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價值.共下守護」系列課程搭配文資補助政策說明會9日首登場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鼓勵公私有文化資產管理人進行日常維護、定期檢修、防災防盜、緊急應變、使用或再利用經營管理等作為,新竹縣政府文化局一一四年度規劃「古蹟價值.共下守護」系列課程,首場九日在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辦理,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報名。

文化局表示,本場分為二堂課程,「傳統建物屋面常見損壞與管理維護重點」邀請曾任臺灣漢式傳統瓦作調查研究、傅明光司阜瓦作傳習計畫共同主持人的劉敏耀擔任講師,解析傳統建築屋面常見損壞狀況與原因,例如通風不良、屋面漏水、植生攀附、瓦片劣化、木構件腐朽等情形,建議可行的日常管理維護做法,也提醒管理人應適時尋求專業協助,強調公私協力共同維繫文化資產價值的重要性。

文化局團隊接棒「文資補助政策說明會」,將說明「新竹縣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管理維護補助計畫」的申請重點,鼓勵文資管理人一發現建築物生小病就趕快看醫生處理,避免拖延成大病,可有效降低後續大幅整修的經費,以「花小錢,省大錢」概念延長文資生命週期,也減輕管理人負擔。同時宣導地方與中央層級的文資補助流程,透過學員交流反饋,讓新竹縣文資夥伴們共學、共好、共榮。

文化局表示,文化資產局今年挹注竹縣管理維護補助款五十萬元,搭配縣府及議會支持加碼三百萬元,期有效減輕管理人負擔,並達到保存本縣珍貴文化資產的成效。每案補助上限最高十五萬元,五月底截止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