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桃園第5選區立委呂玉玲罷免案最新民調結果

桃園市第五選區立委呂玉玲。(圖/翻攝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上(6)月23日起在臉書上投放問卷,嘗試了解網路上桃園市各選區民眾對於立委罷免投票的看法,到本月3日第一次調查結束,第5選區(平鎮區、龍潭區)統計結果如下: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73人,其中反對罷免548人(62.7%)、贊成罷免312人(35.7%),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報編輯部) 共1,018人填寫其中男性848人(83.3%)、女性170人(16.7%);年齡50歲~69歲534人最多佔52.4%,其次是70歲以上202人(19.8%)、40歲~49歲157人(15.4%)、30歲~39歲90人(8.8%);在政黨傾向上522人(51.4%)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64人(26%)支持國民黨,127人(12.5%)支持民進黨。 戶籍地在平鎮區538人(53%)、龍潭區372人(36.6%)。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73人,其中反對罷免548人(62.7%)、贊成罷免312人(35.7%),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23日至7月3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5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1,018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去年2024立委選舉資料,桃園市第5選區選舉人數280,634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0,159票。當年第5選區投票率73.46%,呂玉玲89,372票(43.88%)、劉仁照69,022票(33.89%)。 同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34.12%)票、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30.61%)票。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

民調/桃園第6選區立委邱若華罷免案民調曝光

桃園市第六選區立委邱若華。(圖/翻攝自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電子報》從上(6)月23日起在臉書上投放問卷,嘗試了解網路上桃園市各選區民眾對於立委罷免投票的看法,到本月3日第一次調查結束,第6選區(八德區、大溪區、復興區、中壢區華勛12里)統計結果如下: 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28人,其中反對罷免530人(64%)、贊成罷免275人(33.2%),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圖/桃報編輯部) 共995人填寫,其中男性838人(84.2%)、女性157人(15.7%);年齡50歲~69歲541人最多佔54.3%,其次是70歲以上166人(16.6%)、40歲~49歲163人(16.3%)、30歲~39歲83人(8.3%);在政黨傾向上513人(51.8%)表示沒有支持特定政黨,274人(27.6%)支持國民黨,106人(10.7%)支持民進黨。 戶籍地在八德區483人(48.7%)、大溪區259人(26.1%)、中壢區140人(14.1%)。有投票權且表示會出來投票有828人,其中反對罷免530人(64%)、贊成罷免275人(33.2%),剩下的人則還沒決定投票意向。 本次民調由桃園電子報自行設計與執行,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23日至7月3日,透過Facebook廣告精準投放至第6選區之民眾,採用SurveyCake平台進行網路自填問卷,設有地區驗證與防灌票機制。最終經清除無效與重複作答,共取得有效樣本數995份。由於本調查為非機率抽樣,樣本僅反映社群中主動參與者的意見,結果不具全體選區選民之統計代表性,僅供民意觀察與輿情參考。 罷免案要投票通過,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1.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2.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者,均為否決。 以去年2024立委選舉資料,桃園市第6選區選舉人數282,216人,四分之一罷免門檻為70,554票。當年第6選區投票率72.15%,邱若華81,513票(40.93%)、 趙正宇76,346票(38.34%)。 同年總統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82,592人,投票率72.22%,國民黨460,823(34.12%)票、民進黨476,441票(35.27%)、民眾黨413,528(30.61%)票。 2022直轄市長選舉,桃園市選舉人數為1,825,127人,投票率59.46%,張善政557,572票(52.02%)、鄭運鵬428,983票(40.03%)。

Read More

〈社論〉又見匯率劇烈波動,台灣風險值再推升

  前五月出超暴力式成長造成新台幣匯率升值壓力,中央銀行必須提防是否會出現難以遏制的惡性循環。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指出,台灣出口經濟很暢旺,將加重新台幣升值壓力。(中央社) 繼四月底到五月初一陣狂風暴雨之後,近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再現一波劇烈起伏,連帶引發台北股市上沖下洗。今年第一季,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原本相對平穩,但四月初起台幣出現明顯漲勢,再加上兩波陡升,台幣兌換美元匯價已上漲超過四元。台灣匯率勁揚,不同產業固然有喜有憂,但近年來台灣經濟結構失衡更加嚴重,如此強勢的台幣勢必繼續推高台灣的風險值。 不論是四月底、五月初,還是這一波台幣匯率驟然奔向二十八元,來自於美國的壓力若隱若現,畢竟操於美國之手的匯率操縱、關稅報復等等對台灣的攻勢接連重磅襲來,即使美國沒有宣之於口,台灣產業界也忐忑難安。尤其是,在川普關稅緩衝期間國際市場緊急拉貨出單,導致前五月台灣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飆升百分之二十四,更是最近這波台幣匯率躥升的關鍵因素。 從出口貨物結構來看,一至五月出口金額年增率急拉百分之二十四,根本原因是電子及資通訊產品年增率就高達百分之三十七;但新台幣匯率急升卻也腐蝕掉電子及資通訊產品的出口獲利能力,鴻海財務長黃德才就估計,新台幣平均升值百分之一,公司營收就減少百分之三、毛利率下降百分之零點一;穩懋董事長陳進財也指出,新台幣匯率升逾四元,如果不是毛利高的產業,將蒙受很大的匯損傷害。簡言之,新台幣匯率陡升的兩面刃效應也讓出口優勢產業大傷腦筋。 另一方面,電子及資通訊產業鶴立雞群,其他偏向傳統產業的出口類別或者苦撐待變,或者流血輸出。例如機械業前五月出口金額雖然年增百分之四點七,但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已有業者暫不接單,可能因此造成無薪假;塑橡膠及其製品、運輸工具、礦產品、紡織品四大類,一至五月出口金額年增率亮出赤字,對照起電子及資通訊的紅光滿面,只能說是一臉憂戚。 再者,壽險業也在這兩波新台幣匯率猛躥當中飽嘗苦頭,五月份單月重創一千零六十六億元,創史上最慘紀錄,累計前五月由盈轉虧六百一十七億元,淨值蒸發五千五百一十五億元。日前《華爾街日報》更指出,台幣急升對半導體產業和壽險業尤其不利。總體而言,主計總處估計,如果新台幣升值百分之零點三,GDP年增率大約下調零點一個百分點,而三月底至今台幣匯率漲幅約百分之十三,全台灣幾乎都淪為受災戶。 更必須注意的是,在急單效應之下,今年前五月進出口貿易出超金額達四百三十四點五億美元,年增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八點三,這種猛暴性增幅堪稱罕見;然而,出超暴力式成長,又造成新台幣匯率升值壓力,中央銀行必須提防是否會出現難以遏制的惡性循環。 事實上,電子及資通訊產業失衡發展早就響起警訊,尤其是單一產業獨強引發匯率升值,從而削弱其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荷蘭病」疑慮,近年來早被許多學者、專家屢次提出,歷經近來兩波台幣匯率猛升之後,更須嚴肅面對。再者,雖然近來全球高喊AI浪潮、半導體產業被譽為「護國神山群」,電子及資通訊產業逼近出口總金額七成,但半導體相關產業就業人數卻僅占總就業人數不到一成,如此的失衡亟待儘快導正。 過去市場上有「彭淮南防線」之說,並認為這是央行的風險控管線,如今楊金龍總裁的防線在哪裡?市場上和產業界拭目以待。

Read More

〈社論〉民意警訊頻響 賴清德莫忘守護民主初衷

  賴清德總統「團結國家十講」進行不到一半,已引發諸多負面效應,甚至罷團都質疑造成反效果,可能讓大罷免失敗收場。(中央社,資料照) 賴清德總統「團結國家十講」進行不到一半,已引發諸多負面效應,除了遭到在野黨一再拿出史蹟、實證有力反駁,近期多項民調也顯示反對大罷免的聲浪上升、賴清德滿意度死亡交叉,甚至罷免團體都質疑賴清德團結十講造成反效果,可能讓大罷免失敗收場。 賴清德雖然是以總統身分跳到火線,但第二場就因為「雜質說」完全暴露出是為了大罷免加油添火的動機,所謂團結只是煙幕,甚至遭質疑蓄意挑起族群對立、挑釁中共,意圖製造有利大罷免「選情」。然而,台灣早已資訊透明,民智不再被輕易愚弄,賴清德的粗糙論述,顯然已經成為大罷免的大包袱,甚至可能是關鍵敗因。 面對錯誤百出、強詞奪理演說內容的失分劣勢,賴清德恐怕更會因為焦慮越顯躁進,罷免團體與民進黨內卻無力阻攔,台灣社會的分裂危機,甚至高於過去的正規選戰,台海風險也可能因為賴清德更激越的言論,進入爆發邊緣。賴清德聲稱守護台灣人民,卻讓台灣更接近險境,實非一個民選領導人應有的作為。 這不禁令人反思,如果七二六大罷免真的失敗,未能改變立法院席次結構,賴清德該怎麼面對,才是全台人民最關切的發展。以賴清德執政一年多朝野對立、社會對立更趨尖銳的變化,不得不先提醒可能發生、但卻是最不樂見的結果:賴清德如果擺脫不了輸不起的心態,採取更激進的手段,甚至假借「抗中」之名宣布戒嚴,沒收所有民主機制的結果,將給台灣辛苦建立的民主敲響警鐘,甚至引來台海不可收拾的悲劇。 賴清德切莫忘記初衷,除了接下來的幾場論述,應該好好檢視前幾場的錯誤與負面效應,不要再扮演激化族群對立與社會矛盾的暴走族,更不應該以賴清德本人的僵固意識型態再當挑起台海衝突的引爆者;如果大罷免投票結果,未能如綠營所願翻轉立法院席次,就更應虛心檢討發動大罷免的謬誤,謙卑面對選民的抉擇。 如果大罷免失敗,賴清德不應該另闢戰場硬幹到底,而是必須沉澱下來,回歸身為執政者應有的職責,面對全球局勢險峻,執政團隊回到民生經濟第一的正軌。賴清德更該做的,是召開透明公開的國是會議,尊重在野黨與社會上不同意見,凝聚全民共識而非一黨一人執念,扭正上任以來讓人民難以信賴的種種亂象,至少暫擱個人或政黨的意識型態,才可望挽回更多失望的民心;否則接下來的地方選舉,甚至下一場大選,賴清德和民進黨將迎來民意更直接的反撲。 人在做天在看,台灣人民更睜大眼睛緊盯,沒有人能容許葬送孩子的未來。如果這場荒謬的大罷免真的失敗,希望賴清德和民進黨都能警醒,民意如流水,莫忘曾經潰敗的教訓,台灣珍貴的民主果實,更不允許輕易被剝奪與摧殘。 請賴清德務必慎思,台灣不是獨裁政體,賴清德也不是澤倫斯基,眼前的全球局勢與現實環境,都不容許因為躁進踏上絕境。政治是兩面刃,歷史卻是裁判,千萬別成為台灣的罪人。 大罷免進入決戰期,這齣已經無法按下暫停鍵的荒謬劇,只能靠高度智慧的台灣選民,再次發揮民主槓桿力量,給執政者一個震撼教訓。賴清德如果面對大罷免失敗,請務必讓台灣人民還能有起碼的容忍與尊敬,莫忘謙卑對待人民,莫忘守護民主初衷。

Read More

<開講>為了保有美好生活 我們反對罷免

卓伯源 賴總統從不否認是台獨,擔任行政院長在立法院答詢,稱自己「務實台獨工作者」,大罷免只是其台獨起手式。一旦成真,少了國會監督制衡,台獨就不是用來喊的,屆時我們的生活恐不得不變。 卓伯源:反罷免與立場、藍綠無關,而是卑微自保,也是為賴總統好。(卓伯源提供) 賴清德上個世紀末參政,從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台南市長到行政院長,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矢志要獨立建國。台獨對他是一種信仰,而非政治路線。路線可以改,信仰不會變,說到就要做到。如今兩岸愈走愈險,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肇因於許多對抗是他不自覺的反射動作。 2008年賴立委在立法院稱,兩岸直航是一場木馬屠城記,共軍將以大陸民航機做掩護進犯台灣。如果是一般民眾之言也罷,但賴總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留美碩士,這正反映其獨特的人格特質。木馬屠城是發自內心,而且深信不疑,即使所言過於誇大。當民代可以信其所信,光說不練沒關係,可是集大權於一身的總統不行。 如果賴總統主張台獨沒有惡意,是初心、信仰,朝小野大有如一條繮繩,野馬可免於失控,台灣不致陷入兵凶戰危,大家可以安居樂業。他律勝自律,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維持現狀是台灣主流民意,什麼是現狀?當然是自由民主,票票等值,自己的總統自己選,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中華民國必須屹立不搖,中華民國憲法必須徹底實行,「簡單說就是身分證不能換,任何有換証的可能就是企圖改變現狀,大罷免就是。」 大罷免成功,民進黨完全執政,參考過去血淋淋的教訓,立法院將迅速通過各種以改變現狀為目標的法律,據此管制言論,把政敵統統捉起來。2026先拿下地方選舉,2028即著手改變現狀。 英國《經濟學人》稱台海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戰火一觸即發,法理台獨改變現狀是最後紅線,連民進黨人都清楚,萬一開火,台灣生靈塗炭。大罷免是一條導火線,我們有必要冒這種險?貿然打開潘朵拉盒子,是庸人自擾。 反罷免是自救,不想淪為台獨改變現狀博弈的犧牲品。反罷免與立場、藍綠無關,更不是為了挺國民黨、民眾黨,而是卑微自保,也是為賴總統好。 反罷免是為了好好生活,自救救人。救人要無畏無懼,勇敢挺身而出,所有台灣人責無旁貸。公民覺醒,投票自救! (作者為前彰化縣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社論〉和平民主,是打開兩岸僵局的最佳解方

兩岸交流、對話應以相互尊重及對等尊嚴為基本原則,這也是馬前總統提出民主途徑的主因。(中央社,資料照) 第四度率領學生團訪問中國大陸、日前返台的前總統馬英九,出席在敦煌舉辦的活動時,當場表示「我的主張是兩岸要和平民主統一」,而且話鋒一轉說明「和平是不要使用武力或者是武力的威脅」,而「民主就是要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這番話獲得不少掌聲。雖然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隨後回應「台灣前途由兩岸全體中國兒女決定」,卻無法掩飾雙方立場的差異。 戰爭絕對是慘痛的悲劇,因此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政治歧見,是橫跨台海的最大公約數。台灣多年來的民調結果也都顯示,大多數台灣民眾反對中共以武力脅迫手段威逼台灣,即便國民黨執政時也是如此,皆希望雙方能以和平理性途徑化解分歧,尤其是政治爭議。 實際上,連多數大陸民眾都不支持中共攻打台灣。美國「卡特中心」今年五月初公布一項訪問中國大陸人民對中共武力侵略台灣的民調,結果就發現超過半數的五成五大陸民眾同意或比較同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對台灣使用武力」,也等於呼應馬前總統的看法。 至於兩岸關係的最終政治安排為何?應該以何種方式進行交流往來?台灣與大陸雙邊政府應如何重啟對話?這些問題都應以相互尊重及對等尊嚴為基本原則,這也是馬前總統提出民主途徑的主因。要知道,無論是國民黨主張的「和平統一」,或民進黨追求的台灣獨立,抑或是大陸當局屬意的「一國兩制」,最後都擺脫不了民意的支持與否,更何況台灣已是成熟的民主社會,所有政策都必須以多數民意為依歸,因此以民主方式實踐民意才符合台灣社會現況。 因此,當馬前總統提到「和平民主統一」時,民進黨無法提出任何反駁理由,因為主張統一是個人政治理念,而透過民主途徑也是傳達尊重民意選擇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國台辦主任面前重申國民黨的立場,等於就是向中共傳遞一項重要訊息,亦即北京亟欲推進兩岸和解,爭取多數民意是唯一方式,而武力犯台或軍事脅迫等非和平手段都不可能獲得台灣人民的支持。 馬前總統在演說提到一段親身經歷被許多媒體忽略,實在可惜。他表示,他是在香港出生的湖南人,三位姐姐在大陸出生,小妹則在台灣出生,「所以我們五個兄弟姊妹一生就是逃難的過程」。這段描述聽起來彷彿純然是他家庭的人生故事,但代表的卻是中華民族及兩岸人民的苦難歷程,絕非現今未經歷過戰火的人能理解體會。因此,為了人民福祉或民族大業,和平應是解決兩岸問題的最高原則,也必須以和平為手段,否則將斷送兩岸過去數十年努力的經濟成果。 也因此,馬前總統才希望以中華文化為建構兩岸接觸的基礎,因為這是無法切斷且連接最深的聯繫;兩岸應思考如何讓中華文化與當代社會連接、與世界接軌,讓文化跨越政治藩籬,成為消弭彼此分歧與化解敵意的基石。質言之,既然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就沒有碰觸不了的禁忌,更沒有化解不開的難題。 經過數十年的守護與發展,台灣已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基地,且社會文化底蘊遠比大陸深厚,即便民進黨力推「去中國化」都無法完全切斷兩岸文化臍帶。台灣民眾應更有自信地面對中共的壓力與挑戰,主動遞出化解敵意的橄欖枝,讓和平及民主轉變成兩岸互動的主旋律。

Read More

〈社論〉從七股到大樹,綠能禍害真愛台灣?

  大樹和山黑色光電板已盤據大片山坡地,而且距離村落僅約一百公尺,村民擔心爆發土石流恐怕並非杞人憂天。(中央社) 高雄市大樹區和山光電案違規濫墾山坡,把一片綠色樹林剷成童山濯濯,儘管中央相關部會和高雄市政府做出處罰、終止開發,但現在逐漸逼近颱風季,住在光禿案場底下的居民擔憂重蹈小林村滅村悲劇。此案是民進黨政府躁進推動綠能政策九年多來,又一件為了環保嚴重傷害環境的案例,台南、屏東、花蓮等地都爆出綠能開發陳抗案件,這些還不包括一拖拉庫官商勾結、貪汙賄賂弊案,民進黨絕對難辭其咎! 大樹區和山光電案,雖然是最近才因國民黨立委柯志恩領銜連番追擊下才爆發開來,但該案早在二0二二年年底已獲內政部核准開發。根據媒體「上下游」深入追查,這塊五十一公頃的案場推估有四十六公頃用於設置光電,「範圍在四級坡(坡度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以上逼近百分之五十三,地形相當險峻」,而該案場土地屬於台灣自來水公司所有。經過兩年多的開發,黑色光電板已盤據大片山坡地,而且距離村落僅約一百公尺,村民擔心爆發土石流恐怕並非杞人憂天。 近期此案引發廣泛關注之後,雖然高雄市對該案處以終止開發的「極刑」,但仍留下若干待解之謎。其一,民進黨政府推動綠能雷厲風行,台水是否因此受壓釋出土地?其二,當地居民抗爭兩年,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前後會勘十四次,還發現該案開發與原核准不符,卻只能眼睜睜看著青山砍成荒山、對村民的威脅一天更勝一天?其三,政府對該案裁罰百來萬元,相較於數十億元的開發成本、每年四億多元營收,對業者根本不痛不癢,政府拿不出更有效的辦法來愛台灣? 當然,細數下去,該案還可揪出更多疑點;但高雄市政府自豪於AI監測森林,還容得了該案大喇喇地把一大片山林剃成光頭,更是不可思議。然而,回顧過去幾年民進黨不惜破壞生態環境也要狂推綠電,和山案卻又不令人意外。 若說為了「非核家園」破壞生態環境,蔡英文選前的「藻礁永存」當推第一大笑話,環保團體自此發現小英的承諾如浮雲,風一吹就過去。賴清德的本命區台南市七股區更是光電重災區,當地面積一點一萬公頃,就有將近兩千七百公頃被公告為「漁電共生」區,再加上鹽田、台糖地等等,整個七股竟有三千三百多公頃光電區,搞成滿地都是小太陽,農地、魚塭破碎化,當地居民、漁民、農民只能屢次走上街頭陳抗。 強摘的瓜不甜,民進黨眼裡滿是光電、風電,草率行事的後遺症就是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台灣西到台灣東,都不乏綠電災區。根據太陽光電系統公會估計,台灣要達到裝置四十GW光電的目標,「只需要一個台北市大小的面積」,此話看似雲淡風輕,但地狹人稠、日照熾烈的台灣承受得了一整個台北市的光電板帶來的衝擊嗎? 從雲林口湖、台南七股到屏東沿海、花蓮鳳林,光電傷害的是土地和生態,居民、漁民、農民苦不堪言。尤有甚者,台鹽綠能光電弊案陳啟昱遭求刑十二年,前台南市經發局長陳凱凌光電弊案遭起訴…,從二0二一年初到去年九月,因綠能涉及的貪汙賄賂、敲詐勒索等等不法案件,已達六十三案、九十一人遭起訴;甚至,還有槍擊殺人案也疑似因光電利益擺不攏而起。綠能本無罪,卻有這麼多罪惡是因綠能而起! 民進黨口口聲聲愛台灣,看到打地鼠般不斷冒出的光電弊案,就用實際行動來愛台灣吧!

Read More

〈社論〉查水表到馬路公審,誰讓台灣大獵巫?

賴清德總統指出制定中華民國憲法時沒有台灣代表,豈不將全台灣人民都當成黃口小兒戲耍?(中央社) 五月中旬一位陸配在台北某小學外直播遭指控妨害秘密等罪,最近類似狀況接連爆發,連遊客在西子灣拍照,也被自我標榜為「台派」的網友,以「防範紀錄中共可能上岸點」為由制止。民進黨執政九年多以來,大搞「抗中保台」、大罷免,卻嚴重撕裂台灣社會;蔡英文執政時期以公權力查水表,現在所謂「青鳥」更儼然化身「民間警總」進行馬路公審,這種大獵巫的心態勢將讓台灣的社會氛圍更加凜冽蕭颯! 自從二0一六年五月二十日蔡英文擔任總統至今,民進黨執政已九年多,這九年多來,民進黨政府雖然一再聲稱要捍衛台灣的民主價值,但實際上卻為了保衛執政權不惜傷害言論自由。蔡英文任內,不但坐視NCC關閉中天新聞台,更動輒以《社會秩序維護法》查辦抨擊政府的言論,而事實卻證明絕大多數遭到警方移送法辦的案件被法院裁定不罰,不僅平白浪費警察、司法資源,更讓百姓有風聲鶴唳之感。 過去這九年多來,民進黨政府以國家力量干預人民言論自由,已不只是針對政治性言論,連針對公共政策的言論也不放過,台大教授蘇宏達批評故宮的政策就被警方查水表,移送法辦之後法院認定蘇宏達的言論「涉及政府政策,攸關公共利益,屬於可受公評之事」,「個人意見表達與合理評論,屬言論自由保障範疇」。簡言之,包括蘇宏達在內,太多民眾只因不滿政府施政抒發己見,就遭受無妄之災,甚至心生恐懼。 民進黨的大獵巫心態,並不因蔡英文兩任總統屆滿而減弱,甚至還變本加厲。今年四月,一名民眾僅因在社群網站上詢問「陳菊走了?」發文不到四個小時這名民眾就被警方逮捕送辦,結果也被法院裁定不罰。諷刺的是,民進黨卻始終「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放假消息層出不窮,最新的例子就是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十講」第三講中,竟指出制定中華民國憲法時沒有台灣代表;如此公然信口開河,連信而有徵的歷史都能輕易抹殺,豈不將全台灣人民都當成黃口小兒戲耍? 事實上,賴清德和民進黨的「戒嚴」心態早就一再露出馬腳。賴清德在去年五二0就職之前,宣示要「洗滌人心」,這和他日前提到的「打掉雜質」根本前後呼應,就是企圖強力彈壓反對言論,將台灣打造為「綠色一言堂」,這在追求多元、包容的民主社會中,就是一股逆流。也正為如此,當南韓前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之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竟然立刻在社群媒體上發文,遭疑為暗挺戒嚴,更將在野黨比擬為「世界等級的暗黑勢力」,這種容不下監督、制衡力量的狹隘心態,與民主精神完全背道而馳。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賴清德企圖純化人民思想,綠營民代和支持者如響斯應,拿著「抗中保台」神符當起「警總」。先是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向警方舉報在小學附近直播的陸配,再來是在台北街頭拍照也被懷疑「背後有組織在運作」,還有母女檔在彰化高鐵站開直播被女青鳥公審、軍迷竹科工程師拍戰機起降遭疑為「間諜偷拍」、民進黨立委郭昱晴公審自拍路人,連五月天歌迷在台北自強隧道拍照也被青鳥要求刪除、西子灣拍照被青鳥要求制止…。 大獵巫心態在全台灣瀰而漫之,請問賴總統,民進黨政府要不要規定哪裡可以拍照、哪裡不能拍照,以免搞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黃循財訪中國大陸給台灣的啟示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上任後首訪中國大陸,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路透) ■陳世昌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上任後首訪中國大陸,與習近平、李強會面,黃循財與李強會面時強調,願與中方加強在區域和多邊平台溝通協作,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李強期盼新加坡堅持真正多邊主義,共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雙方並簽署人才培養、智慧財產權、第三方合作等多項合作文件。 黃循財上任後不只一次重申新加坡不選邊站,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更語帶譴責認為美國不應破壞全球供應鏈,他與李強都提起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性。黃循財的北京行,除了穩定中星合作關係,更給東協國家立下範本,唯有結合志同道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東協才能免於川普不確定性的威脅,南方市場多面合作穩步向前,是亞洲也是全球的機遇。 黃循財和李顯龍的共同點,當然是祖籍大陸的血脈標誌,然而顯然黃循財的首訪大陸,並非定調尋根之旅,而是主題鮮明的經濟合作。黃循財除了會見習李,極大的收穫應該是汲取中國大陸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科技成就與經驗,還有參與在天津舉行的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 黃循財承續李顯龍宏觀的領導風格,引領新加坡朝向更開放的經濟突破,從已經是全球金融中心的基礎,邁向更前瞻的高科技領域,更積極與東協國家既競爭又合作,新加坡彈丸之地因而持續成為全球亮點。曾經和新加坡並列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卻因為執政當局的褊狹意識形態裹足不前,著實令人遺憾。 捍衛多邊主義,共用合作機遇,確實是面對當前全球經貿挑戰的上策,川普讓美國越走越窄,亞洲區域經濟更需要靠合作才能突圍;從四月初川普掀起新一波關稅戰之後,全球也驚覺必須策略聯盟自謀生路,才能擺脫美國持續的經貿霸凌,更凸顯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價值。合作機遇因為川普的背道而馳再現,黃循財牢牢掌握了難得也是必須的機遇,從這次的出訪中國大陸,更顯示其領導新加坡前瞻的智慧與作為,賴清德忙著清理「雜質」、分化族群,可曾深思此理? 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的新書,集結他深度觀察新加坡的心得,精確又客觀由內而外闡述在地觀察,台灣主政當局應細細咀嚼。看黃循財上任後的諸多鏗鏘有力論述,這次的中國大陸訪問,除了堅定中星合作關係,黃循財更明確強調反對台獨,新加坡外長隨即補充,「不允許新加坡被台獨勢力利用」,又是一個給台灣的當頭棒喝。國際現實如此,賴清德的團結論,必須更開展而非閉鎖在狹隘的「抗中」框架,新加坡是面鏡子,賴清德該細究黃循財如何維護新加坡利益。 理性看待黃循財訪問中國大陸的言論和成果,新加坡和大多數東協國家,顯然對中國大陸的立場和緊密合作是一致的,台灣更不能因此而視東協如仇,反而應該從延續南向與新南向加強與東協合作,甚至藉東協緩解兩岸緊張關係。新加坡曾經數度扮演兩岸橋樑,李顯龍時代可以,黃循財時代當然也能,賴清德如果持續用意識形態捆綁自己,只會讓台灣更陷入絕境。 黃循財這次的首訪中國大陸,成果不只是經濟科技層面,也是新加坡再躍進的起跑點。新加坡是台灣的一面鏡子,賴清德忙著十講之際,應該檢閱黃循財的此次出訪過程與成果,反思自由貿易與多邊主義的真諦。台灣應該往哪個方向走至關重大,錯誤抉擇推向懸崖,將是台灣難以挽回的悲劇。 黃循財接棒李顯龍,讓新加坡滿滿正能量,自信十足邁向新里程,新加坡能,台灣為何不能?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Read More

<開講>談談山東艦編隊訪港

張競 有沒有人相信我在上週日2025年6月22日上午九點多,就猜到山東艦編隊將要訪問香港。果然現在正式宣布,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航艦編隊,其中包括山東艦、延安艦、湛江艦以及運城艦等四艘軍艦將於7月3日至7月7日訪問香港,其中7月5日至7月6日兩天將開放香港市民參觀。 我當時如此判斷理由有四個: 1.有媒體在打聽共艦歷次訪港記錄資料; 2.耳聞香港特區政府調整與推遲舉辦大型公眾聚會時間; 3.軍迷粉絲注意到共軍昂船洲營區整理外觀與清理營區; 4.香港警察總部傳出配合規劃交通管制與安全秩序維護。 事實上在2024年9月香港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在出席人大常委會會議時,就曾經發言倡議解放軍派遣山東艦編隊或是其他艦艇訪問香港。而事實上隨後在2024年11月21日解放軍海軍海南艦與長沙艦確實訪問香港五日;因此香港政壇確實有人認為北京高層已經正面回應李慧瓊在人大常委會發言,但亦有人認為去年長沙艦與海南艦訪港是在為後續山東艦訪港暖身鋪路。 其實期待山東艦編隊訪港一直都是香港社會話題,而且還會牽扯到很多不相干議題;舉例來說,啟德碼頭營運狀況不理想,都還會有香港議員期待山東艦前來靠泊啟德碼頭,希望藉此借東風振興人氣。 不過本次山東艦訪問香港,基本上還是不會靠泊碼頭,而是在香港指定泊地錨泊,參觀民眾還是要在中環一號碼頭搭乘接泊船,名額僅有2000名,而湛江艦與運城艦則是在九龍昂船洲營區碼頭靠泊開放參觀,名額則是8000名;儘管預訂名額僅有10000名,但依據以往記錄顯示,最後能夠登艦參觀人次還是會超過預定名額。 在此也要指出,儘管澳門與香港一水之隔,大家亦經常將港澳相提並論,但解放軍艦艇在香港開放參觀時,其實並不接受澳門民眾前來登記。此種明確切割港澳兩地,倒也是讓人相當驚訝。此外香港政府將會配合解放軍維護安全與維持秩序作業需求,派遣警方人員協助值勤;其中還包括香港水警會在山東艦與延安艦錨泊海域,協助巡邏與戒護作業。 解放軍派遣軍艦訪問香港並且對公眾開放參觀,在本質上算是重要參訪任務與公關項目。除來訪艦上官兵外,駐港海軍基地以及其他駐港部隊也會派遣勤務兵力,並且配合香港警方,支援開放參觀期間,維護安全與維持秩序等作業。當然許多發放文宣資料與紀念禮品都要耗費大量人力,但是香港市民還真是十分捧場,受到相當正面肯定。 英國皇家海軍航艦威爾斯王子號訪問新加坡(圖),與解放軍派艦訪問香港是風馬牛不相干。(路透) 日前媒體曾經密集報導英國皇家海軍航艦威爾斯王子號訪問新加坡,有軍迷懷疑解放軍派艦訪問香港,是否相互間有互別苗頭意味?這恐怕聯想力有點太過豐富,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干,真是過於硬湊胡亂比擬,讀者確實沒有必要人云亦云隨之胡亂起舞。至於有軍事評論者認為,解放軍艦艇訪港可以震懾圖謀不軌勢力,這個聯想力亦是相當讓人嘆服,大家不妨當成故事聽聽就好!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