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共統戰無所不在?台獨恐共侏儒症!

  美國、歐盟官方都認為馬習會有助兩岸和平,難道美國和歐盟都支持台灣被中共統戰?(路透,資料照) 為激化大罷免,綠營更加積極抹紅在野黨;而中共統戰牌,則是抹紅在野黨和台獨反對者的利器。持平而論,台灣固然應該堅守自身利益,毋須隨中共起舞;但綠營已將統戰無限上綱到幾近戒嚴時期的程度,反倒暴露綠營毫無自信。 綠營最近把統戰掛在嘴邊、對人扣上統戰大帽的例子,俯拾皆是。賴總統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推動委員會時,強調反制統戰滲透不是簡單工作;所謂「熟稔兩岸情勢的官員」指出,馬英九前總統辦公室帶團去大陸交流「是協助中共對台統戰」;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禁止台灣大專校院與對岸「統戰三校」交流;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不能利用兒童作為統戰工具。 再如,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指北一女老師區桂芝「迎合中共黨媒對台統戰」。甚至,柯建銘說一旦警消組工會罷工,會「讓中共以『反分裂法』及『台灣是內政問題』為由占領台灣」。柯建銘還砲口對內,質疑民進黨大老林濁水「一直掩護中國多久了?」一時之間,只要不符合現在綠營主流意見的人,都成了中共在台灣的「第五縱隊」或被中共統戰。統戰在台灣幾乎無所不在,直追戒嚴時期「匪諜就在你身邊」! 但是,現在民進黨對付在野黨的鬥爭手段,卻又與中共的統戰手段如出一轍。例如先是區分敵我和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然後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掌握宣傳工具成為黨的喉舌(綠媒),再透過綠媒放假消息打擊敵人。說穿了,若說民進黨師承中共的統戰,倒也並不為過。 但是,綠媒對於統戰的定義卻又含混不清,以至於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指出,統戰是「統一戰線」、「將不是站在一起的人拉成自己人」,綠媒竟認為這是「新解」。殊不知,陳玉珍的說法,根本就是中共對統戰的定義或官方說法,不知綠媒將之稱為「新解」是對統戰認知淺薄?還是誤將統戰解讀為「統一台灣的戰爭」? 事實上,如果綠營真的擔心台灣被中共統戰,包括ECFA、空運、海運、郵政、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稅等等促進兩岸交流或與兩岸交流息息相關的協議,都該擔心是不是台灣早被中共統戰。照此邏輯,這些協議早該趕緊廢了,民進黨執政八年多卻未見廢止,莫非民進黨坐視台灣被統戰?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馬總統時期既促進兩岸交流,也堅持「不統,不獨,不武」,八年下來中華民國依舊挺立,可見不畏統戰與交流可以並行不悖:前者是基於對台灣民主的自信,不擔心兩岸交流時台灣官民喪失自我意識;後者是捍衛中華民國主權,提升台灣利益、爭取兩岸和平。 如果兩岸交流、對談就擔心被中共統戰,則台獨主張者將馬習會視為「被中共統戰」,並不令人意外,但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歡迎兩岸雙方領導人間的會晤及兩岸關係近年來的歷史性改善,兩岸的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歐盟對外事務部表示「這是令人鼓舞的一步,也期待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促進兩岸人民福祉」。二0二四年馬習二會,美國國務院又表示「美國鼓勵降低緊張和促進兩岸關係的方式,支持雙邊在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上持續對話」,難道美國和歐盟都支持台灣被中共統戰? 說穿了,畏懼中共統戰到無限上綱的程度,只不過是台獨主張者面對中共的侏儒症吧!

Read More

〈社論〉玩弄急統急獨,更加重創兩岸關係!

台北市長蔣萬安力挺區桂芝的言論自由,「不隨言論審查起舞」。(中央社,資料照) 兩岸關係自台灣主動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起始,逐步從完全禁止接觸的「三不政策」,走向正常化交流,政府更為了因應各項往來而成立統籌跨部會業務的大陸事務委員會及負責兩岸協商的海峽交流基金會,以利推動便民的兩岸政策及措施。但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不到一年光景,台海現狀與和平穩定就瀕臨瓦解邊緣,甚至連應該擔任兩岸溝通橋梁角色的海陸兩會,都淪為民進黨炒作仇陸的打手,兩岸關係令人悲觀! 賴政府近期以維護國安為由,大刀揮向在台灣不算熱門的少數陸配直播主,聲稱她們支持共軍武統台灣,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且不受言論自由的保障,這些陸配還遭到強制驅離。陸委會甚至揚言,下一波的重點約談對象將會是在中國大陸發表支持兩岸統一的台灣藝人。就在各界議論這種逼使陸配家庭的子女被迫與母親分離的處份,是否符合人道立場與比例原則,海基會竟回說陸配可以選擇子女們在「祖國」生活。 如此無視於人倫道德的冷漠回答,竟出自於自詡為人權至上的民進黨高官之口,非但沒有積極協助處理家庭被拆散、年幼子女無法得到媽媽照顧的潛在心靈問題,反而以不得體的口氣回應,等同要在陸配群體中製造寒蟬效應,恫嚇這群人不該違背民進黨的「抗中保台」基調。 當台北市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接受大陸媒體訪問,事後竟遭綠營網軍向教育部檢舉,教育部長鄭英耀竟說教師應守分際,要確保對國家認同、主權和國安等清楚概念,等於暗指區桂芝可能涉及協助中共統戰。更甚者,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竟表示,要台北市政府和校方判斷「這樣的老師適不適合教書」;幸而台北市長蔣萬安力挺區桂芝的言論自由,「不隨言論審查起舞」;國民黨也指責梁文傑怎能對地方政府下指導棋,抨擊他是否要把「法治國家搞成戒嚴國家?」 民進黨有如恐共症上身,走回美國「麥卡錫時代」的老路,行箝制言論之實以達到打擊在野黨並鞏固賴清德政權的目標。民進黨為了一黨私利圍攻不同政治主張者,由於擔心遭到綠營打壓,台灣社會正形同自我審查;甚至,寒蟬效應的氛圍在台灣也越來越濃烈,導致許多媒體版面及社群充斥著拍馬求官或逢迎綠營的言論,人民距離立論持平的聲音也越來越遠。 包括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在內的七十五位學者,日前連署發表「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聯合聲明,指出台灣的言論自由空間自賴總統就任後遭到壓縮,並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結果,民進黨非但不思考如何正面回應,反而以抹紅手段反擊這群有良知的學者。已脫離民進黨的前立委郭正亮直指,這七十五位發表聯合聲明的學者,有些當年曾參與廢除刑法一百條,反擊這篇聯合聲明是在走倒退路! 兩岸關係要擺脫戰爭陰霾,就必須導向制度之爭。台灣自豪是華人社會的唯一完全民主政體,這些年卻在民進黨的操弄下,陷入仇陸的民粹激情氛圍,不但完全排除理性溫和的討論空間,更激化台灣內部的對立! 相對的,大陸國台辦日前宣布設置舉報台獨專欄,這種作法其實與民進黨的仇陸心態相似,不但都會激化統獨對立,而且對穩定台海和平與化解兩岸歧見也沒有任何助益。急統或急獨都不符合兩岸形勢所需,只會更加重創兩岸關係!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遇缺不補也沒差的NCC,還能做什麼?

卡蘿 當涉及到某些綠媒的假新聞問題時,NCC似乎總是處於觀望狀態,遲遲未做出有效的處置。(中央社,資料照) 在現今資訊時代,媒體的角色不僅是資訊的傳遞者,更是社會輿論的塑造者。然而,隨著新興媒體平台的興起,許多不實信息和假新聞也在各大平台中氾濫。綠媒假新聞的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台灣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尤其是在一些媒體機構和新聞平台上,假新聞的傳播似乎有時被故意放任不管。與此同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作為監管機構,卻顯示出對此問題的遲遲不處理,甚至有部分人指出,NCC對待不同媒體的態度存在明顯的差別對待。 舉例來說,被認為是親綠媒體的特定電視台,「恰巧」在差不多時間報導體育署被大幅刪減的議題,但卻被披露是造謠,體育署預算年增幅高達百分之三十六。對此,NCC態度平淡的表示,已請電視台到會陳述。作為台灣的主管機關,NCC理應在面對媒體濫用報導權,尤其是涉及假新聞時,展現出其應有的監管職責。然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當涉及到某些綠媒的假新聞問題時,NCC似乎總是處於觀望狀態,遲遲未做出有效的處置。 相比之下,NCC過去對中天新聞台的處理則顯得尤為嚴厲。中天新聞台遭撤照就是因為多次被NCC以報導不實為由處以重罰,許多裁決甚至在中天撤照後還陸續被翻盤。由此顯見,這些處罰在某些人眼中,似乎並非單純基於其報導內容的問題,而是帶有政治因素的偏見。 假新聞之所以必須被處理的原因,因為不實報導會損害公共信任,還對社會的穩定造成了嚴重威脅。如果特定媒體平台往往帶有鮮明的政治立場,並且在報導時,選擇性地篩選消息,將某些內容放大,甚至不經證實就進行發布,這不僅讓讀者誤解了真相,還可能在社會中激起不必要的對立與爭議,特別是在朝小野大、政治局勢不安,且社會正處於大罷免的各種煽動訊息當中。 如果媒體經常發布具有偏向性的報導,其內容不僅缺乏客觀性,還有意扭曲事實,對比方說某些社會運動或政治事件的處理,明顯呈現出雙重標準。一方面,這些媒體會對反對派人物進行徹底的抹黑,另一方面,對於自身立場偏向的政治人物或團體,卻往往容忍各種疑慮與錯誤信息的傳播。 換句話說,綠媒在報導某些敏感議題時,故意選擇偏袒政府或相關團體的立場,並將與其立場相悖的聲音忽視或壓制。這樣的報導方式,無疑是對媒體倫理的嚴重挑戰,也對台灣社會的資訊透明度構成了威脅。更有甚者,一些重要的新聞事件或政策問題,可能在藉由錯誤誤導,扭曲正確的新聞報導,媒體儼然變成帶有政治目的的宣傳工具。 簡單的說,親綠媒體和中天新聞台在NCC面前的待遇差異實在讓人質疑其公正性。為何對於一些明顯涉嫌假新聞和誤導報導的親綠媒體,NCC卻未能採取同樣的措施?這種不對等的處理態度,無疑使得NCC在公眾眼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也讓人懷疑其是否真能履行起監管媒體的職責。 更值得注意的是,NCC的遲緩處理與其內部結構和運作有著密切的關聯。由於行政院遲遲未對委員進行提名,再過三個月,委員人數不滿的窘境已經快滿一年,這也使得NCC在決策上出現了嚴重的權力空窗期,導致其監管功能大大減弱,包括各種檢驗問題之外,最近甚至被質疑是否能完成電視台換照的審查程序?換個角度說,如果四人運行也沒有問題的話,那民進黨為何不同意縮減委員人數,不足額的三位委員難道是冗員嗎? 面對綠媒假新聞的蔓延和NCC監管功能的缺失,台灣的媒體環境正在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民進黨政府對NCC的放任,難道為了避免觸及那些有利於政府的媒體利益嗎?NCC若繼續保持現有的遲緩態度,恐怕難以再肩負起保障公正、透明資訊環境的重任。唯有通過改革與調整,確保其獨立性和公正性,NCC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監管職能。否則,台灣的媒體環境將無法避免進一步的惡化,甚至走向崩盤的邊緣。 (作者為時事評論者)

Read More

〈社論〉共軍封鎖威脅,台灣最佳的應對策略?

  賴政府強調防衛韌性,27日首先在台南實施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中央社) 賴總統貿然宣布對岸為台灣的「境外敵對勢力」,三月中旬起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實施聯合演訓。日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解放軍已做好準備,隨時可對台灣進行隔離或封鎖。台灣是一個高度仰賴外部糧食、能源的島嶼,面對解放軍隔離或封鎖威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避免兩岸訴諸武力,應是最佳應對策略。 賴清德就任總統之後,民進黨政府不但依舊提不出改善兩岸關係的對策,兩岸螺旋狀惡化還更加嚴重;兩岸當局一來一往,台灣更加風聲鶴唳。為了應對解放軍威脅,賴政府強調防衛韌性,二十七日首先在台南實施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四月還要由八個地方政府實施全民防衛演習;賴總統表示演練從點到線、到面,確保極端狀況下,社會、民生都能如常運作。台灣防衛總動員,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日前《華爾街日報》採訪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國力計畫主任林碧瑩,表示解放軍「今天就可以對台灣實施隔離或封鎖」;報導還指出,大陸封鎖台灣將造成全球危機,而解放軍對台封鎖,第一步將空襲台灣的基礎設施,目標包括軍事設施、港口、機場及能源接收站。此一說法不僅再度凸顯兩岸兵凶戰危的形勢,台灣朝野也應務實面對:一旦解放軍隔離或封鎖台灣,台灣將陷入何種困境? 儘管各方對於解放軍是否封鎖台灣?會不會或何時對台動武?動武或封鎖台灣會到何種程度?等等問題存在不同判斷,但倘若如同《華爾街日報》此一報導,一旦解放軍封鎖台灣,第一步是空襲台灣的港口、機場及能源接受站,此一說法即接近大陸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高級研究員王雲飛提出的「毀三線、建三區」的觀點:摧毀「海峽中線、領海線、能源生命線」,建立「封控區、禁飛禁航區、常態化戰巡區」。 如果解放軍對台灣採取隔離策略,其手段可能包括對接近台灣的船隻由海警船登船檢查,造成商船避開台海的實際施壓效果。曾任中華民國海軍上校、中權艦艦長、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的張競,將「隔離(quarantine)」也翻譯為「類封鎖」。由此觀之,無論解放軍對台灣封鎖或是隔離,都將嚴重干擾外部物資運送到台灣。 進一步來看,台灣糧食自給率約為百分之三十,其他需要靠進口;去年農業部估算,台灣糧食、蔬菜、肉類庫存可維持一年以上,但飼料庫存只能維持三個月以上。與「能源生命線」相較,台灣的糧食安全存量還算相對「豐裕」;二0二二年八月三日解放軍圍台軍演時,經濟部表示石油安全存量天數約一百四十六天、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約十至十一天、煤炭安全存量天數約三十九天。倘若解放軍封鎖或隔離台灣,台灣最快面臨的危機就是「斷氣(天然氣)」。 根據台電公布的資料,去年電力供應燃氣發電占百分之四十七點二;換言之,一旦台灣「斷氣」,恐怕就將失去近半的電力供應,這還不包括家庭所需的瓦斯爐、熱水器等需求。 持平而論,絕大多數台灣民眾不希望兩岸干戈相見,但僅就解放軍封鎖或隔離台灣而言,就將對台灣造成難以承受的重。當然,倘若解放軍封鎖或隔離台灣,勢必引發國際社會干涉,但與其讓台灣走到這個地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謀求兩岸和平,豈不是更佳的策略?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北高行的裁定書 是引據動員戡亂時期的法令嗎?

桂宏誠 陸配亞亞遭移民署廢止在台居留資格,北高行的裁定理由顯示出「先射箭再畫靶」的荒誕。圖為聲援亞亞的民眾。(中央社) 被網紅八炯檢舉的陸配亞亞遭移民署廢止在台居留資格,雖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以下簡稱北高行)聲請停止執行這項行政處分,但最終的裁定並未獲准。然而,北高行的裁定理由顯示出「先射箭再畫靶」的荒誕,連適用的法律竟也是斷章取義。例如,大家已談論到引用「內國化」之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條文時,竟刻意對「任何鼓吹戰爭之宣傳」事項,不寫出原條文規定「應以法律禁止之」。 法官刻意不寫出原條文的原因,是因我國並未制定禁止鼓吹戰爭之宣傳的法律。但反過來想,若已有制定禁止此行為的法律,就可直接引用而無須援引上述內國化的國際公約。但法官為何會扯上內國化的國際公約呢?因為這是某綠營御用律師曾公開過的主張。由此也可看出,法官的裁定猶如配合政府意志射出箭,理由就抄政府及其御用律師的說法,算是再補畫上個靶心而已。 如果親自看過亞亞被指控鼓吹戰爭和武統的抖音,應知那是針對去年賴清德上任總統後的第三天,中共實施「聯合利劍二0二四A」圍台軍演的演繹。在這則抖音的內容中,亞亞並沒有鼓吹中共要攻下台灣以完成祖國統一,而是基於中共反台獨及反分裂國家所可能產生的後果。被民進黨政府聽來最刺耳的,就是最後提到因軍演可能「隔天起來發現寶島插滿五星旗,想想就很高興」之類的話。 但這樣的話在法官的裁定書中,卻寫著亞亞「散布支持中國大陸武力統一中華民國」,故認定有鼓吹戰爭宣傳之事實。然而,「中國大陸」是中華民國憲法仍主張屬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這是個地理區域的概念,本身並不具有行為能力,何況武力統一的結果卻還是中華民國。 正因為法官缺乏對兩岸關係法理的認識,才出現上述不知所云的推斷和論述。事實上,兩岸關係在我國法制上的敘述,應為目前由中共統治的中國大陸地區是個政治實體,兩岸在同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上,台灣地區也是個政治實體。因此,兩岸間只有這兩個政治實體完成中國統一的問題,而這個「中國」也是指有五千年歷史的「祖國」。 法官在裁定書中表示,亞亞的成長背景與具中華民國國籍者不同,也是不同意停止執行離境的理由,強烈意味了亞亞對台灣的忠誠度值得懷疑。然而,中共軍演是針對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亞亞附和或讚賞中共圍台軍演,也只能認定她是反台獨,故法官無法區辨反台獨不等於對台灣不忠誠。 如果政府已宣告當前正面臨中共武力犯台之虞,且現在已積極備戰而隨時可能應戰,亞亞樂見「隔天起來發現寶島插滿五星旗」的說法,確實可認定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但現在仍是民進黨執政後所誇言的深化自由民主時期,卻怎麼讓人覺得他們把法令的「適用」,搞得像是仍存在「動員戡亂時期」的法令呢? (作者為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75學者憂慮思想審查 台灣人民不憂慮?

  75名學者提出「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學者黃德北(右)、馮建三(左)、盧倩儀(左2)指出,台灣言論自由遭壓縮,民進黨政府應懸崖勒馬。(中央社) 在陸配網紅「亞亞」因武統言論遭到強制離境處分後,中研院士陳培哲等七十五位學者、勞團與藝文界人士,日前連署發出「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聯合聲明,針對賴清德總統就任後,不斷妖魔化大陸及以戴紅帽子的方式打擊不同政治意見者,以致台灣言論自由空間遭到快速壓縮,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 總統府對此聲明則強調,「鼓吹對台發動侵略戰爭、仇恨與強暴的犯行,已經觸犯聯合國公約明確規範的犯罪行為,是對台灣自由民主國家體制的挑戰,也牴觸民主言論自由的紅線」。由於事關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七十五位學者的聯合聲明及「亞亞」是否牴觸言論自由紅線,引發激烈爭議。 以「亞亞」為名的網紅劉振亞,因為發布有關武統的言論,被移民署廢止在台依親居留許可,勒令出境;另兩名陸配「小微」及「恩綺」也因同樣理由被限期出境。就事論事,目前在台灣主張統一者確屬少數,主張武統者更微乎其微;因此支持武統的確偏離主流民意,既不應鼓勵,也不為大多數國人接受。不過,這樣的言論究竟是不是鼓吹戰爭?會不會如移民署認定的「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卻有待商榷。 以被陸委會認定鼓吹武統「罪證確鑿」影片為例,「亞亞」認為當時解放軍聯合利劍演習,「絕對是迄今為止威懾力最強、最具攻勢的演習,捍衛國家主權時刻準備著,也許明天早上醒來,寶島上已插滿五星紅旗,想想都讓人開心。」 此番言論確實證明「亞亞」對武統充滿期待,這讓許多人聽了都不免十分刺耳,甚至極為反感;可是這種一廂情願的影片就是煽動戰爭,就會危害國家安全嗎?真若如此,我們的國家安全豈不是太脆弱了嗎?再說,若干民進黨支持者大力鼓吹台獨,以致兩岸關係惡化,台海瀕臨戰爭,他們危害國家安全的嚴重性豈不是更大嗎? 再者,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引用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條第一項「任何鼓吹戰爭之宣傳,應以法律禁止之」,做為驅逐「亞亞」出境的理由。姑不論「亞亞」談論武統言論能否界定為「鼓吹戰爭之宣傳」,就算她真是鼓吹武統,也只是表達立場而非預備行動,同樣屬於言論自由的一部份,難道就可以不保障嗎? 根據大法官四四五號解釋的精神,限制言論「必須基於明顯而立即的危險」,「亞亞」有關於武統的影片有倡議「明顯而立即的武統行動」嗎?會導致台灣「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嗎? 正因為認為台灣的言論自由越來越遭到壓縮,七十五位學者在聯合聲明中指出「賴清德總統自就任以來,不斷妖魔化大陸及以戴紅帽子的方式來打壓不同意見者,進一步激化台灣社會的對立,並用這種民粹主義的方式凝聚支持者的向心力」,「戒嚴時代的思想審查機制已經快速降臨台灣上空,嚴重破壞台灣民主法治的發展」。這些憂慮,其實也是目前許許多多台灣人的憂慮。 蔡英文當年曾經宣示,只要她當總統一天,會努力「讓國民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賴清德也曾宣稱「言論自由得來不易,不僅是國家的重要資產,也是我們應該珍惜的價值」。台灣人民享有言論自由,為什麼陸配就不能享有言論自由?這是七十五位學者提出聯合聲明的原因,也是國人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Read More

〈社論〉全球經濟前景詭譎,台灣備戰策略?

川普表示他將與習近平通話,但川普個性捉摸不定,局勢依舊難測。圖為2019年6月川習會。(路透,資料照) 美國向各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勢將於四月二日啟動,面對因此造成的詭譎經濟前景,全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抱持謹慎態度,最壞的估算是發生難解的停滯性通膨。據傳,台灣已被美國列入「骯髒十五」名單,恐難避免遭到美國貿易報復,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雖然不認同此一傳聞,但日前央行已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經濟部和財政部雖然相繼表示已盤點備戰,並提出因應方法,但仍應密切關注後續變化,務實靈活調整策略。 面對美國發動不分敵我的關稅大戰一觸即發,全球主要經濟體皆持戒慎心態。此次貿易戰規模恐將更甚於川普一‧0,日前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不但下修今年全球GDP成長率預估值零點二個百分點,成為百分之三點一,還毫不諱言下修的關鍵因素就是美國的關稅政策。 川普此次啟動的貿易戰堪稱損人不利己。由於擔心經濟前景,二月份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歷經三個月反彈後,回落到五十點三,僅略高於代表擴張的五十,顯示製造業景氣復甦力道偏弱;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到二0二二年十一月以來最低水準,同樣顯示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心態趨向保守。甚至,十九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上修今年通膨預測,聯準會主席鮑爾直言,美國關稅政策恐將導致暫時性的停滯性通膨。 聯準會坦言經濟前景不確性「有所增加」,與二十日歐洲央行的預測隔大西洋相呼應:若美國對歐洲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第一年將使歐元區GDP成長率減少零點三個百分點;如果歐洲也祭出同樣報復,GDP成長率將減少零點五個百分點,同時通膨率將上升零點五個百分點。如此的預測,與鮑爾的憂慮不謀而合。 今年二月日本十位經濟學者接受調查,還樂觀地推測今年日本GDP成長將會加速,但隨著家庭支出大幅低於預期等數據出爐,而且與台灣同樣高度仰賴出口恐受貿易戰衝擊,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也擔憂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根據路透調查,三月日本製造業商業信心指數下滑,儼然已嗅到山雨欲來之勢。 或許中國大陸已在川普一‧0時經歷過美國貿易報復,面對川普二‧0似乎已產生某種程度的免疫性,OECD下修全球、包括美國今年GDP成長率,但微幅上調中國大陸零點一個百分點。大陸官方將今年GDP成長率目標訂在百分之五,但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也認為面臨很多挑戰。為了提振經濟,大陸官方已提出若干對策,例如擴大家電、三C產品汰舊換新補貼規模,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將伺機推出寬鬆貨幣政策。 尤其是,美國與大陸是全球第一、二大經濟體,川普又一再表示他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好朋友,雙方互動舉世矚目。川普表示雙方經貿對口官員已安排對話,他也將與習近平通話。儘管如此,川普個性捉摸不定,局勢依舊難測。 對台灣而言,無論是否被列入「骯髒十五」名單,對美國貿易順差猛增卻是事實;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四月二日各貿易夥伴都會收到「(對等關稅)數字」,台灣恐難豁免。全球主要經濟體從談判、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角度因應貿易戰,台灣除了針對可能受到衝擊的產業提供協助、設法擴大對美採購、央行審時度勢調整貨幣政策之外,更應積極尋求與美國對等談判,避免一味「親美」損及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

Read More

〈社論〉亞亞武統事件,民進黨的國安獵巫秀?

陸配「亞亞」(前)涉武統言論遭強制離境,她在內政部前舉行記者會,強調自己不希望發生戰爭,沒有鼓吹武統,她主張和平統一。(中央社) 陸配網紅「亞亞」被指控煽動武統論而遭賴清德政府廢止依親居留許可證,移民署強制要求她提前離境,因此出現她上午到內政部抗議人權遭侵犯、當晚就被迫搭機離台的民主荒謬劇。這是陸配因政治言論遭取消居留許可的首例,究竟是她真的逾越法律底線?還是戳破了民進黨「抗中保台」假象?甚至是否會導致廣大陸配成為民進黨政治獵巫的對象?更應持續關注。 依法行政是政府治理國家的根本,也是民主政治得以延續的基礎,而言論自由更是人民監督掌權者的護身符。誠然,百分百的言論自由是理想,仍有些許現實限制。至於亞亞在直播時喊出「希望看到五星旗插滿台灣」或「宣揚中共強大武力」等言論,是否已違反國安相關法律,實有爭議。況且,她僅僅貼出影片就遭政府認定涉嫌宣揚統戰及武統論,政府的行政裁決是否過度解釋,亦有討論空間。 當然,絕大多數國人無法接受宣傳中共武力犯台,也認為這是任何人都不能跨越的紅線。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引用《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公約》第二十條第一項「任何鼓吹戰爭之宣傳,應以法律禁止之」的規定,支持內政部廢止其居留證的處分。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法院混淆了國際公約對締約國之立法義務,與對個人所能直接適用之法律責任之界線。而且,倘若單一陸配就可威脅台灣安全,是否也代表她戳破了民進黨不敢讓國人知道真相的玻璃心,因而遭到報復? 論法理,「亞亞」已提出抗告,既然沒有「立即而明顯的危險」,她應有權留待上訴法院的最後審理結果。不過,移民署疑似無法承受上級壓力而強制她提前離境,內政部長劉世芳還以「她不是簡單的媽媽」為由,辯稱處分有理。就有不少學者或團體質疑,該處分是否不符比例原則?更批評民進黨將「亞亞」當成恫嚇陸配言論的犧牲品,不利於台灣的民主形象。 在訊息快速爆炸時代,政府更應審慎對待網路言論,民進黨藉著近期竄紅的所謂反共網紅「八炯」等人檢舉,就認定「亞亞」涉嫌鼓吹戰爭論,恐已造成寒蟬效應,而更不敢說出民進黨不喜歡的言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董事長、也是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的羅世宏,亦因質疑處分過當而遭網路霸凌,就是各界擔心的負面影響。 試想,既然台灣是民主社會,主張台獨已不是禁忌,甚至是民進黨獲取政治利益的圖騰;反之,人民是否也有主張兩岸統一的言論自由?許多陸配因「亞亞」的遭遇感到風聲鶴唳,不敢公開自己政治立場,深怕成為下一個霸凌對象。連「亞亞」的小孩在學校都被質疑「何時回大陸」,更別說成年人必須面對的壓力! 更令人擔心的是,在民進黨蓄意炒作下,主張統一的陸配恐將淪為箭靶,其子女更恐將無端被指為中共在台協力者;民進黨不接受的任何言論,也極可能淪為執政黨追殺異議者的凶器。 「亞亞」因遭廢止居留證而被迫與其子女分開,卻仍有一群民眾在旁嗆聲,這種行為已失去應有的尊重與道德。維護國家安全固然重要,但絕非是打壓政治異議者的藉口,這正是民主國家與專制政權的最大差異。國人在激情過後應嚴肅思考,要兼顧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應把「國安、國安,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牢記在心,不能讓掌權者重返麥卡錫時代的政治獵巫夢魘。

Read More

〈社論〉想定共軍2027攻台,兩岸緊張沒升級?

賴總統將對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國軍提升立即備戰操演的戰備能量。圖為日前舉行的立即備戰操演。(中央社) 賴總統及民進黨近期反覆指稱,台海現狀並未因其「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而陷入緊張對抗狀態、甚至指控在野黨炒作戰爭恐懼,藉此鼓吹悲情牌。但賴總統將對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國軍提升立即備戰操演的戰備能量及年度漢光演習首將共軍二0二七年攻台列為想定科目,再加上渲染中共軍演強度等,難道不是意圖恫嚇人民以鞏固自身政權嗎? 中共至今不放棄武力犯台、藉此達成其兩岸統一的終極目標,當然是台海現狀的最大威脅,因此北京無法逃避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責任。但民進黨拒絕以中華民國憲法之兩岸定位作為處理雙邊事務的法理基礎,還藉由行政權逐步掏空中華民國、實質化台獨主張的作法,難道不也是傷害兩岸關係、限縮彼此對話空間的破壞者? 對於險峻的台海情勢,美國國務院將矛頭指向大陸當局,稱其在台灣附近的「聯合戰備警巡」明目張膽、不負責任,還找出大陸外長王毅自詡「中國是動盪世界中的穩定力量」的話,諷刺他打臉自己。美國國防部也提到,正「密切關注」共軍在台海周邊的活動。然而,中國大陸外交部直接挑明,這次軍演的對象就是「對外部勢力縱容支持台獨行徑的堅決回應」,也是「對台獨勢力的嚴正警告」。很顯然,大陸當局不避諱地點名美國,儼然已將美國干預台海戰事的可能性,列為對台動武的各種想定之一。 平心而論,台海局勢詭譎多變,認為中共必然武統的正反聲音都有。不過,政府除了平時的建軍備戰外,更必須以誠實態度告知國人真相,不能把國家安全當成鬥爭在野黨的動員工具,更不該政治化如此嚴肅的重大議題,以牟取黨派私利。簡單的說,將對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是何等大事,事前徵詢各政黨意見並不為過。因此,在野黨有十足正當性質疑賴清德此舉的動機,這是民主責任政治的基本原則。 倘若台海緊張沒有升級,國防部為何要將二0二七年當成本年度演習想定?更甚者,為了強化社會民防力量,內政部計畫加速防災士的培訓計畫,讓計程車司機及公寓大廈管理人員接受訓練,並修正《替代役役男服役期滿後召集服勤實施辦法》,打算將演訓召集對象不再限於退役八年內的替代役備役役男。換言之,台海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這是近在眼前的事實,賴清德誇口「我當選、台海風險最低」已淪為謊言。 台灣居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樞紐位置,又位居第一島鏈關鍵地理位置,倘若美國和大陸兩強權為了台灣發生軍事衝突,必然對印太地區、乃至於全球造成難以想像的衝擊,台灣更恐將倒退回第三世界。所有主政者都應有悲天憫人之心,不該輕啟戰端,以免悲劇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雖然仍有軍力優勢,但中國大陸擁有地緣與後勤的有利條件,各有優劣。台灣應以烏克蘭為鑑,畢竟再多的外部援助都躲不過家園淪為斷壁殘垣的慘狀,所謂的戰到一兵一卒都只是逞口舌之快的匹夫之勇,純然只是政治口號。 備戰是國家生存基本需求,但避戰更是主政者的最重要責任。有智慧的國家領導人會以自身優勢彌補先天不足,「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相較於大陸,台灣更應善用民主制度的優勢,並積極推進兩岸官方與民間往來交流,以建構防止戰爭的護欄,進而降低衝突風險!

Read More

〈社論〉民進黨雙標見怪不怪 連司法也能雙標?

  謝龍介指控多件罷免國民黨立委連署書造假,外界卻不見檢方有任何動作,更遑論發起人被羈押。(本報資料照) 民進黨如火如荼推動大罷免,國民黨也祭出反制,連署罷免部分民進黨立委;豈料,台南地檢署以調查「死亡連署」為由搜索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並以涉犯偽造私文書等罪嫌,聲押國民黨台南市黨部副主委莊占魁及一組總幹事劉金輝獲准。事實上,罷免連署出現「死亡連署」或造假並非頭一遭,而且藍營、綠營都有類似案例,台南地檢署針對國民黨台南市黨部興師問罪,其他地檢署是否也應一視同仁、比照辦理? 民進黨的雙標,台灣民眾早就見怪不怪。例如,賴清德要求挺蔡英文的網軍停止對他攻擊,但他卻放任綠營側翼網軍恣意攻擊在野黨;賴清德當台南市長呼籲修改財劃法,但當了總統後卻反對修改財劃法。在政治領域,雙標可由選民自行判斷,用選票決定是否接受雙標;但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如果也變成雙標,人民勢將無所適從,擔心動輒得咎,甚至深陷恐怖氛圍。 令人遺憾的是,去年民眾黨針對柯文哲案進行的民調,百分之五十三點一受訪者對「檢察官能否公正起訴、避免選擇性辦案」沒有信心。甚至,二0二三年的一項民調更顯示,近百分之八十五的民眾認為檢察官辦案受政治力影響。民進黨口口聲聲說「捍衛民主價值」,人民卻普遍對司法沒有信心,這就是台灣人民要的民主價值? 台灣人民對政治力干預司法充滿疑慮,堪稱其來有自。就以柯文哲案來說,檢方對柯文哲聲請羈押,台北地院兩度裁定交保,但北檢卻接連提出抗告,甚至傳出北檢有人放話「不羈押就抗告到底」,而當時起訴書中卻滿是「疑似」、「可能」、「推測」等不確定的「證據」。如此的辦案內容,遭人質疑當然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民間更流傳著「民進黨的黨證真好用」等諷刺之語,檢察官也毫不避諱地與曾因背信罪遭判刑確定的民進黨大老在高檔餐廳餐敘,被媒體披露後還避重就輕回應,經北檢調查認定「違反檢察官倫理規範情節重大」;甚至還有警官、檢察官到洗錢案嫌犯開設的私人招待所接受招待。黑金政治、官商勾結腐蝕民主基石,檢察官卻不避瓜田李下,遭人質疑當然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奇也怪哉的是,涉嫌圖利的台鹽董事長陳啟昱可以在檢方眼皮子底下潛逃,五億多元交保的朱國榮可以棄保偷渡出境,遭判三十年又五個月徒刑定讞的鍾文智可以落跑海外。檢調對朱國榮、鍾文智、陳啟昱都不管用,對民進黨的政敵卻都很管用,對柯文哲一定要關,對莊占魁、劉金輝就要羈押,老百姓真是霧裡看花、越開越花。 事實上,連署書出現「死亡連署」、造假,南檢查辦的此案絕非首例。當初所謂「公民團體」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第一階段連署剔除一千三百四十八份連署書,比率達百分之六,其中就包括「死亡連署」,卻未見檢方偵辦,發起人更沒被羈押。國民黨立委謝龍介還指控,綠營罷免國民黨游灝造假十四件、罷免高虹安造假十三件、罷免國民黨馬文君造假十一件、罷免國民黨丁學忠造假十件。對於謝龍介的指控,外界卻不見檢方有任何動作,更遑論發起人被羈押。 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雙標早就見怪不怪,但如果連司法也雙標,台灣民主要怎麼走下去?附帶一提,賴清德總統補提名七名大法官人選,期許透過此次人選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但台灣有這麼多涉及國安的案件需要有勞大法官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