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成大USR計畫 永續曾文溪流域農業

成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王雲哲在課堂中,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曾文溪流域的分布與特性。(成大提供)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王雲哲教授主持的「曾文溪的美麗與哀愁:從水文與人文歷史、特色產業、到人工智慧數位永續系統的建置與驗證」,榮獲教育部第四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特色永續型計畫。

王雲哲指出,這項計畫是前期「以微生物科技導入台南市大溪北地區的智慧新農業」、「以微生物科技導入大台南的智慧新農業」、「台南400年:從倒風內海到東原山林溪北傳統特色產業的升級之路:復振與新生」的延續與深化,除了繼續推動實踐場域的共融友善環境、發展友善農業與著力地方特色生態觀光、建構更完善的生態產業鏈外,更聚焦人工智慧數位孿生技術,以強化坡地堪測與工程防災。

王雲哲表示,前幾期計畫主要由生命科學系蔣鎮宇教授主持,以微生物科技導入並推動友善農業為重點,已在合作場域裡有很好的成效。本計畫將奠基在這些基礎下,繼續與高雄大學、聯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台南大學等夥伴大學及在地聯盟攜手共學共創,培育產業人才。

王雲哲指出,農業的永續發展有個很關鍵的核心,就是要了解並維持坡地的健康度。他參與計畫已長達6、7年,過去受科技技術的限制,工程研究多聚焦於坡地及水資源探討,而隨著資訊科技大幅進步,本期計畫將導入人工智慧數位孿生技術,建立工程防災平台,進行坡地監測、防範與預警更甚是災後的復原機制,並適時邀請更多專家參與,提升整體研究深度與應用價值。

計畫將以川文山作為首個示範基地,安裝溫濕度、雨量、地表位移與振動等多組感測器,即時收集環境數據,並透過人工智慧數位孿生電腦模型計算與分析,評估崩塌風險與覆蓋量,進一步發展預警系統,以強化坡地防災能力,確保農業發展的穩定與安全。

(記者施春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