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疾病。中醫認為,透過中藥可改善頑固型異位性皮膚炎紅疹;也有研究證實,針灸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期有緩解的作用。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說,目前西醫常用的藥物治療方式,為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搭配外用類固醇藥膏;嚴重者則會使用口服類固醇,甚至合併使用照光治療、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等來控制病情。
中醫雖沒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名,但根據臨床表現,可歸屬在中醫的「濕瘡」、「浸淫瘡」、「四彎風」等範疇。
研究顯示,中藥可以改善頑固型異位性皮膚炎紅疹、皮損、癢的程度及睡眠品質,減少類固醇使用。
也有研究證實,針灸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期有緩解作用,根據病症常會選取百會、曲池、合谷、血海、三陰交、太衝、風池等穴位緩解不適,改善皮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