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罷免投票日已經進入倒數計時,支持或反對者都竭盡全力,希望在最後關頭加把勁,實現自己的願望。然而,面對「處處都有被罷免風險,人人都沒有穩穩過關把握」的狀況下,僅僅是焦慮緊張完全於事無補,大家唯有走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的票,才能真正讓大罷免失敗。
第一波大罷免即將在二十六日舉行,名列其中的二十四位國民黨立委,如果罷免時「有效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數,而且同意票數達到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罷免案就會通過;被罷免者不但立即喪失立委資格,而且四年內不得為同一選區的同一公職候選人。換言之,這一波被罷免掉的人,二0二八年不能在原選區參選立委,要到二0三二年才能參選,對於這些立委當然是極為嚴酷的考驗。
儘管進入罷免投票階段的立委多半都是處於傳統藍營優勢選區,當地縣市長除新竹市外,也都是國民黨籍,但這完全不能保證這些人不會被罷免成功。主要原因是,雖然總體上民進黨的基本盤只占全體的四成,但在部分選區,卻擁有將近五成的實力。根據統計,二十四位立委在二0二四的選戰中得票超過五成的人只有一半,其餘的立委有些跟民進黨候選人只差兩三千票,有些是因為當時綠營分裂,有兩人得票甚至還不到四成。這就意味著,如果藍營和白營的選民不出來投票,他們被罷免的風險就會很高。
事實上,即使是原先得票超過五成的人也並不保險。因為這些選區民進黨的基本盤雖在四成左右,但其死忠選民比例很高;而藍營死忠選民越來越少,理性選民、游離選民和冷漠選民卻越來越多,如此就很可能造成「少數贏過多數」的反常現象。舉例來說,有四成鐵票的綠營中有八成的人出來投同意票,而其餘的六成只有五成的人投不同意票,那麼同意票就會多於不同意票。
平心而論,出來投不同意罷免票,主要不只是為了搶救這些藍營立委的政治生命,更是要保障台灣民主政治的正常發展,以及維護人民言論自由的空間。因為罷免固然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但是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從來沒有一個執政黨全面罷免在野黨的先例,也極其罕見選輸就立即籌劃以罷免來翻盤的政黨,如此情況連不少民進黨內重量級人士都看不下去。
陳水扁就公開表示,尊重不同意見,聽進少數聲音,才是民主真正的內涵,不能說意見不同就是「XX同路人」;呂秀蓮認為「全面性的罷免毫無道理,不是國家之福」;謝長廷則強調,「大罷免是惡的循環」。這三人都曾引領民主運動,也為民進黨執政奠定基礎,儼然是民進黨的精神導師,但他們發表不認同大罷免的論調後,立即被綠營網軍「出征」圍剿。以他們的身分,尚且遭到如此對待;可以想見,一旦大罷免大成功之後,民進黨政府將會更加肆無忌憚,人民的言論自由恐將會遭到嚴重箝制。
此外,賴清德總統已經宣布要恢復軍事審判,雖然他強調「不可能讓台灣走回當年的威權統治」,但柯建銘卻公然宣稱,在七二六罷免投票後,將用刑法一百條追究國民黨立委刑責,並指責在野黨立委暴力、脅迫方式賣國、叛國。試想,一旦大罷免成功,民進黨的政治追殺和司法迫害會增加還是會減少?答案恐怕不難推想吧!
捍衛台灣民主自由,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