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漲電價、帶動通膨,綠別再混淆因果!

丹娜絲颱風過後,中南部14.5萬片光電板散落在海岸、滯洪池、魚塭,這些社會成本誰來埋單?圖為屏東縣佳冬鄉外海太陽光電系統浮台受損漂流上岸,綿延逾1公里。(中央社)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撥補台電一千億元案再度遭到封殺;行政院和民進黨立委黨團對此口徑一致表示,如果電價上漲,勢必衝擊更多民生產業;一旦帶動物價調漲,要找在野黨負責。民進黨政府近年來屢次撥補台電,但台電卻仍瀕臨破產,關鍵因素在於錯誤的能源政策,卓榮泰與吳思瑤的說法,根本就是混淆因果。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撥補台電一千億元,其實和「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並無直接相關,該條例提出的目的,在於「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情勢持續變化」,但台電卻已連續虧損三年,今年前五個月繼續虧損兩百八十五億元,累虧數已達四千五百一十四億元,這與今年四月川普才提出的對等關稅清單風馬牛不相及。民進黨政府鍥而不捨提出撥補台電一千億元,除了今年度總預算當中的撥補台電一千億元遭到刪除,企圖扳回一城之外,民進黨更是擔心台電破產發生在自己執政時期招來罵名。

其次也必須說明的是,台電員工在颱風過後全力搶修,確實備極辛勞,也應獲得肯定與感謝;而此次丹娜絲颱風重創供電的主因之一,在於兩千多支電線桿被強風吹倒。猶記得二0一七年八月花蓮和平電廠輸電塔因颱風倒塌引發限電危機,當時行政院長林全就強調台灣電網韌度必須強化;二0一六年立委選舉,嘉義第二選區候選人林于玲也早就提出「電纜地下化」政見。簡言之,民進黨政府的強化電網韌度支票也開了,在野黨的「電纜地下化」政見也提了,八、九年後嘉義電線桿還是倒成一片,誰該負責不言而喻。

再回到台電的虧損,二0二一年儘管台電累虧為四百一十七億元,但當年度仍有兩百二十三點五億元盈餘;真正導致台電步向破產危機的年度在於二0二二、二三年,先後虧損二千二百七十二億元、一千九百七十七億元,兩年下來合計虧掉四千二百四十九億元,逼近當時的台電資本額。換言之,台電的破產危機完全發生在民進黨執政時期,而且距離蔡英文初任總統的二0一六年已有六、七年之久;也就是,即使民進黨想要把這個鍋甩給馬英九,也會甩得既勉強又離譜。

台電在民進黨執政之後為何發生嚴重虧損?從年虧一千九百七十七億元的二0二三年來看,每度售電虧損近一點一元,二0二四年「僅」虧損四百一十一億元,每度售電也虧損近零點二三元,今年前五月每度售電虧損又提高到零點三六元。簡言之,台電賣電越多,虧損就越大;尤其是,台電向民間發電廠買電的價格高於台電本身發電價格,這就是台電虧損的癥結所在。

再進一步來看,二0二三、二四、二五(一至五月)年台電再生能源發電每度電平均成本為二點五三元、二點四五元、一點九六元,但購入的再生能源每度電平均成本卻高達五點二0元、五點四0元、五點七0元。數據很明確地呈現出:民間電廠生產綠電的確是門好生意,而且不肖民間電廠趨之若鶩到不惜重金、美色賄賂官員。

尤有甚者,這些虧損、每度電平均成本等數據還可以從台電的財報上看到;丹娜絲颱風過後,中南部十四點五萬片光電板散落在海岸、滯洪池、魚塭,這些社會成本又是誰來埋單?

這幾年台電連續鉅額虧損,賠到要靠政府撥補度日,到底誰是禍首?應該不難推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