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長者長期缺乏運動,行動時若走在崎嶇路面恐引發跌倒風險。中醫師建議,除了提前訓練臀肌,可按摩承扶穴等3穴位減輕「臀肌失憶症」,降低跌倒風險,確保戶外活動安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穀表示,春天賞花是長者跌倒高風險期,經過整個冬天低活動量,肌肉流失、平衡感變差,突然增加戶外活動容易失去控制,走在碎石路、泥土地、樹根等崎嶇路面,被美景吸引,低頭拍照,忽略腳下危險,容易絆倒或滑倒。
他指出,保持步態穩定、預防跌倒的關鍵是如同「穩定器」的臀部肌肉,尤其是臀大肌、中臀肌,負責髖關節伸展與外展,維持骨盆穩定,並在行走時提供足夠的推進力與平衡控制。當長時間坐著不動,可能出現臀肌失憶症,神經肌肉控制變差,可能造成跌倒風險大幅增加。
預防臀肌失憶並不困難,林舜穀建議,長者保持每30至45分鐘站起來走一走、伸展臀部的習慣,同時應改善坐姿,確保臀部坐滿椅面、骨盆中立,不要駝背,每天3至5分鐘臀肌訓練,如臀橋、側步走、站姿髖外展,再加上維持每天快走15至30分鐘習慣,啟動臀肌,避免臀肌失憶症。此外,按摩承扶穴、環跳穴、居髎穴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刺激神經肌肉活性、減少肌肉緊張與萎縮,改善臀部功能,減輕臀肌失憶症。
林舜穀說明,承扶穴位於大腿後側,臀下橫紋中央,約在臀大肌與大腿後側肌群交界處,可用大拇指或手肘按壓10至15秒、放鬆5秒,重複5至10次。
環跳穴的位置在側臥屈膝,從髖關節突起與骶骨尾端的中點按壓,有明顯凹陷處,可深層刺激臀大肌與臀中肌。
林舜穀建議,除了用拳頭或手掌根部按壓15至20秒再放鬆,重複5至8次,可搭配滾筒或網球來回滾動1至2分鐘,加強肌肉與筋膜放鬆。
居髎穴位於髖關節前側,大轉子前上方凹陷處,屬於髖關節活動的重要穴位,可釋放久坐導致的髖關節前側壓力。林舜穀說,居髎穴按摩方式可用拇指或指關節按壓10至15秒再放鬆,重複5至8次,同時搭配拉筋伸展,如站姿髖外展或側躺抬腿,可幫助刺激臀部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