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漲電價、帶動通膨,綠別再混淆因果!

丹娜絲颱風過後,中南部14.5萬片光電板散落在海岸、滯洪池、魚塭,這些社會成本誰來埋單?圖為屏東縣佳冬鄉外海太陽光電系統浮台受損漂流上岸,綿延逾1公里。(中央社)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撥補台電一千億元案再度遭到封殺;行政院和民進黨立委黨團對此口徑一致表示,如果電價上漲,勢必衝擊更多民生產業;一旦帶動物價調漲,要找在野黨負責。民進黨政府近年來屢次撥補台電,但台電卻仍瀕臨破產,關鍵因素在於錯誤的能源政策,卓榮泰與吳思瑤的說法,根本就是混淆因果。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撥補台電一千億元,其實和「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並無直接相關,該條例提出的目的,在於「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情勢持續變化」,但台電卻已連續虧損三年,今年前五個月繼續虧損兩百八十五億元,累虧數已達四千五百一十四億元,這與今年四月川普才提出的對等關稅清單風馬牛不相及。民進黨政府鍥而不捨提出撥補台電一千億元,除了今年度總預算當中的撥補台電一千億元遭到刪除,企圖扳回一城之外,民進黨更是擔心台電破產發生在自己執政時期招來罵名。 其次也必須說明的是,台電員工在颱風過後全力搶修,確實備極辛勞,也應獲得肯定與感謝;而此次丹娜絲颱風重創供電的主因之一,在於兩千多支電線桿被強風吹倒。猶記得二0一七年八月花蓮和平電廠輸電塔因颱風倒塌引發限電危機,當時行政院長林全就強調台灣電網韌度必須強化;二0一六年立委選舉,嘉義第二選區候選人林于玲也早就提出「電纜地下化」政見。簡言之,民進黨政府的強化電網韌度支票也開了,在野黨的「電纜地下化」政見也提了,八、九年後嘉義電線桿還是倒成一片,誰該負責不言而喻。 再回到台電的虧損,二0二一年儘管台電累虧為四百一十七億元,但當年度仍有兩百二十三點五億元盈餘;真正導致台電步向破產危機的年度在於二0二二、二三年,先後虧損二千二百七十二億元、一千九百七十七億元,兩年下來合計虧掉四千二百四十九億元,逼近當時的台電資本額。換言之,台電的破產危機完全發生在民進黨執政時期,而且距離蔡英文初任總統的二0一六年已有六、七年之久;也就是,即使民進黨想要把這個鍋甩給馬英九,也會甩得既勉強又離譜。 台電在民進黨執政之後為何發生嚴重虧損?從年虧一千九百七十七億元的二0二三年來看,每度售電虧損近一點一元,二0二四年「僅」虧損四百一十一億元,每度售電也虧損近零點二三元,今年前五月每度售電虧損又提高到零點三六元。簡言之,台電賣電越多,虧損就越大;尤其是,台電向民間發電廠買電的價格高於台電本身發電價格,這就是台電虧損的癥結所在。 再進一步來看,二0二三、二四、二五(一至五月)年台電再生能源發電每度電平均成本為二點五三元、二點四五元、一點九六元,但購入的再生能源每度電平均成本卻高達五點二0元、五點四0元、五點七0元。數據很明確地呈現出:民間電廠生產綠電的確是門好生意,而且不肖民間電廠趨之若鶩到不惜重金、美色賄賂官員。 尤有甚者,這些虧損、每度電平均成本等數據還可以從台電的財報上看到;丹娜絲颱風過後,中南部十四點五萬片光電板散落在海岸、滯洪池、魚塭,這些社會成本又是誰來埋單? 這幾年台電連續鉅額虧損,賠到要靠政府撥補度日,到底誰是禍首?應該不難推斷了吧!

Read More

〈社論〉台灣防衛韌性,一場中度颱風就吹爆?

  民進黨眼裡只有鬥爭的施政風格,讓民意對民進黨政府的不滿持續升高,最新民調賴清德施政贊同度第三度「死亡交叉」。(中央社) 中度颱風丹娜絲雖然早已遠颺,但造成的創傷卻仍待縫補,除了滿目瘡痍的災區手機斷訊、房屋受損等狀況造成民眾生活不便之外,光電板散落在陸地和海邊,三座電塔加上六百五十根電線桿倒塌,導致至少七十一萬戶停電,更暴露台灣供電的脆弱性。諷刺的是,賴清德總統視察災情,接二連三失言激起民怨;綠營繼續大罷免全台繞境,彷彿鬥爭才是最高價值。與基層民意越行越遠的賴總統和民進黨,讓民眾無語問蒼天。 先不論災情對賴政府的施政影響,民進黨眼裡只有鬥爭的施政風格,讓民意對民進黨政府的不滿持續升高。台灣民意基金會七月十五日公布的民調,不贊同賴總統施政多於贊同,這是賴清德去年五月就職以來的第三度「死亡交叉」,上一次「死亡交叉」是在今年四月;不滿意卓內閣持續高於滿意,卓內閣已連續四個月「死亡交叉」。民心對民進黨政府的向背,一目瞭然! 基層民意不滿民進黨,關鍵在於民進黨政府鬥爭至上,僵固意識型態作祟聽不進民意,甚至遊走於違法、違憲邊緣。就以賴政府要求在台定居陸配限期補交喪失原籍證明,否則將剝奪身分而言,連大法官被提名人詹鎮榮都認為侵犯人權。賴、卓執政以來,只要在野黨力挺卻不符合民進黨黨意的修法、立法,民進黨就動輒覆議、釋憲,但民進黨黨意就真的永遠和民意站在一起嗎?從民調來看,反倒是民進黨背離了民意! 民進黨、賴清德「擇惡固執」,丹娜絲風災儼然成了照妖鏡,把過去民眾看不到的隱患都照了出來。光電板的經不起中部颱風,颳到海岸、吹離屋頂,汙染海域、砸壞財物;丹娜絲來襲前才爆出來的高雄市大樹區和山里光電場,往昔一片青色竟成光禿案場,大風大雨一來果然就泥河滾滾、威脅家園。民進黨急功近利推動綠電,卻毫不顧慮政策負面效應,這場颱風不只吹出了供電脆弱性,更吹出了國土安全的脆弱性。 風災導致停電,尚且情有可原,台電人員日夜搶修,令人感謝敬佩;但停電六天還沒有安置八十八歲中低收老婦,老婦點蠟燭照明引發火災燒死,民眾只能淚水往肚裡吞?一場風災,就能釀成這種悲劇,所謂防衛韌性幫了老百姓什麼? 賴總統在災區說國軍不能進入民宅、不能什麼事都靠國軍,乍聽之下言之成理;但災區民眾若不是力有未逮,又何須求助於總統?嘉義六腳鄉八旬老翁爬上屋頂修繕,不慎摔下致死;豈料,兩天後賴清德到台南七股視察災情,還要民眾自己爬上屋頂蓋帆布遮雨。鄉下災區都是七、八十歲,甚至更高齡的老人家,銀髮民眾擔心爬上屋頂「不是屋頂壞,連人都壞了」,防衛韌性此時都照顧不了無力的民眾,戰時能照顧得了? 民進黨無限上綱搞鬥爭,搞到不能用同理心看待民意、搞到不能急民所急。土城家暴男殺死妻子、小姨子,台中詐騙案一家五口走上絕路;家暴、詐騙橫行多時,所謂「安全防護網」卻一再漏接,台灣還要付出多少慘痛代價?平時的安全防護如此脆弱,政府趕緊補破網吧! 質言之,吹爆台灣防衛韌性的不是丹娜絲,而是長期以來民進黨為攫取政治利益撕裂台灣社會,以及這九年多來民進黨政府粉飾失政的大內宣。前民進黨政府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痛批綠委沈伯洋「反共反到起肖」,民進黨聽進去了嗎?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Read More

桃園大罷免最新民調:牛煦庭民意趨勢報告發布

桃園市第一選區立委牛煦庭。(圖/翻攝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7月5日起在臉書上做第二階段桃園市立委罷免調查,問卷投放到14日結束,第1選區(蘆竹區、龜山區、桃園區大檜溪15里)統計結果如下: 問卷作答有表達投票意向的647人中,反對罷免的有473人(73.1%)、贊成罷免168人(25.9%),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問卷共802人填,其中男性583人(72.6%)女性219人(27.3%);年齡40歲~59歲392人最多,佔48.8%,其次是30歲~39歲155人(19.3%)、60歲~69歲129人(16%)、20歲~29歲67人(8.3%)、70歲以上54人(6.7%);在政黨傾向上409人(51.3%)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21人(27.7%)支持國民黨、70人(8.7%)支持民進黨、民眾黨63人(7.9%)。 問卷共802人填,其中男性583人(72.6%)女性219人(27.3%)。(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圖) 戶籍地在龜山區433人(54.3%)、蘆竹區171人(21.4%)、桃園區113人(14.1%)。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696人,而表達投票意向的647人中,反對罷免的有473人(73.1%)、贊成罷免168人(25.9%),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在政黨傾向上409人(51.3%)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21人(27.7%)支持國民黨、70人(8.7%)支持民進黨、民眾黨63人(7.9%)。(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7月5日至7月14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1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802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桃園市選委會已公告閱覽的選舉人名冊推估,桃園市第1選區選舉人約35.4萬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8.85萬票,至於正確罷免投票人數,桃園市選委會將在本月22日公告。 2024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票(34.12%)、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30.61%)票。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52.02%)票 、鄭運鵬428,983票(40.03%)。 與第一階段調查比較,政黨支持率國民黨增加近10%,稀釋了民進黨的支持率,民眾黨支持率未變,龜山區表態人數也比第一階段增加許多,最大差異在反對罷免比例73.1%增加近20%,這可能與牛煦庭這段期間多場大型造勢晚會及回頭顧本命龜山區有關。 兩次調查第1選區回收份數始終高於其它5區,除了1選區選舉人數最多外,罷團與反罷免兩方活動較熱絡也不無影響。

Read More

桃園大罷免最新民調:涂權吉問卷調查結果出爐

桃園市第二選區立委涂權吉。(圖/截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7月5日起在臉書上做第二階段桃園市立委罷免調查,問卷投放到14日結束,第2選區(大園區、觀音區、新屋區、楊梅區)統計結果如下: 問卷作答有表達投票意向的654人中,反對罷免的有465人(71.1%)、贊成罷免183人(27.9%),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問卷共735人填寫,其中男性568人(77.2%)女性167人(22.7%);年齡50歲~69歲最多390人(51.6%),其次是40歲~49歲151人(20.5%)、70歲以上81人(11%)、30歲~39歲76人(10.3%),20歲~29歲46人(6.2%);在政黨傾向上381人(51.9%)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26人(30.7%)支持國民黨、61人(8.3%)支持民進黨,34人(4.6%)支持民眾黨。 問卷共735人填寫,其中男性568人(77.2%)女性167人(22.7%)。(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戶籍地在楊梅區381人(51.9%)、大園區114人(15.5%)、觀音區108人(14.7%)、新屋區84(11.4%)。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687人,而願意表達投票意向的654人中,反對罷免的有465人(71.1%)、贊成罷免183人(27.9%),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在政黨傾向上381人(51.9%)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26人(30.7%)支持國民黨、61人(8.3%)支持民進黨。(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7月5日至7月14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2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735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桃園市選委會已公告閱覽的選舉人名冊推估,桃園市第2選區選舉人約31.6萬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9萬票,至於正確罷免投票人數,桃園市選委會將在本月22日公告。 2024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票(34.12%)、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票(30.61%)。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鄭運鵬428,983票(40.03%)。 與第一階段調查比較,國民黨支持率增加6.4%,大園區比例增多,反對罷免從63.7%上升到71.1%。

Read More

桃園大罷免最新民調:魯明哲支持傾向分析揭曉

桃園市第三選區立委魯明哲。(圖/截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7月5日起在臉書上做第二階段桃園市立委罷免調查,問卷投放到14日結束,第3選區(中壢區76里)統計結果如下: 問卷作答有表達投票意向的422人中,反對罷免的有316人(74.8%)、贊成罷免105人(24.8%),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問卷共530人填寫,其中男性397人(74.9%)女性133人(25%);年齡50歲~69歲286人最多佔53.9%,其次是40歲~49歲98人(18.4%)、70歲以上68人(12.8%)、30歲~39歲49人(9.2%);在政黨傾向上,232人(43.8%)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01人(37.9%)支持國民黨、38人(7.1%)支持民進黨、30人(5.6%)支持民眾黨。 問卷共530人填寫,其中男性397人(74.9%)女性133人(25%)。(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435人,而願意表達投票意向的422人中,反對罷免的有316人(74.8%)、贊成罷免105人(24.8%),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在政黨傾向上,232人(43.8%)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01人(37.9%)支持國民黨、38人(7.1%)支持民進黨、30人(5.6%)支持民眾黨。(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7月5日至7月14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3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530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 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 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桃園市選委會已公告閱覽的選舉人名冊推估,桃園市第3選區選舉人約30.9萬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725萬票,至於正確罷免投票人數,桃園市選委會將在本月22日公告。 2024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票(34.12%)、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票(30.61%)。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 、鄭運鵬428,983票(40.03%)。 與第一階段調查比較,國民黨支持率增加7.3%,反對罷免比例從68.1%上升到74.8%。

Read More

桃園大罷免最新民調:萬美玲意向統計資料公布

桃園市第四選區立委萬美玲。(圖/截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7月5日起在臉書上做第二階段桃園市立委罷免調查,問卷投放到14日結束,第4選區(桃園區67里)統計結果如下: 問卷作答有表達投票意向的352人中,反對罷免的有251人(71.3%)、贊成罷免99人(28.1%),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問卷共459人填寫,其中男性349人(76%)女性110人(23.9%);年齡50歲~69歲244人最多佔53%,其次是40歲~49歲68人(14.8%)、30歲~39歲54人(11.7%)、70歲以上54人(11.7%)、20歲~29歲33人(7.1%);在政黨傾向上209人(46.1%)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152人(33.5%)支持國民黨、38人(8.3%)支持民進黨、25人(5.5%)支持民眾黨。 問卷共459人填寫,其中男性349人(76%)女性110人(23.9%)。(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366人,而願意表達投票意向的352人中,反對罷免的有251人(71.3%)、贊成罷免99人(28.1%),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在政黨傾向上209人(46.1%)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152人(33.5%)支持國民黨、38人(8.3%)支持民進黨、25人(5.5%)支持民眾黨。(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7月5日至7月14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4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459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桃園市選委會已公告閱覽的選舉人名冊推估,桃園市第4選區選舉人約30.6萬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65萬票,至於正確罷免投票人數,桃園市選委會將在本月22日公告。 2024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票(34.12%)、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票(30.61%)。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 、鄭運鵬428,983票(40.03%)。 與第一階段調查比較,國民黨支持率增加12.3%,反對罷免比例從56.2%上升到71.3%。在第一階段調查初期4選區贊成罷免比例一度高於反罷免,在萬美玲密集的問政說明會和大型看板投放,催出反罷免支持者。

Read More

桃園大罷免最新民調:呂玉玲樣本數據統整結果出爐

桃園市第五選區立委呂玉玲。(圖/截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7月5日起在臉書上做第二階段桃園市立委罷免調查,問卷投放到14日結束,第5選區(平鎮區、龍潭區)統計結果如下: 問卷作答有表達投票意向的772人中,反對罷免的有492人(63.7%)、贊成罷免271人(35.1%),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問卷共916人填寫,其中男性697人(76%)女性219人(23.9%);年齡50歲~69歲439人最多佔47.9%,其次是40歲~49歲161人(17.5%)、70歲以上143人(15.6%)、30歲~39歲112人(12.2%)、30歲~39歲112人(12.2%)、20歲~20歲57人(6.2%);在政黨傾向上460人(50.4%)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43人(26.6%)支持國民黨、102人(11.1%)支持民進黨、45人(4.9%)支持民眾黨。 問卷共916人填寫,其中男性697人(76%)女性219人(23.9%)。(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戶籍地在平鎮區505人(55.3%)、龍潭區311人(34.1%)。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16人,而願意表達投票意向的772人中,反對罷免的有492人(63.7%)、贊成罷免271人(35.1%),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在政黨傾向上460人(50.4%)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43人(26.6%)支持國民黨、102人(11.1%)支持民進黨、45人(4.9%)支持民眾黨。(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7月5日至7月14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5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916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桃園市選委會已公告閱覽的選舉人名冊推估,桃園市第5選區選舉人約28.2萬人,四分之一門檻為7.05萬票,至於正確罷免投票人數,桃園市選委會將在本月22日公告。 2024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票(34.12%)、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票(30.61%)。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 、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

桃園大罷免最新民調:邱若華選區情勢分析公開

桃園市第六選區立委邱若華。(圖/截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7月5日起在臉書上做第二階段桃園市立委罷免調查,問卷投放到14日結束,第6選區(八德區、大溪區、復興區、中壢區華勛12里)統計結果如下: 問卷作答有表達投票意向的378人中,反對罷免的有246人(65%)、贊成罷免128人(33.8%),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問卷共435人填寫,其中男性341人(78.3%)女性94人(21.6%);年齡50歲~69歲227人最多佔52.1%,其次是40歲~49歲83人(19%)、30歲~39歲55人(12.6%)、70歲以上46人(10.5%);在政黨傾向上234人(53.9%)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113人(26%)支持國民黨、47人(10.8%)支持民進黨、15人(3.4%)支持民眾黨。 共435人填寫,其中男性341人(78.3%)女性94人(21.6%)。(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戶籍地在八德區225(51.8%)、大溪區102人(23.5%)、中壢區66人(15.2%)。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393人,而願意表達投票意向的378人中,反對罷免的有246人(65%)、贊成罷免128人(33.8%),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在政黨傾向上234人(53.9%)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113人(26%)支持國民黨、47人(10.8%)支持民進黨、15人(3.4%)支持民眾黨。(圖/桃園電子報編輯部製作)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7月5日至7月14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6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435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桃園市選委會已公告閱覽的選舉人名冊推估,桃園市第6選區選舉人約28.5萬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125萬票,至於正確罷免投票人數,桃園市選委會將在本月22日公告。 2024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票(34.12%)、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票(30.61%)。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 、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

〈社論〉外援難保台灣安全,靠美不如爭取和平

  國軍漢光四十一號實兵演習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今年不僅拉長演習時間,也擴大演習規模與範圍。圖為演訓部隊出動雲豹八輪甲車挺進高雄港區。(中央社) 國軍漢光四十一號實兵演習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今年不僅拉長演習時間,也擴大演習規模與範圍,增加灰色地帶及城鎮韌性防衛,考驗國軍的臨戰應變能力。這次演習也動員史上最多的後備部隊為國軍提供後勤支援,戍守台北重要政府機關的憲兵更首度使用捷運路線快速調動兵力,確保行政中樞在戰時能繼續正常運作。演習是為了驗證平時訓練是否落實到位,過程中或許會出現問題,但都是為了戰時發揮最大戰力做準備。 近年來台海局勢演變備受國際矚目,也時常被視為最可能爆發衝突的熱點之一,使得國軍戰力能否抗衡中共解放軍也深受國人關切。平心而論,美國、日本或其他周邊國家是否介入台海衝突仍有懸念,也是北京決定能否犯台的重要考量,因此美國政府處理台海風險的態度,是影響習近平決策的關鍵,華府動向值得我方密切注意。 近期幾則新聞報導頗值得台灣深思,或許顯示川普政府正顛覆美國傳統戰略思維,對台海恐有連帶影響。首先,親川普的華府智庫「國防重點」近期公布一份針對美國全球軍事戰略的「調整全球軍事部署以符合美國利益」評析報告,認為美國目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姿態太接近中國大陸,不但可能在衝突時面臨危險,也容易造成情勢升級、而非發揮嚇阻作用,建議美國應撤離在台的五百名美軍人員,可在美國境內代訓。 其次,倫敦《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國防部近日要求日本及澳洲清楚表態,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因台海問題爆發衝突,他們將扮演什麼角色?引發美國的這兩個傳統盟邦強烈不滿,畢竟連美國自己都沒有無條件防衛台灣,豈能要求東京與坎培拉做出任何承諾?華府「政治新聞網」也報導,負責制訂政策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柯伯吉向英國國防官員詢問,「你們現在來及得召回派遣到亞洲的航母嗎?」他甚至直接向英國表明「我們不需要你們在印太」,使得英方大感震驚。 柯伯吉是川普「美國優先」政策的跟隨者,雖然不是將美國完全孤立於全球事務之外,但執行層面是希望減少國際參與、要求盟友自身提供更多區域安全保障的責任,包括擴軍及增加國防經費等。若說上述報導反映了川普政府的整體看法,可能相去不遠,而柯伯吉只是忠實地貫徹這些主張。這種論調會成為美國外交軍事政策的主軸?抑或是曇花一現?還有待觀察。不過,提高國防支出以應對中國大陸、俄羅斯及伊朗等極權國家的威脅,恐將成為各國更趨沉重的負擔。 對於這些報導,民進黨也必須嚴肅反思:美國真的會為了台海而戰嗎?反之,中共方面是否會因此判斷美國開始轉向「戰略退縮」,從而持續以演訓方式對賴清德政府施壓,甚至進逼到海域臨接區,一步一步地拉高國軍戰備壓力? 從俄烏戰爭到中東危機即可看出,仰賴外力介入仍不足以確保國家安全。民進黨這些年因為美國增加對台軍售而沾沾自喜,甚至抱著「美國必然出兵」的投機心態,還將不同意見者都抹紅為「中共同路人」或「在地協力者」,卻反而漠視國際現實的冷暖以及對台援助的侷限性。 國人當然挺國軍,但民進黨反對在野黨幫軍人加薪,卻拋出登機禮遇等無關痛癢的建議,實在看不到執政黨作為國軍後盾的真心實意。賴政府不能再沉溺於政治語言,應該好好思考如何禦敵於境外、爭取兩岸和平,才是真正的挺國軍。

Read More

〈社論〉東協風向丕變,台灣應慎防邊緣化!

台灣當局必須正視這次關鍵的東協外長會議外溢效應的發展,否則將更趨劣勢。(路透) 東協(ASEAN)外長會議及外長擴大會議,日前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原本只是例行性的會議,因為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宣布加徵關稅榜單,以及中國大陸、美國、俄羅斯外長會晤,成為全球矚目焦點,衍生的外溢效應,更對全世界與區域政治經濟影響深遠。台灣隔海看戲必須審慎因應,否則恐將成為地緣政經變局的孤鳥。 東道主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在東協外長會議前,在出席金磚國家峰會於社群發表談話,強調馬來西亞將積極推動多邊主義,加強區域內貿易合作並致力於推動本地貨幣在區域跨境結算中的使用,以加強區域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與獨立性。 安華這番話也成為這次東協外長會議的主軸,川普報復關稅重擊東協國家,更將催化東協在美國市場壓制下的求生意志與作為。會議前的聯合公報草案,雖未直接點名美國,但直言關稅「適得其反,有可能加劇全球經濟分裂,並對東協的經濟穩定和成長構成複雜挑戰」。 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會前表示,南海是區域國家共同家園,不是大國博弈「角鬥場」,絕不允許把地緣衝突、集團對抗引入亞洲家園;同時宣示,中國大陸方面願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川普張牙舞爪劍指東協,北京逆向操作釋出善意,已經讓東協外長會議的外溢效應提前浮現。 ASEAN國家面對美國的高關稅已成現實,也再次從四月二日「解放日」的震撼中驚醒,短期之內或許被迫仍須與美國周旋,更恐怕得順從、甚至屈服一陣子;但是,從ASEAN國家紛紛想加入金磚,更可能因為川普因素加緊與中國大陸市場結合,意外促成東協的團結,一致趨向去美元化並降低依賴美國市場,都會是這次ASEAN外長會議外溢效應的方向。 美國外長盧比歐也出席這次會議,時機上顯得十分尷尬,川普形同讓他扛了沉重的十字架赴會。大陸、美國、俄羅斯外長雖然難得聚首,但東協的風向一步都不吹離美國。美國可能只會是東協暫時的烏雲,鴨子划水的外溢效應,反而加緊全球南方市場的凝聚。中國大陸原本有些推遲的一帶一路經濟,川普意外成為反促銷高手。台灣新南向其實成效未見顯著,無疑的未來在東協市場競爭力將更艱鉅。美國對東協而言不再是心悅誠服的盟友,即便死忠美國的菲律賓也遭關稅重拳,台灣豈能無視東協風向轉變。 這次東協外長會議因為川普顯得格外重要,台灣在東協國家眼裡,幾乎一面倒被「一中政策」切割在外,近年在東南亞只能匍匐前進,尤其新南向政策有氣無力,更迅速被中國大陸一條龍的產業鏈移入翻轉優勢,台灣過往讓東協國家望塵莫及的諸多產業與技術,更已逐漸被超越甚至取代,因此這次關鍵的東協外長會議,台灣當局必須正視外溢效應的發展,否則將更趨劣勢。 面對川普的惡霸關稅,東協國家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既有框架,可以擴大體系的內循環經濟;加上靠攏金磚與中國大陸市場的加持與結合,聯合日韓、俄羅斯、中亞、中東甚至歐盟的力量,美國恐遭受前所未有的反撲,東協外長會議的外溢效應只是開始。 全球區域經濟正因為川普的無差別關稅攻擊而加速翻轉,台灣若未妥慎因應ASEAN外長會議的外溢效應,即可能更接近邊緣化危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