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攝)
穿出巷子,旁邊就是高雄市立文化中心,除活動為民眾增加藝術視野,在廣大腹地上,市民藝術大道上有人行道上的藝術座椅、鋼雕藝術品與馬賽克地面拼畫等,讓生活與藝術共同呼吸,打造城市美學。
鋼鐵業堪稱高雄產業龍頭,二十餘年前,市府舉辦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在文化中心周遭留下許多藝術品,原本冷洌剛硬的材料,經過藝術家巧手,化為各式各樣的型態,有舞者翩然起舞,展現強韌生命力,笨重的素材,也有了視覺美感和速度感。另有「詩的迷宮」、「石鼓藝術燈箱」、「風之舞旗桿」,「光影音樂盒」和藝術燈光座椅等。

(記者林雪娟攝)
美麗的邂逅還不只於此,文化中心旁有許多創意公車站,更讓人莞爾,除增添城市美學,也讓等公車不再枯燥無味。如學校前的「那些年,我們一起度過的青春」,有沒有熟悉感,整座公車站成為一座木製書桌,上方有隨意擺放的書本、鉛筆、尺等文具,旁邊掛著巨大綠色書包,仔細看,公車椅赫然是板擦等;另外圍繞在文化中心附近的其他公車站,也各具特色,如「遇見沁涼」,炎熱的南台灣,上方冰塊逐漸融化,水滴沿著公車亭滴下,讓戶外等車,有沁涼感。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