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46歲的貝貝(化名)曾是歐洲導遊,被診斷第3期HER2乳癌完成治療後,又遭遇罕見的免疫副作用「副腫瘤症候群」,造成她語言能力退化、走路困難,治療挑戰更甚一般病友。
貝貝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積極復健,努力恢復語言與行動能力,雖仍有後遺症,她選擇走出去、安排旅行,如前往峇里島放鬆身心,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與熱情。她鼓勵病友:「這段時間撐過去之後,回頭看,妳會感謝當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癌症希望基金會日前舉辦「掌握治療新知 同行治療之路」乳癌學習營。活動不僅有病友貝貝分享生命經歷,更邀請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鍾奇峰、馬偕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張源清3位專家,介紹HER2陽性乳癌、三陰性乳癌及荷爾蒙陽性乳癌治療新趨勢。
醫師鍾奇峰指出,乳癌與遺傳基因息息相關,隨著基因檢測日益普及、價格也更為親民,有家族病史者可考慮主動了解自身基因風險。
「乳癌病人懷孕不會增加復發風險」,醫師張源清提醒,年輕乳癌患者在治療前,若有生育規劃,應儘早與醫師討論是否凍卵,以保留生育力。
針對荷爾蒙陽性乳癌且復發風險較低的病友,在完成18至24個月的荷爾蒙治療後,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暫停用藥、安排懷孕,產後再補足療程。
醫師黃俊升指出,HER2乳癌惡性高,易復發轉移,但目前已有多種治療方式,包括傳統化療、標靶治療、ADC藥物等。近期,健保也已擴大給付新一代ADC藥物,用於符合條件的轉移性HER2陽性及ER、PR陰性且HER2弱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項,建議病友接受治療時需依照醫囑用藥,如有不適請立即詢問醫療團隊,也協助病友與雇主了解回歸職場的資源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