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藉大分化搞大罷免,誰是中共同路人?

賴清德「綠能你不能」的雙標、揚言「打掉雜質」,還好意思說「團結」?(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日前展開他的「團結國家十講」,首談「國家」、接著講「團結」,還引用台灣抗日先賢蔣渭水「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名言,強調全民與朝野團結一致的重要性。然而,他言談中並不是以國家元首的高度訴求全民支持,反而不經意地暴露出民進黨「非我族類」的排他性格,甚至脫口而出「打掉雜質」的失格用語,顯然所謂的全台巡講並非真為了凝聚共識,而是為大罷免加溫點火。 賴清德表示,「台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的交集,就是台灣人民主體」,並期盼「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台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略併吞,讓團結成為國家最堅實的防線」;他還提到「認同台灣者護台、認同中華民國者反共,不反共的不是真的『中華民國派』,不護台的不是真的『台灣派』,團結力量大,自然能推動國家進步」。 推動朝野和全民團結本來就是執政者的責任,賴清德在民進黨狂推大罷免的此時反覆強調這點,很難令人相信沒有政治意圖。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在這種本該是向全民宣講的場合,重提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和《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還扭曲蔣渭水當年成立台灣民眾黨、向日本殖民政府爭取台灣自治的本意,以偷換概念的作法偷渡台獨主張,有失其國家元首的高度。賴清德並非以總統之尊訴求團結,而是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向綠營基本盤喊話支持大罷免。 眾所皆知,民進黨於一九九九年及二00四年分別通過這兩個決議文的用意,並非真心服膺於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而是企圖打著中華民國招牌為掩護,遂行其台獨建國之「春秋大夢」。 當賴清德說「打掉雜質」的時候,其實凸顯他根本不理解民主政治本質與民主精神內涵,甚至還抱持著「逆我者亡」的獨裁心態!民主政治絕非僅有選舉、罷免,而是整體社會群眾對如何維護制度運作與權力制衡的共同信仰與實踐,其中精髓就是對不同意見的尊重與包容。顯然,賴清德內心還是嚮往威權專制,希望能像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一樣對老百姓呼風喚雨。 對於台灣應如何處理兩岸事務,朝野政黨本來就有不同路線與步調,這在民主國家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政策分歧。但如今民進黨嚴重干擾兩岸民間正常互動,大幅限縮言論尺度,將所有主張兩岸應對等交流的異議者都抹紅成中共的「在地協力者」,導致朝野在這一年多來無法進行理性討論。更甚者,賴政府以行政權扭曲法律,逼迫合法入境、有大陸背景的人士自我審查,使得台灣已失去民主政治應有的基本包容力。 諷刺的是,民進黨以國安為由,一方面擴張政府對兩岸關係不合理掌控的公權力,另一方面又鼓勵綠營側翼網軍恣意炒作兩岸對抗、升高敵意,這種手法與中共壓制自己人民聲音的方式毫無二致。以鬥爭手段來看,民進黨根本就是師承中共,莫非民進黨才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說「所有兩岸交流都是統戰」,指控在野黨的主張是為虎作倀,卻被揭穿其父親賺大陸錢,綠委郭昱晴亦以相同伎倆為名,卻遭披露其夫婿在大陸經商。這種「綠能你不能」的雙標,賴清德還好意思說「團結」?賴清德一邊將台灣民眾貶為「雜質」、揚言「打掉雜質」,一邊又高喊「團結」,這該如何團結?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賴清德用「團結」打造台獨的諾亞方舟?

賴清德用他所謂的「團結」,想要把台灣內部的雜質打掉重鍊,其結果只是讓人看清他獨裁的真面目。(取自總統府網站) 王崑義 聖經中記載,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見到大地充滿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於是計畫用洪水消滅惡人。但他卻發現,人類中有一個叫諾亞的好人。上帝於是命令諾亞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讓他的家人與動物們在方舟中度過一百五十天的大洪水,最終方舟停留在「亞拉拉特山」。上帝並以彩虹做為與諾亞立約的記號,從此不再因人的緣故詛咒大地,而使各種生物存留永不停息。 賴清德執政一年多,上帝必然分不清他是好人或壞人,但是賴清德可能自比是諾亞,所以他自己想要建造一艘方舟,把台灣內部他認為是同類的人或動物,一起載上他所打造的方舟,駛向他理想的台獨國度。只是神話不能當成真實,賴清德把虛擬的神話用他所謂的「團結」,想要把台灣內部的雜質打掉重鍊,其結果只是讓人看清他獨裁的真面目,無法實現民主的真諦。 賴清德從六月二十二日推出「團結國家十講」第一講的國家以後,二十四日隨即又推出第二講的團結。兩講的內容簡單地歸納,第一講是建構台獨的理念,第二講則是支持台獨者才能上他的「諾亞方舟」,其他都是邪惡者,就該打掉或讓洪水給湮滅,他必然認為這是上帝給他的使命。 但是,現在的台灣畢竟不是遠古的《創世紀》時期,賴清德可以神話自己的台獨理念,卻不能真實的反映當前台灣社會的本質。那麼當前台灣的本質又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個民主的社會,民主就是要容納不同的雜質,也要容忍不同的意見,賴清德想要打造一個沒有雜質的社會,也只能到神話世界中去尋找。 既然真實的台灣社會,不是賴清德理想的台獨烏托邦國度,那麼他講國家、團結的目的又是什麼呢?簡單的說,賴清德不過是在複製李登輝時代台灣民主化的歷程。當時民進黨內有一股很深的「李登輝情結」,所以由李登輝掌握的國家機器,連結民進黨在市民社會中所推動的「新社會運動」,在兩相的推力之下,終於瓦解了台灣的威權體制,創造出民主奇蹟的新社會。 只是這麼多年來,台灣雖然民主化了,但是離台獨建國還有一段長路要走,賴清德以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就是要繼續往前更進一步,希望在他主政的年代,能夠實現台獨建國的烏托邦美夢。 問題是,賴清德政府以一個雙少數的政府建構,要實現台獨建國的能力差距極大,所以唯有把台灣內部他認為所有「中共同路人」的雜質,全部用一次次的罷免與選舉,把他們打掉重鍊,才能最終實現他的台獨美夢。 所以,賴清德複製李登輝時代的民主化過程,表面上由民間團體發動大罷免,再由他所掌控的國家機器動員資源與人力配合,他再以「團結國家十講」的名義,催化出團結大罷免的精神動力,希望畢其功於一役。這也是他在講團結的內容中,要提到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緣故,這畢竟是民進黨實現第一次執政的文件,也是「李登輝情結」在民進黨內與台灣社會發酵最有力的證明。 賴清德的台獨建構美夢是否能完成,恐怕還是只能停留在神話的階段。畢竟,台灣社會還有六成的民眾希望維持現狀,更有七成以上人民希望兩岸能和平共處,他們不願意陪著賴清德的台獨建國,毀掉好不容易建構出來的繁榮家園。賴清德想要建構台獨的諾亞方舟,也只能載得動他的烏托邦幻想,卻載不動戰爭可能帶給台灣社會的幾多愁。 陳水扁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讓人看清扁家的貪腐現狀。賴清德建構台獨的諾亞方舟,卻讓人見證他的獨裁心態,所以他所打造的諾亞方舟,只能載得動他的烏托邦幻想,卻會讓他離台灣社會與人民越來越遠,最終方舟載不到他所要的台獨國度,更可能提早沉船。所以,企圖操弄國家機器與市民社會達到台獨目的者,宜戒慎恐懼才是。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本文為國戰會論壇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荒唐談團結,完全扭曲歷史!

賴清德總統團結十講前兩講,不難發現誤用、扭曲歷史之處,而其導向是為民進黨「抗中保台」壯聲勢,目的則是為大罷免添柴火。(取自總統府網站) 賴清德總統團結十講已進行第一講、第二講,兩次講話從猛瑪象、南島文化,講到八二三砲戰、打掉雜質,內容越講越辛辣、越講越分化台灣,而其特徵就是跳接式拼貼出民進黨既標舉台獨、又不敢真台獨的矛盾情結。探究賴清德的這兩講,不難發現誤用、扭曲歷史之處,而其導向是為民進黨「抗中保台」壯聲勢,目的則是為大罷免添柴火,團結倒是離台灣越來越遠! 賴總統在團結十講的第一講中,提到鄭成功來台、清帝國將台澎割讓給日本、台灣人抗日,然後就跳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台灣」。這些內容的鋪排,姑且不論賴清德為何未提及日據時期日本人在台灣的殺戮、掠奪,直接跳過台灣光復的過程就荒腔走板、暗藏玄機。 中華民國推翻滿清,繼承清朝一切對內、對外的中國主權象徵與行使,這也是為何抗戰時期蔣中正總統積極推動廢除各國對中國不平等條約,普獲美、英、法等國際社會成員接受的關鍵因素。也正因為如此,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裕仁天皇宣讀《終戰詔書》之後,九月九日日本在南京與中華民國簽署投降書、十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在台北中山堂接受日本投降。這段歷史很明確地說明:日本是將台澎金馬歸還給中國,而當時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中被稱為中國。 正因為賴清德跳過了這段史實,才會導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台灣」,因為民國三十四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還不存在。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台灣」的關鍵,正是賴清德在團結第二講中提到的「不論是古寧頭戰役或是八二三砲戰,都是軍民團結、不分族群,才能成功守住台澎金馬,也因此守住中華民國」。 遺憾的是,賴清德明明知道不論古寧頭戰役或是八二三砲戰,都是蔣中正領導國軍與台灣軍民攜手抵抗中共獲得的成果,更是為台灣得以成長茁壯奠定基礎,賴清德和民進黨卻始終吝於肯定蔣中正對台灣的貢獻,只片面凸顯蔣中正在民進黨眼中「不正義」的一面。賴清德和民進黨為攫取政治利益而扭曲歷史,由此可見一斑。 賴總統還談到「《舊金山和約》並未把台灣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此亦為無聊之舉。《舊金山和約》是於一九五一年簽署,當時中共雖已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兩岸當局都並非此一合約的簽署方,因此《舊金山和約》當然並未把台灣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日本依據《舊金山和約》,在《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承認台澎金馬屬於中華民國,民進黨等台獨論者所謂「台灣地位未定」,確屬背離史實。 賴清德也提到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議決台灣主權」,則是拼湊歷史的「蒙太奇」之作。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明白寫著「中華民國」四個大字,係因一九四五年聯合國憲章產生時,世界上還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中華民國由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統治台灣;到一九七0年二七五八號決議出現時,聯合國為了避免「兩個中國」,而將中華民國代表稱為「蔣介石的代表」。此一歷史脈絡說明「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議決台灣主權」僅為台獨論者一廂情願的想法,並不被聯合國接受。 質言之,賴總統要團結台灣,必須要以正確的歷史、合理的史觀闡述其論點;以東拼西湊的歷史、扭曲的史觀宣之於眾,只會適得其反。

Read More

〈社論〉以色列能拖著美國入坑,台灣能嗎?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襲擊伊朗,引發全球對中東戰局擴散拖累經濟的焦慮。圖為川普下令攻擊伊朗時的白宮戰情室內情況。(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襲擊伊朗,引發全球對中東戰局擴散拖累經濟的焦慮,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直言對全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威脅,各國也紛紛呼籲重回談判桌,然而嚴重傷痕已然造成。 事實上,回顧以色列建國後的中東局勢,不難發現美國和以色列的臍帶關係,從政治到經濟可謂剪不斷理還亂。以色列鷹派領袖借力使力,讓美國布下重兵巨資,成為背後撐腰的老大哥;美軍在敘利亞、伊拉克等地部署軍隊和先進武器,更成為以色列和宿敵伊朗的有力屏障,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殲擊哈馬斯,也就有恃無恐;而今毫無顧忌攻擊伊朗,拉群美軍轟炸核設施,美國似乎難以擺脫以色列的盤算。 以色列對加薩地區的殘酷輾壓,甚至無差別造成許多平民死傷,即使國際強烈譴責,但是因為有美國的默許甚至縱容,促成這次的歷史性攻擊,聯合國官員甚至稱之為「種族滅絕」。以色列拉美軍攻擊伊朗,除了摧毀核設施,更想一舉推翻伊朗政權;但從伊朗的反擊力道,以色列顯然低估了伊朗的實力,鐵穹攔不住的導彈回擊,也讓以色列嘗到苦頭,衝擊以色列經濟民生。 伊朗在遭受美軍攻擊核設施之後,反激起更強烈的士氣,揚言攻擊美軍在中東的基地、封鎖荷莫茲海峽;前者讓美國忐忑不安,後者更恐讓全球經濟陷入另一波大危機。美國護著以色列引爆的後果,川普勢必承擔更多的責難。 換言之,這場本可避免的中東戰局,始作俑著是以色列,推波助瀾的是美國,不得不令人聯想台海局勢,賴清德上任後頻頻對大陸叫陣,台海兵凶戰危猶勝以往。共軍圍島演習更加逼近,幾度引起全球憂慮台海戰火一觸即發,只能說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讓美國無暇顧及台海。從賴清德的就職週年演說,隱約看到美國背後壓制的影子,如今俄烏戰局一波未平,以色列掀起的中東戰爭,更讓川普窮於因應,甚至可能影響美國在印太的軍事布局,台灣當局必須謹慎面對。 以色列能如此長期「挾持」美國力挺,實乃糾纏不清的政經因素使然。伊朗一旦加大對以色列的反擊,封鎖攸關全球經貿的荷莫茲海峽,攻擊美軍在中東的基地,甚至在美國內地製造恐怖攻擊,都將讓川普陷入比關稅戰更嚴峻的考驗。 以色列和美國儼然像「命運共同體」,也是美國在中東利益的前進堡壘。台灣過去對美國也有類似價值,但隨著太平洋島鏈以及國際大環境的質變,台灣在美國必須傾力幫助以色列的前提下,戰略價值顯然可能被迫陷入取捨,畢竟國力大不如前的美國,已不是川普能夠暢所欲為。也就是說,台灣必須自我克制,不能妄想美軍能像對以色列一般,幾乎無條件的支援。賴清德借「團結」之名全台開講,切勿拿中東情勢類比台海,無法對比的美國支持,既是事實更是現實。 以色列挑起戰端,美軍入坑攻擊伊朗核設施,衝擊全球和平穩定,台海兩岸卻禁不起類似衝突發生,尤其不能、也不可能寄望美國的無條件支援。不論是軍事上甚至外交上,川普絕對都以美國利益至上;賴清德務必想清楚,以色列可以拖著美國入坑,台灣有同樣的條件嗎? 以現勢而言,時間和空間都不站在台灣這邊,美國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中東戰火已然焦頭爛額,還能有多少餘力應對台海變局?民進黨政府千萬不能讓台灣成為另一個以色列!

Read More

〈社論〉以國家之名抹紅在野黨,自貶民主價值

蕭美琴接受「挪威國家廣播公司」專訪抹紅在野黨,無助於化解兩岸敵意,更不可能為潛在的台海衝突降溫,反而暴露民進黨容不下在野黨的狹隘心態。(取自總統府網站) 蕭美琴一年前就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以來,大多扮演輔助賴清德總統接見外賓、訪問團或出席一般性活動的備位角色,鮮少以副總統身分公開談論政策,避免被外界解讀為跟老闆搶鋒頭。但蕭副總統近期難得接受外媒「挪威國家廣播公司」專訪談論我國的外交與兩岸關係,希望能擴大北歐國家對台灣的認識。然而,她在談話中對在野黨的說詞不僅有違副元首的高度,更誤導外國人士對在野黨的真正瞭解,顯然有失身分。 蕭美琴在專訪中鋪陳,台灣安危對印太地區地緣政治有極具意義的重要性,更在全球安全與經濟體系有著不可或缺地位,包括台灣海峽運輸要道、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樞紐位置,以及成熟且尊重人權的民主社會。她強調,台灣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避免衝突發生。 當記者問到北京不願與民進黨對話,蕭美琴表示「中國北京用各種標籤攻擊台灣的民選政府,無任何實質助益。我們的憲政職責是由台灣人民賦予,就是要捍衛台灣的憲法—亦即《中華民國憲法》、政府體制及民主生活方式,這是我們的根本責任」。她指出北京政府不與台灣的民選領袖展開對話,卻選擇「抱持中國立場的代理人或倡議者,進一步製造台灣社會的分裂」。 蕭副總統在專訪中暴露出民進黨慣有的兩個盲點,恐有損其外交長才的美譽。首先,她提到執政黨的職責是捍衛中華民國憲法,卻無視於憲法對兩岸關係的法理定位,民進黨政府更不承認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顯然有意推卸兩岸溝通機制中斷的責任。其次,她指控北京政府不願與民進黨對話,反而找在野黨,不啻於暗指國民黨及民眾黨是撕裂台灣社會和諧團結的「中共在地協力者」! 賴清德與蕭美琴固然主張台獨,但擔任中華民國正副元首就應遵循憲法,而不是忽而認同又忽而否定,如此將會造成憲政體制紊亂及國家認同混淆的問題,更別提這是朝野對立多年的根源,也是兩岸僵局無法化解的關鍵。蕭美琴意在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共對台軍事威脅的真實情況,同時也重申賴政府維持台海現狀及捍衛國家安全的決心,希望能爭取更多民主國家的支持,卻不經意地自曝民進黨多年來踐踏憲政的言行。 蕭美琴為了凸顯中共當局不願與民進黨政府對話,刻意用「抱持中國立場的代理人或倡議者」形容在野黨,不僅違反外交專業,更是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指控在野黨是「中共同路人」,顯然是有意藉外媒之口行朝野內鬥之實。此舉不禁讓人懷疑,當她擔任駐美代表期間,是否也私下大力抹紅在野黨,否則以其多年從事外交工作的歷練,怎會在專訪中無端對在野黨扣紅帽? 蕭美琴有意透過外媒專訪,向國際社會傳達賴清德維持台海現狀及捍衛國家安全的立場,也順勢凸顯中共的窮兵黷武野心,這在各國對中國大陸擴張影響力抱持戒心的情形下,確實能收到不錯效果。但抹紅在野黨無助於化解兩岸敵意,更不可能為潛在的台海衝突降溫,反而暴露民進黨容不下在野黨的狹隘心態。 蕭美琴雖然試圖透過軟性訴求爭取國際支持,但由於民進黨和賴清德台獨調性依舊,兩岸敵意的惡性循環仍然無解。她的「失言」不僅將加深朝野不信任感,更因為她以國家名器在外媒面前大搞國內政爭,而自貶台灣民主價值。

Read More

〈社論〉關稅緩衝期將屆滿,台灣是安是危?

台美關稅談判進度如何?賴政府含糊其辭,以致日前近70個工會串聯高呼至少50萬名勞工恐受衝擊,這與行政院的估計落差極大。(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大戰的緩衝期將於七月上旬屆滿,在此之前,美國已和英國達成貿易協議,和中國大陸經過兩輪談判,以及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緊繃態勢已見緩解;此外,美國和日本、南韓等國的談判也以不同進度推動著。但是,台灣到目前為止與美國談判進度如何?是安是危?賴政府應該說明白、講清楚。 川普是在四月二日宣布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稅率,四月九日他又主動宣布暫停對部分國家、經濟體課徵對等關稅,全世界主要國家與經濟體無不趁著這九十天緩衝期趕緊與美國談判,希望爭取較佳的對美貿易條件。另一方面,相較於全世界其他國家與經濟體,中國大陸絕對是美國的頭號勁敵,川普對中國大陸更是「照顧有加」。 回顧四月二日至今,全球重要地緣政治情勢大致為:俄烏戰爭不知伊于胡底,川普喊停不了;以哈衝突似停還打,六月十八日以色列再狂攻加薩;六月十三日以色列又點燃對伊朗戰火,美國加入攻擊伊朗行列。整體而言,川普對於這些地緣衝突,看來不僅是關注有餘、勸和不足,甚至本身也成為事主。再加上台海兩岸緊張態勢近期雖未升溫,但引爆衝突的因子仍然存在。總體而言,全球地緣政治情勢為經濟前景增添不少不利因素,包括物價、航運等層面皆受影響。 這些地緣政治衝突,加上關稅大戰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國大陸內部因素等負面影響,今年四月之後提出的全球經濟預測都趨向低沉。四月二十二日,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今年全球GDP年增率百分之二點八,比一月的估計值低了零點五個百分點。六月三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第二度下修今明兩年GDP成長率預測值,言明「前景已經惡化」。六月十日,世界銀行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下修到百分之二點三,比一月的預測值低了零點四個百分點。 質言之,雖然元月至今台灣出口大增,但主因是外國廠商為避開關稅戰衝擊先行拉貨,下半年出口情勢恐因關稅大戰緩衝期的結束而趨緊。更何況,以色列發動對伊朗的攻擊,還不在IMF、OECD和世界銀行下修今年全球GDP成長率預測值的盤算之內。 全世界主要國家與經濟體也鑑於關稅大戰勢必衝擊全球經濟,紛紛以加速與美國談判作為趨吉避凶之道。英國率先於五月與美國達成協議,並於六月十六日正式簽署協議,拆彈成功讓英國政府和產業界都鬆了一大口氣。美國和中國大陸歷經日內瓦、倫敦兩輪談判,外加川習通話,已大幅削弱互祭制裁力道,衝突強度減緩,甚至不排除川普訪問中國大陸。南韓與美國雖然尚未達成協議,但近日將展開第三輪談判,南韓爭取在緩衝期屆滿前獲得「雙贏協議」。 另一方面,川普日前抨擊歐盟和日本不公平或不配合,歐盟與美國、日本與美國的談判進度也因此受阻。歐盟與日本都是美國長期盟友,在川普眼中關稅利益與長期盟友關係的優先順序由此可見一斑,台灣也應引為借鏡。 事實上,雖然賴政府一再表示台灣是美國首批談判對象,但台美談判進度如何?賴政府卻含糊其辭,以致日前近七十個工會串聯高呼至少五十萬名勞工恐受衝擊,這與行政院的估計落差極大,甚至地方政府的估計也與行政院落差極大。台灣到底是安?是危?不該讓台灣民眾知道嗎?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轉型無關中正,正義更非去蔣

吳昭明 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被崇榮為神一般,但日據的水利設施是掠奪殖民地的工具。圖為八田與一雕像。(本報資料照) 民進黨政府拋出「轉型正義」政策,醜化兩蔣總統,以遂行其政治目的。但該當被「轉型」以獲致「正義」的絕非兩蔣,而是日據的殺戮與掠奪。 民進黨執政以來,為掩飾其執政無能,乃祭出轉型正義。透過妖魔化兩蔣、去蔣,以凝聚特定的支持力量,進而鞏固政權。不過,轉型正義與兩蔣之間絕非等號,但民進黨所營造的氛圍,轉型必得去蔣,去蔣才可能獲得正義,卻炮製出「曾參殺人」的效果,豈只一般人不察,連藍營也多畏於提出論述,不能有效反駁,竟而縱容民進黨快意行事,滋生包括沒收黨產,及於所謂的附隨組織:婦聯會、救國團。然則,有必要先瞭解兩蔣的「功過」。 蔣中正被標舉的第一件「惡行」:二二八事件元凶。之所以萌生二二八,原因包括日本投降之後大量印製鈔票,收刮物資,造成台灣財經的紊亂,而陳儀治理不當,加上共產黨的操控,遂引發不幸事件等。究責二二八事件,蔣中正的責任在識人不明,用人不當,將二二八歸罪於他,並不公允。相對之下,日據,從一八九五年攻台之役,一直到台灣光復,保守估計殘殺四十萬台灣人,高唱轉型、正義的民進黨卻刻意略過這一段。 接著,民國三十九年韓戰爆發之後的白色恐怖,以那時候的時空背景,是不得不然。筆者忘年之交顏世鴻醫師台大醫科四年級時,因參加共產黨被捕。在韓戰爆發之前,他持續根據潮汐變化,準備接應解放軍攻台,然則,當年情勢,可以想見一二。至於被判死刑的共產黨員,多坦然赴刑場,而陷累紲之災者,不少人終身不後悔加人共產黨。如此情勢下,設若沒有蔣中正的控制,台灣早已易幟,兩岸早已統一。還有,歷經幾次金門戰役,成功守護台灣,蔣中正居功厥偉。 二二八、白色恐怖,實多國共之間的鬥爭,受害者不少屬「紅色」,卻被「綠色」收割,蔣中正也被炮製成屠殺無辜的罪魁禍首,並引以為政治鬥爭的利器,其實兩蔣父子對台灣貢獻良多。除了讓台灣免於被赤化,建設台灣更是兩蔣最耀眼的事功,試舉幾項: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造福貧困佃農。而日據強占民地,開闢為大農場,這些情事,持皇民史觀者刻意忽視,甚至不提。 水利設施也是好對照,近年來一再被標舉的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被崇榮為神一般,反觀兩蔣的水利建設,從北到南興建的大型水庫就有翡翠、石門、德基、曾文、南化。硬體設施兩蔣遠遠高於日據時期,而動機更迥不相同。日據的水利設施是掠奪殖民地的工具,透過水利灌溉,增加稻米、蔗糖產量,輸往日本本土,供應南洋戰場。「做人第一戇,種甘蔗給會社秤」的俗諺,恰是日據掠奪惡行最好的寫照。兩蔣的水利設施,增產農作物與充足民生用水,嘉惠台澎金馬軍民,得以供應人口急速增加的糧食需求。 掠奪者八田被膜拜,造福者兩蔣卻被百般醜化,這是當下台灣的史觀與是非? 至於蔣經國則是歷任總統民調滿意度最高者,最令人稱頌的除了清廉、勤政、親民,重用能吏,完成十大建設,奠定台灣重大建設的基石。所謂「護國神山」台積電,也是蔣經國任內的政績。 省思兩蔣的事功與貢獻,無端被抹黑,但該當被「轉型正義」的日據惡行,或因皇民思維而跳過。對照當下的政府,詆毀兩蔣以掩遮其治國無能、官箴敗壞、文官體制蕩然的困窘。台灣人竟然默許如此轉型,如此正義? (作者為台南人)

Read More

〈社論〉大罷免大決戰,考驗台灣選民大智慧!

大罷免與反罷免兩陣營21日都走上街頭,進入肉搏戰。圖為藍委集結出席國民黨21日在台北榮星花園舉行「北北基反惡罷團結大會」,(中央社) 全台大罷免來勢洶洶,綠營號稱三十一比零壓倒性扣倒藍營,民進黨中央啟動「罷免文宣三箭」排山倒海展開攻勢,二十一日與全台罷免團體大串連,走上街頭訴求「罷免投同意,反共更有力」。相對的,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也號召,二十一日舉行反罷免活動,希望民眾站出來反對大罷免。大罷免與反罷免,進入肉搏戰。 儘管多項民調都顯示,全台多數民眾並不認同大罷免,然而大罷免仍然進入法定機制程序。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調查,至少有十三個激戰區,名單中的藍營民代確實有些岌岌可危;戰鬥藍發動反制,希望藍委都能在逆勢中穩住。 事實上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從出發點就缺乏說服力。民進黨在立法院的荒腔走板,尤其柯建銘總召頻出爛招,民眾看在眼裡其實心裡有數;換言之,大罷免從一開始,既缺乏正當性,更難獲取民意支持。但是,國民黨對大罷免反應步調不一,又被民進黨一步步地蠶食鯨吞,導致今天的劣勢局面。如果真讓民進黨得逞,進而在立法院席次翻盤成功,國民黨的處境勢必更加艱困。 大罷免考驗台灣選民智慧,畢竟選民並非真的愚昧無知,在野黨聯手幾次在立法院的精彩演出,民眾也給予肯定甚至喝彩。但台灣選民恐怕也沒料到罷免行動竟然搞到這般局面,對在野黨的失望,恐怕會反映在比正規選舉更緊張的罷免投票上,萬一選民失望到懶得去投下不同意票,真會應驗了「大罷免,大成宮」。 因此藍營只靠戰鬥藍是不夠的,必須大警醒,反罷免行動更不能有氣無力,尤其多數民眾並不贊同無謂撕裂社會、浪費人民納稅錢的大罷免。相較民進黨荒謬的訴求「罷免投同意,反共更有力」,藍營更有底氣喚起民氣,如果這場「類選戰」還是打不好,國民黨本身也更岌岌可危。 必須提醒全台灣選民,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必須細心維護;選民必須自我覺醒,發揮大智慧,甚至撇開政黨思維,以最真實、最現實的判斷,想清楚該不該站出來投票,該不該同意大罷免,讓民進黨如願完全執政,肆無忌憚加速台灣步上險境;還是凝聚民意怒潮,透過自己手上的選票堅決發聲,鏗鏘有力反對荒唐的大罷免,敲醒執政的民進黨,放棄政治惡鬥,回歸民生經濟正軌,朝野合作提振人民生活與生計。 這次的大罷免,堪稱台灣民主政治最負面的示範,唯有靠選民發揮大智慧,珍貴的民主才有可能撥亂反正。執政的民進黨號召上街頭,已經夠匪夷所思,朝野同一天激情對唱,戲台下的選民只能啼笑皆非。掌握行政資源的民進黨,切勿低估選民的智慧,拿反共來當大罷免的主旋律,徒增選民厭惡感,恐怕只會帶來反效果。藍營更應痛定思痛,理性感性發揮極致,讓選民知道必須高度參與反制,才能成為真正的頭家。 大罷免搞成朝野大決戰,朝野政黨都難辭其咎;但手握珍貴一票的選民,更應該藉由這次的契機,讓朝野政黨弄清楚各自應該善盡的本分。南韓選民剛以超高投票率,給台灣選民做了一次漂亮的示範,民主素養與經驗並不輸南韓的台灣選民,千萬不要放棄展現人民力量的機會,牢牢投下不同意票,讓執政黨收心好好為人民幹活。 大罷免給朝野政黨和全台灣選民都上了寶貴一課:民主政治是台灣全民努力掙來的,不容政客隨意糟蹋,選民務必展現大智慧守護民主。

Read More

<開講>日本媒體烏龍爆料,值得查證澄清

張競 日本媒體共同社與《朝日新聞》指稱依據日本政府官員透露,6月1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高波號(JS Takanami,DD-110)曾經自東海海域進入台灣海峽,並於當日穿越台灣海峽後,駛向菲律賓與該國在14日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日本媒體並且聲稱中國大陸東部戰區,在該艦穿越台灣海峽時,派遣海空軍事儎台進行全程監控。 https://english.kyodonews.net/news/2025/06/332bf02a1394-urgent-japan-destroyer-sails-taiwan-strait-after-china-jet-encounter.html?phrase=GCC&words= 這年頭大家在江湖上都有些日本朋友,所以我透過在東京相關管道,查詢日本艦艇真實動態,這樣讓共同社也沒有辦法隻手遮天,隨意杜撰事實進行新聞炒作。透過日本官方關係,確認在6月12日通過台灣周邊海域之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實際上是驅逐艦伊勢號(JS Ise,DDH-182)以及驅逐艦涼波號(JS Suzunami,DD-114)。最重要的是前述兩艦係航經台灣東部海域南下,而非穿越台灣海峽。 不知是否因為驅逐艦涼波號亦屬高波級驅逐艦,在艦型外貌上與高波號相似度極高,因此日本媒體才會隨意附會渲染報導,但卻不知細查資料,最後搞出此等烏龍爆料事件。不過亦有媒體朋友跟我說,共同社其實是依據法新社所發佈,日本海上自衛隊高波號驅逐艦6月14日與菲律賓艦艇共同實施海上聯合演習照片,然後反過來推算高波號可能動態位置與運動軌跡,刻意編出這個穿越台灣海峽鬼扯傳聞。 各位只要注意到在共同社英文版報導中,特別強調“The previous two transits took place in September last year and February this yea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not officially admitted to the activities.”其實就是替日本政府在切割此種子虛烏有編造謊話。 針對日本媒體屢次炮製此等烏龍謊言,筆者已經在今年3月2日透過《梅花新聞網》以「【張競專欄】日艦穿越台海馬後炮,自取其辱」為題 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22459 分析過此種造謠放話,完全就是自取其辱,而且不但是東京方面不會加以理會,北京對此種拙劣謠傳,也根本懶得搭理。 在此更要不客氣指出,6月19日賴清德總統召集過軍事會談,假若日艦高波號真是曾在6月12日通過台灣海峽,難道顧立雄部長會刻意隱瞞不向層峰回報?假若顧立雄部長不具有這種政治敏感度,那麼不論再怎麼歷練國家安全要職,終究還是不論牽到那邊都還是頭牛。 假若不會知情不報,難道是國軍對於海峽海空域軍事動態監偵作業不力?產生動態情報疏漏現象,讓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高波號大搖大擺通過,而國防部情報監偵工作渾然不覺,這種可能性恐怕更是匪夷所思難以想像吧?難道不值得國安高層查明真相,台灣社會就對日本媒體放話全盤皆收完全採信嗎?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軍事會談會後發布新聞務須慎重

張競 中東局勢升溫,賴清德(圖中)19日下午主持例行軍事會談,關切中國大陸軍事施壓總統。(中央社,總統府提供) 六月十九日下午賴清德總統召開軍事會談,總統府公共事務與新聞發布單位,會後透過媒體管道對外發布新聞資料,並提供總統指裁示事項以及現場照片。但是從新聞發布資料中,業管單位必須權衡新聞發布所預期社會效應,對比新聞發布後所須承擔情報外洩風險;現謹分析如後,祈請各方先進不吝賜教。 首先就各項會議對外揭露資訊來說,公開情報專業分析人員會分別從出席人員與座次安排,理解掌握參與層級與議題指向。多年來研究中國大陸黨政運作者,早就發展出多項「出席政治學」與「座次政治學」分析原則;中共情報體系同樣在此方面,亦具有多年累積經驗與系統性研究成果。 尤有甚者,分析人員亦會從前述資訊,判斷該會議基調係單方面宣達上級政令或是宣示政策意圖,抑或是透過交換資訊與意見,進行實質議事後,再由主持會議長官依據提報內容,考量與會者發言過程中,所曾具體表述意見,再進行裁決指示。 針對前述研析作業指向,會議桌上所展示會議資料,就成為重要參考佐證基礎;分析人員會觀察那些是由會議承辦單位同一準備並提供之會議資料,而那些又是特定體系所準備,專門應對此項集會所可能運用資料。在此特別提醒,分析人員通常是根據會議資料夾樣式,來判斷會議資料分發狀況。 在此次對外公布照片中,有個放在桌面中央之黃色卷宗夾,看起來真是充滿違和感,只要思考此類卷宗夾應不應該出現在此類會議,並且大喇喇地放在桌面,其實亦可看出保密習性與行政工作紀律。而且毫不避諱地讓該卷宗夾快要跨越桌面,更是讓人懷疑,為何會如此放置? 當然從與會者自帶飲水壺,其實亦會顯現出個別與會者衛生保健要求與生活習性。不要懷疑這居然會是個值得注意徵候,只要想到習近平主持開會時,座位前面會有兩個水杯,同時更成為諸多網紅與媒體追查與討論焦點,就知道這些小細節確實是公開情報分析人員所重視關鍵徵候。 同樣對於與會者桌前置放另外一副眼鏡,其實就可證實該位與會者除日常生活所配戴眼鏡外,還會專門配備reading glasses用來閱讀會議資料。當然與會者服裝也會受到關注,文職男性官員是否配戴領帶,軍職人員穿著軍便服,看起來長短袖並未統一,這些服裝細節有時是因為臨時召開會議,與會者來不及換裝,要不然就是會議通知單未曾規範或是沒有說清楚。 公開情報分析人員還會對照總統府官方網站,以便確認總統府並未就總統召開軍事會談發布新聞稿,對照六月十九日總統與副總統公開行程,亦未列入此項會議;因此媒體能夠報導此項軍事會談,講穿了就是被總統府公共事務與媒體關係業管單位「餵送」新聞資料,才能夠有資料報導此項軍事會談,媒體操弄斧痕鑿鑿,但其品質確實相當粗糙,存在高度改善空間。 最後就要談到總統指裁示事項;通常公開情報人員都理解,這些對外公開之指裁示事項,其所預定聽眾其實是台灣鄉親;當然負責要辦理這些指裁示事項之相關單位與部會,也是發布指裁示事項所預定針對對象。 如何判斷此等指裁示事項合理性與水準高低?首先要看下達指裁示者所認知當前狀況是否合情合理,關注對台灣社會無實質威脅或是距離遙遠八竿子打不著事務,能否獲得台灣鄉親認同與肯定?其次就是根據認知判斷,下達應對處置指示,究竟是否在我國政務體系能力與情報工作體系作業涵蓋範圍之內?是不是天馬行空或是亂打高空?台灣社會自有公平判斷。 假如總統下達指裁示事項,應當負責辦理此等指裁示政務首長卻未被邀請出席軍事會談,其實亦是會議承辦單位失職,替會議主持長官預擬指裁示事項時,搞出逗不攏失誤。但若是會議主持長官明明未在會議桌上看到應當領受指裁示者現身,卻還依舊視而不見,繼續下達指裁示,這也會讓人覺得奇怪。 總而言之,官場開會是政治舞台重要戲碼,能否合情合理適當演出,大家都是觀眾,各自評價不同。但是只要對外公布會議資訊,其實都要審慎過濾,千萬別被潛在敵手公開情報專業分析人員,找到能夠深入解讀之蛛絲馬跡。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