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學童蹲踞困難的原因與治療

■李易儒

學校的健康檢查項目關於骨骼肌肉系統的部分,有脊椎側彎與蹲踞困難2項;很多家長因檢查異常帶小孩來兒童骨科醫師門診進一步檢查時,常常會很困惑地問:「為什麼會造成蹲踞困難?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方式?」

「蹲踞困難」的檢查很簡單:請學童兩腳併攏,往下蹲到底時保持腳後跟平貼於地面,如果會往後跌坐或是必須踮腳尖才能平衡即所謂的蹲踞困難。無法順利做到這個動作的原因很多,需由醫師謹慎評估與檢查確認。

「蹲踞困難」最常見的是跟腱短或過緊,造成腳踝關節活動度受限。檢查方式是在膝蓋伸直狀態下,將踝關節往足背側屈曲並觀察角度,一般正常孩童要有15度以上的背屈角度;接下來將膝關節彎曲90度下再做一次檢查並觀察踝關節背屈角度,正常要有25度以上的背屈角度。

跟腱由腓腸肌與比目魚肌2條肌腱組成,腓腸肌會跨越膝關節,而比目魚肌沒有。因此在膝關節伸直與彎曲狀態下,腳踝背屈角度可以區分到底是哪個部分造成跟腱過緊。

蹲踞困難第2常見原因為體重過重,導致孩童必須墊腳調整重心避免後跌,實際檢查跟腱並不會太緊。其他較少見的原因則是髖、膝或踝關節活動度不良,需要個別檢查診斷。

而「青蛙肢」是一種臀肌纖維化並造成攣縮的現象,過去常因醫師在屁股注射藥物治療造成。青蛙肢導致蹲下時髖關節與膝關節必須外展打開才能蹲下,與所謂的蹲踞困難原因與表現皆不同。現今大多數藥物不需注射屁股,幾乎已無此問題。

大部分學童的蹲踞困難治療重點是跟腱伸展及體重控制。跟腱伸展最簡單的動作是「弓箭步」,將伸展的一腳往後並伸直膝關節勿彎曲,腳跟著地勿抬高,兩腳腳尖方向朝前,上半身挺直讓前腳膝關節下彎約90度。一開始若太緊可先從較小角度練習,再逐漸增加下壓程度,但是整體姿勢保持不變。

有些戶外公園設有跟腱拉筋板,可嘗試站在上面將膝蓋伸直,並逐漸加大腳跟背屈角度。

另一個簡單動作是「站姿前彎」,保持膝蓋伸直慢慢身體往前彎腰並將雙手盡量往足部伸展,可有效地延展下背部、臀部、大腿及小腿後側肌群。若配合拉筋板,更能有效放鬆跟腱及後側肌群。

「弓箭步」、「站姿前彎」動作在家隨時可做,運動前後的熱身與收操伸展更不能少,避免跟腱或腿後肌群過緊,除了改善活動度,也可以避免運動傷害與發炎。

少數孩童踝關節過緊無法透過復健伸展改善,影響運動跑跳功能甚至有疼痛症狀,可考慮跟腱延長手術治療。惟術後持續伸展,仍是維持跟腱柔軟度最主要方式。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