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東協風向丕變,台灣應慎防邊緣化!

台灣當局必須正視這次關鍵的東協外長會議外溢效應的發展,否則將更趨劣勢。(路透)

東協(ASEAN)外長會議及外長擴大會議,日前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原本只是例行性的會議,因為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宣布加徵關稅榜單,以及中國大陸、美國、俄羅斯外長會晤,成為全球矚目焦點,衍生的外溢效應,更對全世界與區域政治經濟影響深遠。台灣隔海看戲必須審慎因應,否則恐將成為地緣政經變局的孤鳥。

東道主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在東協外長會議前,在出席金磚國家峰會於社群發表談話,強調馬來西亞將積極推動多邊主義,加強區域內貿易合作並致力於推動本地貨幣在區域跨境結算中的使用,以加強區域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與獨立性。

安華這番話也成為這次東協外長會議的主軸,川普報復關稅重擊東協國家,更將催化東協在美國市場壓制下的求生意志與作為。會議前的聯合公報草案,雖未直接點名美國,但直言關稅「適得其反,有可能加劇全球經濟分裂,並對東協的經濟穩定和成長構成複雜挑戰」。

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會前表示,南海是區域國家共同家園,不是大國博弈「角鬥場」,絕不允許把地緣衝突、集團對抗引入亞洲家園;同時宣示,中國大陸方面願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川普張牙舞爪劍指東協,北京逆向操作釋出善意,已經讓東協外長會議的外溢效應提前浮現。

ASEAN國家面對美國的高關稅已成現實,也再次從四月二日「解放日」的震撼中驚醒,短期之內或許被迫仍須與美國周旋,更恐怕得順從、甚至屈服一陣子;但是,從ASEAN國家紛紛想加入金磚,更可能因為川普因素加緊與中國大陸市場結合,意外促成東協的團結,一致趨向去美元化並降低依賴美國市場,都會是這次ASEAN外長會議外溢效應的方向。

美國外長盧比歐也出席這次會議,時機上顯得十分尷尬,川普形同讓他扛了沉重的十字架赴會。大陸、美國、俄羅斯外長雖然難得聚首,但東協的風向一步都不吹離美國。美國可能只會是東協暫時的烏雲,鴨子划水的外溢效應,反而加緊全球南方市場的凝聚。中國大陸原本有些推遲的一帶一路經濟,川普意外成為反促銷高手。台灣新南向其實成效未見顯著,無疑的未來在東協市場競爭力將更艱鉅。美國對東協而言不再是心悅誠服的盟友,即便死忠美國的菲律賓也遭關稅重拳,台灣豈能無視東協風向轉變。

這次東協外長會議因為川普顯得格外重要,台灣在東協國家眼裡,幾乎一面倒被「一中政策」切割在外,近年在東南亞只能匍匐前進,尤其新南向政策有氣無力,更迅速被中國大陸一條龍的產業鏈移入翻轉優勢,台灣過往讓東協國家望塵莫及的諸多產業與技術,更已逐漸被超越甚至取代,因此這次關鍵的東協外長會議,台灣當局必須正視外溢效應的發展,否則將更趨劣勢。

面對川普的惡霸關稅,東協國家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既有框架,可以擴大體系的內循環經濟;加上靠攏金磚與中國大陸市場的加持與結合,聯合日韓、俄羅斯、中亞、中東甚至歐盟的力量,美國恐遭受前所未有的反撲,東協外長會議的外溢效應只是開始。

全球區域經濟正因為川普的無差別關稅攻擊而加速翻轉,台灣若未妥慎因應ASEAN外長會議的外溢效應,即可能更接近邊緣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