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抗日正確史觀,不容紅綠兩黨扭曲!

蔣中正領導中國軍民抗日,是中共無法用宣傳戰抹滅、更非民進黨可以蓄意忽視的重大史跡。(中央社,資料照) 今天是蘆溝橋事變八十八週年,今年更是抗戰勝利八十週年,本應舉辦七七紀念活動的賴政府卻靜悄悄,完全沒有正向面對中華民國歷史的嚴肅態度,更加凸顯賴總統連日來的「團結國家十講」只不過是為了大罷免的政治操作。更甚者,為了與中共爭奪抗日話語權,國防部將於九月三日舉辦相關活動,主軸為「反侵略、護家園」,向國際社會傳遞中華民國抗戰的正確歷史。 據報導,我國安單位研判,中共希望藉著九三閱兵及紀念對日抗戰勝利、反法西斯戰爭及台灣光復等「三個八十年」,持續扭曲歷史、擴大對台統戰以進行國際法律戰,目的是搶奪中華民國在二戰及對日抗戰的話語權與詮釋權,進而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因此,賴政府多次公開喊話,希望台灣政界人士或退役官兵不要參與對岸各項相關活動,以免替中共刻意扭曲的史觀背書,甚至違反我國法律。 當年是蔣中正委員長領導的國民政府,帶領中華民國全體軍民團結抗日,歷經數百場大小戰役,死傷數千萬生命與犧牲無法估計的寶貴資產,不僅廣為國際社會支持,更對牽制軸心國產生重大作用。遺憾的是,當年因人民厭戰等因素導致中國大陸赤化、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國民黨也遭到許多負面評價;但近年來陸續揭露的諸多史料逐漸釐清真相,亦揭開共產革命本質。 蔣中正領導中國軍民抗日,是中共無法用宣傳戰抹滅、更非民進黨可以蓄意忽視的重大史跡。中共為了鞏固其統治合法性,不斷洗腦、扭曲並誇大自己在八年對日抗戰的貢獻。殊不知,連同情中共的美國史學家費正清在晚年都改變其對國民政府的負面看法,足證越來越多中外史學家近年來多正面肯定蔣中正領導抗日的歷史地位。 可見得,無論掌權者企圖藉著政治力量竄寫自己屬意的歷史片段,抑或是以偏頗的意識形態錯誤解讀歷史,最終都反將被歷史拋棄。同理,倘若主政的賴清德與民進黨不願正視這段所有中國人都應該認識的抗戰史實,只是為了維護自己政權或討好特定對象而恣意扭曲對日抗戰歷史,不僅無法爭取到話語權及詮釋權,反而會被視為不懂自己國家歷史的權謀政客。 我國防部籌辦系列紀念活動雖有緬懷先賢先烈的意涵,也藉由發揚抗戰志士的犧牲奉獻精神,喚醒國人的愛國心,共同守護中華民國及台灣家園;但如果賴政府能以正確史觀舉辦各項紀念活動,而不是當成洗腦國人或惡鬥在野黨的工具,更能以二戰勝利國之姿獲得各國認同及支持。 相較於中共,中華民國政府本來就有最有利的歷史話語權,但民進黨把中華民國歷史切割得支離破碎,賴總統在團結國家第一講竟直接跳過中華民國的大陸時期,現在眼看中共有大動作,卻要回頭紀念抗戰,豈不荒唐可笑?還記得,有民進黨人竟說八二三炮戰是國共之間的戰爭,關台灣人民何事;此人現在仍安穩當著賴政府高官,其發言更可反映綠營的普遍心態。 中華民國政府於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派徐永昌將軍登上密蘇里艦出席受降典禮並簽署日本降伏文書,同年九月九日派何應欽將軍在南京接受日本降書,這都是奉蔣委員長之令的確切史實。因此,如果賴政府想爭奪抗戰話語權,何不以歷史事實強力反駁,才能有撥亂反正之效;畢竟師法中共扭曲歷史的做法,無法獲得尊重。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荒唐剷除大林路椰子樹,理由莫須有

大林路開闢應已三十年,近三十年來有多少落葉傷及幾位路人?請市政府拿出數據。(本報資料照) 吳昭明 《中華日報》去年十一月〈府城廣角鏡〉曾經呼籲,莫要砍伐台南大林路的行道樹,請留住椰林大道。遺憾的是,七個月之後,台南市政府終究以荒唐的理由悉數剷除。 剷除大林路椰子樹,肇因於當地的民意代表認為:椰林大道,民眾搭乘公車必須走過機車道,可能滋生交通事故。之後,繪聲繪影,擴大為椰林大道隱藏公共安全的危機,落葉可能砸傷人,竟而全部剷除,令人痛心的結局。 其實上下車問題不難處理,只要安全島稍加調整,以及慢車道的斑馬線,清楚標示,應該可以解決,何況近來祭出重罰的情境下,台南市區的車輛多已養成禮讓行人的習慣。而今,因為奇特的理由,進而演變到剷除全部路樹,道路也重新規劃,著實令人不解。 刨除椰林大道的理由之一是,椰子樹的落葉可能傷及路人,不過,大林路開闢應已三十年,近三十年來有多少落葉傷及幾位路人?請市政府拿出數據。再則,大林路的椰子樹栽種在快車道與慢車道之間的綠島,試問:落葉可能飛過慢車道,砸到路人? 台南市政府刨除行道樹的另一個理由是:「大林路為民眾出入體育公園、水交社及東區等重要道路」,所謂進出的重要道路,且看,大林路從大同路往西走兩百公尺,到了體育公園,路寬從四線道縮小為雙線道,再銜接體育路與國民路五三二巷,這兩條道路都是雙線道,這就是官員口中的「重要道路」。 尤有甚者,兩線道的大林路路面上有「公車停靠區」幾個大字。公車停靠在車道上,可見,大林路來往的車輛不多,再則乘客應該也不多-這就是官員口中「重要道路」的另一種景況。且看另一條真正的重要道路,林森路,道路中央有三排椰子樹,種植時間早於大林路,請問:林森路的椰子樹滋生過幾次公安事件? 還有,官員可能真的不知道大林路屬台南市的園道系統。園道即公園大道,其設計著眼於公園機能,並非交通要道。採園道理念規劃的大林路,在聯結體育公園意象。而官員口中的水交社早已遷村,至於到水交社的遊客每日多少人?還有,體育公園,平日多少人使用?請拿出數劇來,讓數字說話。事實上,南區往東區的主要道路是林森路與中華南路、中華東路。官員可能不知道,對交通動線比較瞭解的人往來大林一帶,為了避開交通號誌,而選擇走大林路,一般外地人應該不知道走大林路。 上述解析,明白指出,夷除大林路椰子樹是荒謬的,至於「改善工程」的「完工模擬圖」,工程完工後,搭乘公車時可能還是繼續跨越慢車道。還有,停車格位,原本南側的停車格位在慢車道與人行道之間,北側沒有停車格位,新工程,在四線道與新規劃的綠島之間,兩邊都劃設汽車停車格位-增加停車格位是新工程的標的之一?但,砍樹之後的路面配置,搭公車還是得跨越慢車道,汽車停車之後,可能得踩踏過綠島,並穿越機車道。所謂的搭車問題未解決,卻增添新狀況。難道為工程而工程罷了? 大林路並非繁忙路段,何妨比照西段,縮小為兩線道。南側車道,鄰近大同路,增加左轉車道。釋出的空間規劃為綠島,不但留住椰子樹,兩邊還可以各增加一排行道樹,可謂多贏的方案。遺憾的是市府硬要剷除椰子樹,浪費公帑且徒增紛擾,監察委員能不主動調查? (作者為台南人)

Read More

<開講>颱風過境台海時,共機共艦何處去

張競 颱風「丹娜絲」(Danas)來襲,中央氣象署於7月5日2030發佈警報;預計丹娜絲颱風將向東北穿越台灣海峽,但極有可能在穿越途中轉向登陸台灣。此個颱風名稱係由菲律賓依據南島語族用語所命名,意義為「經歷」或「感受」之意。 眾所皆知,從2019年4月1日綠營執政為配合香港社會動亂,開始炒作共機在海峽西南,進入我防空識別區開始,不但「強勢」驅離成為空談,「慈母守中線」更是難堪笑柄,共機共艦活動範圍日益逼進台灣本島,穿梭外島限制與禁止水域更是家常便飯。 而綠營國安高層面對情勢發展不但束手無策,就只能乞靈於外籍軍事機艦偶爾穿越台灣海峽,趁機炒作聲稱國際社會關切台海穩定和平。 但事實真相卻是只要外籍軍事機艦穿越台灣海峽相關海空域時,兩岸皆會派遣海空應對兵力全程跟監,而外籍機艦則是戒慎小心避免駛入兩岸所宣示領海以及領海上空。 同時共軍機艦更是在外籍軍事機艦在台灣海峽現身時,繼續在其指定活動巡弋海域或是依原訂任務飛航航線活動,根本對外籍軍事軍機艦過境視若無睹,完全就不放在眼中。 甚至從去年年底開始,各國官方軍事指揮體系與外交機構都不再主動宣告該國軍事機艦通過台灣海峽,而僅是在我國官方或是媒體向其求證時,以被動態度證實其事。 尤有甚者是日本媒體偶爾會聲稱日本海上自衛隊曾派艦穿越台灣海峽,但日本官方從不回應此等報導,同時媒體報導資料亦會遭人揭穿存在訛誤。 但若對比外籍軍事機艦穿越台灣海峽,共軍在台灣本島周邊活動機艦對其完全不放在眼中,颱風過境台灣海峽那可就不是能開玩笑,若是不能妥善因應,不但會造成儎台與裝備損傷,甚至還會造成人員傷亡。 因此共軍戰機在颱風警報發佈前後,就會返降基地進入機棚與機庫完成防颱掩蔽。防空與制海導彈發射架亦會撤離開放式陣地,進入掩體完成防颱措施;但位於掩體式陣地之防空與制海反艦導彈陣地,僅會關閉射口檢查水密,再加上清理陣地周邊可能會受到強風吹襲傾倒,並後續影響陣地運作之樹木與推置物資;當然也會預先清理排水溝渠,以免發生暴雨泛水造成裝備物資水損現象。 下面就是真正重點:至於在台灣本島保持經常巡弋之共軍艦艇與公務船舶,究竟會採取返港靠泊防颱、移泊他港防颱抑或是在海上駛往風浪較小之安全海域,實施海上機動防颱?由於國防部在7月6日0900所發佈《中共解放軍台海周邊海、空域動態》只提到「上述期間未偵獲共機,故無提供航跡圖。」那麼共艦跑到何處去了呢? 真正答案是所有經常在台灣本島周邊各個不同海域巡弋活動各艘共艦,應該會在颱風警報發佈前後,開始向台灣本島東北與東部海域運動,並依據颱風繼續北上動態與海域實際海象,在不遠離台灣本島為前提要求下,保持海上機動尋找安全海域迴避颱風侵襲。 現在真正難題浮上檯面,假若因為海上機動防颱安全考量需求,共軍艦艇駛入我領海基線向外24浬,所劃設鄰接區外緣線以內海域時,請問我方要如何應對處理?儘管多次颱風來襲,此種狀況並未實際發生,但認真前瞻思考,才會有可能「多算勝」吧? #尚未發生_並不代表永遠不會發生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台灣要用「更大的安全」確保安全嗎?

如果賴清德連拿麥克風講話都沒人信,這才是台灣的大不幸。(中央社,資料照) 王崑義 賴清德總統喜歡說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民主的紛爭。同樣的道理,是否也要用「更大的安全」來尋求安全?若是,那麼台灣就會陷入國際政治學裡所說的「安全困境」,根本達不到所謂絕對的安全。這種思維在賴總統「團結國家十講」的第四講中有關國防論述,已經展露無遺。 賴清德在「十講」的國防論述中,左批中國大陸武力威脅台灣,所以台灣必須建構可依恃的實力,才能確保不被中國所併吞。右批藍白立委在立法院凍刪國防預算,讓台灣陷於危險的境地。所以賴清德認為,面對中國不斷的文攻武嚇,政府全力推動國防改革,打造戰略持久與固守韌性,建立足以嚇阻並完全挫敗敵人的能力。 問題是台灣能夠向美國買多少可以維護安全的武器?以過去美國收錢,卻交不出武器給台灣的不愉快經驗,目前即使編列國防預算到GDP的百分之三,其結果也只是對美交保護費,台灣若想跟武力發展一日千里的解放軍對戰,又有幾成的把握可以不被併吞。以前些日子民間版兵棋推演的結果來看,台灣實在沒多少能力可以完全跟解放軍對抗,所以賴清德總統最終也只能依靠美軍的保護,才可能維護台海安全。 事實上,中國軍費的大幅成長是從一九九0年代開始,當時每年以兩位數的成長率趕超,目的就是為了追求軍事現代化,這是在軍事轉型過程中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不必然是要真正對付台灣。 中共對台政策從武力解放台灣,轉向和平統一,這對台灣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善意。尤其是九0年代「江八點」更宣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所以中共即使對台軍演,不過是把武力當成政治工具使用,只要台灣不踏上法理台獨紅線,中共對台定然不會使用武力。 至於賴清德總統在第四講中,一再宣稱台灣雖然建構武力,但不會主動發起戰爭,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很想追求和平的意思,但是賴總統從去年五二0就職以來,多次以刺激性語言表述兩岸關係,尤其是三一三祭出的「賴十七條」,除了緊縮兩岸交流之外,更嚴重的是把中共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如果是針對美國,台灣恐怕要像北韓、伊朗一樣被列入「流氓國家」的行列,隨時可能被美國經濟制裁,甚至挨美軍的轟炸。 反觀,中國對於賴清德挑釁的語言,雖然以軍演壓制賴清德的台獨氣焰,卻並未封鎖台灣經濟,也未真正動用武力修理一些「台獨工作者」。其實,真正反中、抗中的是民進黨政府,中國軍力雖然已經能夠跨出第一島鏈,也不必然是真的如賴清德所說,是為了想稱霸西太平洋,或是併吞台灣。 過去中國就一直宣示永不稱霸,也不會干涉他國內政,所以中國發展軍力,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跟稱霸西太平洋沒有必然的關係。可是民進黨為了追求台獨目標,不斷的對中國發展軍力疑神疑鬼,總認定中國要併吞台灣。為此,賴政府為了維持綠色政權的安全性,只好不斷購買武器來給自己壯膽。 然而,賴政府想壯大台灣的武力,最終只會跟大陸進行軍備競賽,造成台灣的安全困境,至於買來的武器是否真的能夠維護台灣安全,恐怕賴清德心裡也沒個底。 這個結果套一句賴清德喜歡講的,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民主紛爭,那?對於中共的安全威脅,是否也要用「更大的安全」來解決安全問題呢?也許就是這種思維邏輯,讓賴政府不得不更加安全化台灣。 所謂「安全化(Securitization)是指國家行為者將常規政治議題轉化為「安全」議題的過程;這令行為者能夠以「維護安全」的名義採取非常手段。經過安全化的議題不一定對國家存續有著重要影響;而「安全化」所代表的反而是有人成功將一個議題轉化成國家存續問題的過程。 「賴十七條」其實就是賴清德以台灣安全的理由,製造安全化的結果,不僅限縮兩岸交流,也限制人民行動與言論的自由。還好台灣的民主早已融入人民的生活中,賴政府難以完全限縮人民的自由,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下,讓人民寧願相信世間有鬼,也不願相信賴清德那張嘴。 這或許正如台大政治學助理教授南樂所說,目前「賴清德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麥克風。他無法讓政策獲得通過,他能進行的政策改變非常有限。作為總統,他能起真正作用的唯一方式就是發表講話」。 如果賴清德連拿麥克風講話都沒人信,這才是台灣的大不幸。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本文為國戰會論壇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彭振聲司法悲劇,勢必衝擊大罷免!

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中)開庭前聽聞妻子過世消息痛哭失聲,隨後向法庭請假準備回高雄。(中央社) 正當大罷免進入白熱化階段,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的妻子在高雄墜樓身亡,這個被質疑司法押人取供造成的悲劇,不僅反映當前司法檢調的雙重標準,也勢將對大罷免造成衝擊。 彭振聲妻子墜樓,初步相驗已排除外力介入;彭被收押禁見近四個月後起訴,一月下旬於北院合議庭傳訊時「全部認罪」,其自白被檢方認為是連結柯文哲貪汙的重要依據。但在得知妻子噩耗,彭振聲痛哭失聲,表示認罪是想交保,讓妻子安心,現在妻子不在了,他也沒有顧慮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彭振聲的「全部認罪」顯然另有蹊蹺。他究竟是罪證確鑿,不得不認罪?還是在檢方押人取供、不認罪就可能會被求處重刑的壓力下,被迫認罪?自然值得深究。 從同樣涉及京華案,在偵查中第一個自白認罪的朱亞虎的遭遇,或可看出一些端倪。按照沈慶京辯護律師團的說法,朱亞虎兩天偵訊至少十三度否認行賄,十一次否認二百一十萬是前金,並稱朱亞虎筆錄供述多半出自檢察官之口,甚至還代朱亞虎回答問題,誘導他去扯上柯文哲;倘若如此,檢察官的態度與作為確實啟人疑竇。 彭振聲和朱亞虎的自白認罪是不是檢方押人取供的結果?仍存爭議;而司法機關對藍營嚴厲處置,而對綠營包庇放縱,也飽受社會質疑。以大罷免為例,針對民進黨立委遭連署罷免,檢調搜索多個縣市的國民黨黨部,多名國民黨工被收押禁見,整個國民黨被檢調辦到人人自危,「幾乎滅黨」的地步。但對綠營民團同樣涉及偽造,甚至也有死人連署的情況,卻輕輕放過。試問,這不是雙重標準,什麼才是雙重標準? 以此認定彭振聲一定是被迫認罪,或許不免武斷,但前年公布的民調顯示,近八成五民眾認為檢察官辦案時會受政治力影響。有沒有司法迫害?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 這個悲劇會有多大影響?還很難判斷,但可以肯定,這會更加深民眾對大罷免的負面情緒。尤其是,半年多來,乃至最近的民調都顯現,越來越多的民意對大罷免抱持否定態度。 上月十六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整體社會對大罷免並不買帳,近五成八表示反對,近三成六表示支持;尤其年輕族群二十至二十四歲,百分之六十九明確反對,百分之二十二支持;只有六十五歲以上支持為百分之五十,反對為百分之四十二,其他各年齡層都持保留甚至否定態度。與五月相比,贊成下滑零點八個百分點,不贊成上揚三點五個百分點,以一個百分點相當於十九點五萬人計算,三點五個百分點意味著一個月間,反對大罷免的人增加了將近七十萬。 六月二十六日,震傳媒民調中,近百分之三十七的受訪者贊成大罷免,近百分之五十不贊成;百分之二十七點一表示會去投罷免票,百分之三十八點七會投反對罷免。兩天後,《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顯示,百分之四十八點一的民眾認為大罷免「弊大於利」,百分之三十六點六認為「利大於弊」;只有百分之三十四點九的民眾認為「支持將有助於台灣更有力量反抗中共」,顯示抗中牌也掀不起罷免激情。 值得注意的是,反對大罷免的聲浪可能因彭振聲妻子墜樓而更加升高,因為不僅白營支持者備感憤怒,中間選民對大罷免的反感也會加強。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Read More

民調/桃園第1選區立委牛煦庭罷免案民調結果出爐

桃園市第一選區立委牛煦庭。(圖/翻攝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上(6)月23日起在臉書上投放問卷,嘗試了解網路上桃園市各選區民眾對於立委罷免投票的看法,到本月3日第一次調查結束,第1選區(蘆竹區、龜山區、桃園區大檜溪15里)統計結果如下: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1,271人,其中反對罷免683人(53.7%)、贊成罷免578人(45.4%),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報編輯部) 共1,514人填寫,其中男性1,090人(71.9%)、女性424人(28%);年齡以40歲~59歲779人最多,佔51.4%,其次是30歲~39歲251人(16.5%)、60歲~69歲246人(16.2%)、70歲以上118人(7.7%)、20歲~29歲116人(7.6%);在政黨傾向上820人(54.3%)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80人(18.5%)支持國民黨,235人(15.5%)支持民進黨,民眾黨111人(7.3%)。 戶籍地在龜山區601人(39.8% )、蘆竹區546人(36.1%)、桃園區287人(19%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1,271人,其中反對罷免683人(53.7%)、贊成罷免578人(45.4%),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23日至7月3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桃園市第1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1,514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去(2024)年立委選舉資料,桃園市第1選區選舉人數339,558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84,890票。當年第1選區投票率72.25%,牛煦庭116,571票(48.44%)、鄭運鵬103,466票(43.00%)。 同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34.12%)票、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30.61%)票。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

民調/桃園第2選區立委涂權吉罷免案最新民調看這邊

桃園市第二選區立委涂權吉。(圖/翻攝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上(6)月23日起在臉書上投放問卷,嘗試了解網路上桃園市各選區民眾對於立委罷免投票的看法,到本月3日第一次調查結束,第2選區(大園區、觀音區、新屋區、楊梅區)統計結果如下: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1,102人,其中反對罷免702人(63.7%)、贊成罷免381人(34.5%),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報編輯部) 共1,233人填寫,其中男性1,029人(83.4%)、女性204人(16.5%);年齡50歲~69歲最多651人(52.7%),其次是40歲~49歲222人(18%)、70歲以上188人(15.2%)、30歲~39歲117人(9.4%);在政黨傾向上685人(55.5%)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300人(24.3%)支持國民黨,123人(9.9%)支持民進黨。 戶籍地在楊梅區637人(51.6%)、觀音區237人(19.2%)、新屋區149人(12%)、大園區136人(11%)。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1,102人,其中反對罷免702人(63.7%)、贊成罷免381人(34.5%),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23日至7月3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2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1,233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去年2024立委選舉資料,桃園市第2選區選舉人數308,717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7,180票。當年第2選區投票率71.67%,涂權吉103,697票(48.19%)、黃世杰102,468票(47.61%)。 同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34.12%)票、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30.61%)票。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

民調/桃園第3選區立委魯明哲罷免案民調揭曉

桃園市第三選區立委魯明哲。(圖/翻攝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上(6)月23日起在臉書上投放問卷,嘗試了解網路上桃園市各選區民眾對於立委罷免投票的看法,到本月3日第一次調查結束,第3選區(中壢區76里)統計結果如下: 有投票權且會出來投票有759人,其中反對罷免517人(68.1%)、贊成罷免238人(31.3%),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報編輯部) 共1,000人填寫,其中男性823人(82.3%)、女性177人(17.7%);年齡50歲~69歲575人最多佔57.5%,其次是40歲~49歲167人(16.7%)、70歲以上153人(15.3%)、30歲~39歲66人(6.6%);在政黨傾向上484人(48.4%)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306人(30.6%)支持國民黨,106人(10.6%)支持民進黨。 有投票權且會出來投票有759人,其中反對罷免517人(68.1%)、贊成罷免238人(31.3%),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23日至7月3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3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1,000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去年2024立委選舉資料,桃園市第3選區選舉人數301,213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5,303票。當年第3選區投票率73.66%,魯明哲102,056票(46.84%)、彭俊豪95,581票(43.87%)。 同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34.12%)票、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30.61%)票。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

民調/桃園第4選區立委萬美玲罷免案最新民調

桃園市第四選區立委萬美玲。(圖/翻攝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上(6)月23日起在臉書上投放問卷,嘗試了解網路上桃園市各選區民眾對於立委罷免投票的看法,到本月3日第一次調查結束,第4選區(桃園區67里)統計結果如下: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81人,其中反對罷免496人(56.2%)、贊成罷免376人(42.6%),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報編輯部) 共1,164人填寫其中男性935人(80.3%)、女性229人(19.6%);年齡50歲~69歲656人最多佔56.2%,其次是40歲~49歲221人(18.9%)、70歲以上135人(11.5%)、30歲~39歲100人(8.5%);在政黨傾向上631人(54.3%)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46人(21.2%)支持國民黨,181人(15.6%)支持民進黨。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81人,其中反對罷免496人(56.2%)、贊成罷免376人(42.6%),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23日至7月3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4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1,164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去年2024立委選舉資料,桃園市第4選區選舉人數302,323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5,581票。當年第4選區投票率72.80%,萬美玲119,430票(55.46%)、 范綱祥83,183票(38.63%)。 同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34.12%)票、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30.61%)票。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

民調/桃園第5選區立委呂玉玲罷免案最新民調結果

桃園市第五選區立委呂玉玲。(圖/翻攝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上(6)月23日起在臉書上投放問卷,嘗試了解網路上桃園市各選區民眾對於立委罷免投票的看法,到本月3日第一次調查結束,第5選區(平鎮區、龍潭區)統計結果如下: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73人,其中反對罷免548人(62.7%)、贊成罷免312人(35.7%),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報編輯部) 共1,018人填寫其中男性848人(83.3%)、女性170人(16.7%);年齡50歲~69歲534人最多佔52.4%,其次是70歲以上202人(19.8%)、40歲~49歲157人(15.4%)、30歲~39歲90人(8.8%);在政黨傾向上522人(51.4%)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64人(26%)支持國民黨,127人(12.5%)支持民進黨。 戶籍地在平鎮區538人(53%)、龍潭區372人(36.6%)。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73人,其中反對罷免548人(62.7%)、贊成罷免312人(35.7%),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23日至7月3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5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1,018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去年2024立委選舉資料,桃園市第5選區選舉人數280,634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0,159票。當年第5選區投票率73.46%,呂玉玲89,372票(43.88%)、劉仁照69,022票(33.89%)。 同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34.12%)票、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30.61%)票。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