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45歲的小芳由診所檢驗出腎功能不佳,腎臟分數不到20,轉介至醫院求診;由於平常沒有覺得哪裡不舒服,甚至覺得自己應該屬於健康狀態,沒想到卻罹患腎臟病,讓她相當不解。門諾醫院腎臟科李坤峰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的早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建議有腎臟病危險因子的人,應「每年」定期量測血壓、腎功能、尿蛋白三項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李坤峰表示,腎臟和肝臟一樣,都是沉默的器官,腎臟病的早期很少有症狀。腎臟負責人體的水份及各種電解質的平衡、維持血壓的穩定、分泌製造血色素的激素,即使腎功能開始變差,它還是會想辦法把事情做好做滿。也因為如此,當身體真的出現腎臟病的症況時,代表腎臟功能已經差到身體無法平衡及完全代謝廢物。
如何確認自己是否罹患早期腎臟病呢?李坤峰指出,「定期檢查」是最好的方式,如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老年人(六十五歲以上)、痛風、長期服用止痛藥、有遺傳性腎病(常見為多囊腎病)等腎臟病危險因子者,建議「每年」定期量測血壓、腎功能、尿蛋白。血壓平常就可量,後兩項檢查則需要到醫療院所來驗,若檢驗結果確診為腎臟病,民眾也不需過度擔心,因為腎臟病若能早期偵測、早期介入,治療效果相對提升。
李坤峰強調,慢性腎臟病並不可怕,怕的是太晚發現。有危險因子的族群,應每年定期追蹤檢查,而本身沒有危險因子且年齡超過四十歲以上者,建議多加利用免費成人健檢,最少「三年」檢查一次腎功能及尿蛋白。有效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不暴飲暴食等習慣,平常做好身體保養才是面對腎臟病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