恐增加大腸癌風險 健檢當日早上,廖小姐還跟同事自豪自己平常是部門裡最年輕,理當健康狀況也會是最棒的那個。沒想到經檢查結果竟發現腸道內有2顆一大一小可疑瘜肉,大小為0.7公分,透過AI技術輔助初步辨識為腺瘤性瘜肉,後續病理報告再次確認為癌化風險較高的腺瘤性瘜肉。知名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梁程超醫師指出腺瘤性瘜肉具有高度癌化風險,且瘜肉發生可以說是毫無感覺,所幸及早發現及早切除,若無處置可能在未來5-10年將發展成大腸癌。醫師也提醒,即便年紀輕輕,若長期有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型態都有可能讓大腸癌提早來報到。 (圖片來源:診所提供) 大腸癌年輕化 擴大篩檢範圍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梁程超醫師指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有年輕化趨勢,國健署也於今年初已公布年輕型大腸癌發生率上升,甚至高於英、美、日、韓等國,因此今年公費篩檢對象由原本提供五十至七十四歲族群,擴大至四十五至七十四歲民眾及四十至四十四歲有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診斷為大腸癌具有家族病史者,可接受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梁程超醫師也補充,特別是年輕族群常見因自認年輕健康無大礙、或是已發生問題卻貪圖方便依賴腸胃藥物及腸胃機能調整營養補充品,進而延誤救治時間。而公費篩檢有年齡及對象限制,建議若有肥胖、有家族史、生活及飲食習慣不佳(少蔬菜、偏愛吃紅肉及加工品)、抽菸、喝酒、沒有運動習慣者都應提高警覺,主動提前安排大腸鏡檢查。  

Read More

糖尿病男頭暈嘔吐送急診 一檢「三條冠狀動脈全狹窄阻塞」

醫師提醒,慢性病患者更要控制好血糖、血壓,維持良好日常生活作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55歲簡先生有糖尿病病史,月前因為頭暈、嘔吐,休息後沒有緩解而到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診就醫。經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陸廷偉醫師(現支援衛福部南投醫院)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而且他的三條冠狀動脈皆有問題,包括左迴旋支急性阻塞、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阻塞、右冠狀動脈狹窄,治療難度較高且風險提升。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臟病死因之一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高 陸廷偉指出,心臟有三條主要的冠狀動脈,其中只要有某一處狹窄或阻塞,便可能導致心臟肌肉缺氧壞死,也是造成猝死的主因。依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心臟疾病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急性心肌梗塞便是造成心臟疾病死亡的主因之一,而患有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者,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較一般人高,且可能會同時發生血管多處病變、鈣化嚴重或是瀰漫性病灶、慢性完全阻塞等情況。 慢性冠狀動脈阻塞雖不立即致命 心臟長期受損增手術難度 陸廷偉醫師說明,「慢性」冠狀動脈完全阻塞(Coronary Total Occlusion)雖不像「急性」心肌梗塞那樣危急,不會立即致命,但長期下來使心肌缺氧,造成心臟功能受損,且因為「慢性」,往往病人的血管已失去彈性,施行氣球導管擴張及支架置放是相當考驗技術的,以往可能要透過心臟外科開胸血管繞道手術治療,但是在導管中心團隊處置下,將系統穩定,得以成功疏通病人阻塞的血管。 慢性病患防範心血管疾病 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該名男性住院後先由醫療團隊安排心導管,順利以氣球擴張並放置支架打通近端左迴旋支,近日再安排複雜性心導管介入手術,成功為簡先生完成藥物塗層支架的放置,身體恢復良好,術後隔天便可返家。 陸廷偉醫師提醒,慢性病患者更要控制好血糖、血壓,維持良好日常生活作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Read More

桃園市立醫院選址八德 賈蔚揭密關鍵因素

《桃園電子報》專訪了衛生局長賈蔚,說明整個評估及決策的過程。(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立醫院的設立向來是許多人關注的政策,市長張善政日前公布選定在八德霄裡,《桃園電子報》專訪了衛生局長賈蔚,說明整個評估及決策的過程。 桃園市立醫院一直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賈蔚表示,市立醫院其實講了很久,從鄭文燦時期就開始構思,大家都知道要成立一家中大型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市立醫院是要承擔不同一般醫院的角色又更加困難,他去年9月底到任,那時市府已經清點出19個有可能成為市立醫院的地點,衛生局也委託了專業的顧問公司做全面盤整這些點的各自優勢。 經過兩階段大家共同考量後,剩3個地點報市長決定,最後選定在八德目前霄裡公園現址。(圖/桃報資料照) 賈蔚說明,首先是考慮的是基地面積是否夠大,太小的話會讓服務機能受限,另外不能太偏向山區或海邊,這確實有些困擾,桃園山海行政區地理面積大,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但如投入太多醫療資源設立市立醫院,又會對大多數桃園市民在服務上不方便,所以交通便捷性是重要的考量。另外就是所屬土地是公有地?私有地?還是市府土地?是否容易取得?從這幾點經過兩階段大家共同考量後,剩3個地點報市長決定,最後選定在八德目前霄裡公園現址。 就長期發展上,霄裡也在南北桃園交界位置。(圖/截自google街景) 賈蔚表示,市長公布後不管是市民或是民意代表,反應都還正向,當然還是會有人覺得為什麼不在大溪、復興等區,市府思考還是要讓大多數市民較方便的地方,而且那塊地所有權市府的占比高,土地的取得上較容易解決,就長期發展上,霄裡也在南北桃園交界位置。 另一個影響桃園市立醫院設置因素是,衛福部以前對桃園醫療次區的畫分,賈蔚表示,桃園之前只有南北兩個醫療次區,由於施行已久,病床數額早已用滿很難再增加新的病床,現在大家用人口數每增加萬人可以增加多少病床數來計算,看來北桃園的病床數是足夠,但其中很大比例是長庚一家醫院撐起來的,且長庚醫院服務的病人40%是外縣市民眾,所以對桃園來講整體病床數還是不夠,除了不夠外,桃園南北病床數還分配不均,所以衛福部這次全國盤點後,做了一些修正,桃園多劃設一個醫療次區,增加了病床數,桃園市府也才能在新的次區公布後決定市立醫院的計畫。 賈蔚表示,醫療次區的概念是,一般民眾在桃園市範圍內發生重大意外或疾病時,能在多久時間內找到一間有能力處理醫療的醫院,現在大家最大共識是在30分鐘車程內,目前是以此劃分不僅以人口數比,有些地方很大但人口很少就很困難,在地廣人稀的地方有能設置有能力24小時全天候處理急重症的中大型醫院,不是只要有醫生就可以,而是要有整個醫療團隊,是相當大的投資。 清華和中央兩所大學都有意願興辦醫院,市府也撥了兩筆土地給他們,賈蔚表示,的確一開始是希望兩所大學與市府合作,成立大學附設醫院同時也是市立醫院,但其中困難是,這兩所大學都沒有醫學院,清華雖然有後醫學系但人數很少,所以必須要另外找有足夠能力的醫療財團法人,之前找了高雄醫療大學合作,後來生變,由於兩所大學進程沒有那麼順利,因此決定雙軌並行,衛生局自己規劃。 賈蔚說明,霄裡的市立醫院目前規劃499床,是區域醫院的最上限,清華、中央設醫院目前市府仍未放棄,像雙北市市立醫院都不只有一間,市立醫院如果要提供完整的服務,可以不只一間,每間大小不同、定位不同,如可以,會與兩間大學醫院朝市立醫院聯盟的方向合作。 賈蔚表示,民眾和議員會那麼關心市立醫院的議題,是平時市民到醫療院所時沒有那麼快得到所想要的醫療服務,於是會透過議員關切,尤其是在病房等待方面,這反應了台灣醫院現階段的困境,其實醫院現場依據實際狀況各個民眾醫療的急迫性做判斷,特別在急診室,如一個盲腸炎病患必須要立即開刀,醫院一定不會等到有病床才開。

Read More

讓學生用壞平板老師竟「反求償」謝美英批:誰用誰倒霉

謝美英質詢指出,有家長反映,孩子電腦課時拿到左上角有破損的平板。(圖/謝美英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教育局從2022年起配合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在全國中小學1至12年級全面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並優先提供偏鄉學童使用,以縮減城鄉教育落差,達到公平教育的目標,尤其市長張善政是科技人,力推智慧桃園,數位學習更顯重要。 市議員謝美英質詢指出,有家長反映,孩子電腦課時拿到左上角有破損的平板,跟老師反映後得到的回答是:可以繼續使用沒問題。結果課後裂痕擴大,竟然要學生賠錢,導師獲悉後也認為不合理,幫忙跟電腦老師反映,豈料電腦老師堅持該學生是最後一個使用者,所以要負賠償責任。 謝美英說,依據使用經驗,任何玻璃保護貼一旦破損,只要輕微施加壓力下都會持續破裂更多,學生事前都已經跟老師反映,不但冒著可能割傷手指的風險繼續使用,後來更變成冤大頭,只能說誰用到誰倒霉。 謝美英指出,桃園市目前有7萬8千台ipad供學生使用,校內平板很多有這種邊角破裂問題,這樣以後學生上課誰還敢繼續使用?如果真的是小朋友弄壞的,賠償是應該的,也能讓小朋友學習負責任的態度,但若是在抓替死鬼,反而是讓小朋友留下學習陰影。 謝美英要求教育局,固定至少每周盤點一次,若有邊角毀損,安全起見,還是建議直接換掉,小孩子嬌嫩的手不需要冒這種風險,消耗品也要編列足夠預算修繕,不要歸責到老師身上,最後轉嫁到學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