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美中之間除了關稅戰持續升溫,美國貿易代表署當地時間十七日發布對中國擁有與營運船舶課高額港口費、中國承造但非中國營運商的船則課較低費用的計畫,藉此打擊中方在海運的主宰地位、振興美國國內造船。
根據美國財經新聞網CNBC報導,美國在拜登政府時期就開始調查中國主宰造船業,目前全球多達七成五到八成的商船皆由中國建造。美國貿易代表署今年一月認定,中國在海運、物流和造船領域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
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表示,港口費將按每趟赴美航程收取,每艘船每年最多徵收五次。而最新公布的內容已較二月時的方案放寬,當時的計畫是按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徵收,但遭美國諸多行業強烈反彈。
十七日公布的計畫從六個月後開始,對中國船東和運營商的中製船舶每趟美國航程徵收每淨噸五十美元費用,接下來三年裡的費用是每淨噸年增三十美元。
至於由中國建造,但非中國運營商的船,則按淨噸位或是貨櫃數量收費。六個月後的收費方式為每淨噸十八美元或每只貨櫃一百二十美元,接下來三年裡每淨噸年增五美元或按比例增加貨櫃費用。目前從中國駛往美國的貨輪通常平均運載約一點二萬個四十英尺貨櫃。
通常從亞洲出發的航程平均停靠美國四個港口。航運公司和業內組織警告,若按每次靠港收費將導致美國消費者成本攀升,損害美國農產品出口並威脅碼頭工人就業。貨櫃商曾稱必要時將停靠美國港口的次數減半。
港口費原本也擬適用目前還在訂單上的中國船舶,但在業界強烈反對下暫緩。不過美國貿易代表署指出,營運商只要能提出訂購美製船舶的證明,則現有或未來將有的中國船舶可獲最長三年免徵港口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