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內閣滿意度崩跌,還不趕緊大幅改組?

卓榮泰(右)民調滿意度出現死亡交叉,包括經濟部長郭智輝(左)在內的不少閣員都飽受爭議。(中央社)

在五二0即將來臨之際,出現賴清德總統計畫進行內閣改組的傳聞,雖然行政院和立法院民進黨團都立即駁斥,強調「內容純屬臆測、子虛烏有」,但坊間繪聲繪影,直指若干閣員不適任,未來如何發展,已在政壇掀起議論。

內閣應否調整人事?可以從幾個角度觀察。從二000年以來,陳水扁和馬英九總統任內,都各任命六位行政院長,蔡英文任內,任命四位院長;而三位總統上任後首位任命的行政院長,任期都不長,唐飛只做不到五個月,劉兆玄和林全也都不滿一年四個月。所以任期將滿一年的賴清德,即使在五二0前後調整內閣人事,於法既無不合,也沒有特別突兀之處。

其次,閣員去職除了健康因素或在官場水土不服,通常不外乎天災人禍處置不當、違法犯紀、施政出現重大缺失、或嚴重失言引發眾怒,而最重要的,則是當事人適任與否?以此檢驗幾個被質疑的閣員,顯然比較客觀。

以經濟部長郭智輝為例,去年十月他拋出到菲律賓呂宋島蓋再生能源電廠,再將綠電輸送回台灣的構想。當時外界就不看好;經過經濟部深入評估,發現國際上尚未有符合呂宋海峽水深條件的海纜實績,短期雖可透過電池船送電,但每度運輸成本高達五點五元,「以現階段而言,成本、技術與法規面均有待克服,更存在地緣政治風險」。照理說郭智輝自然應該打消念頭,但他卻堅持「按照最新的計算方式,送電回來價格只有約一點二五元」。

又好比台電員工在勞動節赴經濟部抗議,要求官員為錯誤的能源政策道歉,郭智輝竟然怒嗆「看不下去他可以離開呀」。此外,賴清德與魏哲家宣布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後,郭智輝竟公開打臉,非但聲稱政府「事前不知情」,還以蒙古症形容英特爾。凡此種種,顯示郭智輝非但一意孤行,毫不尊重專業,而且口無遮攔,目中無人,這樣的人是否適任?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

另外,衛福部長邱泰源上任後也是風波不斷,像是波波牙醫、健保點值相關爭議,都讓醫界搖頭,急診壅塞風暴更讓許多病患受累,連賴清德都看不下去;環境部長彭啟明不擅溝通,民進黨立委都頗有微詞;教育部長鄭英耀過度政治正確,還要求高中生簽署「青年服勤同意書」;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在軍演期間飲酒作樂、內政部長劉世芳僭越司法,直接公開指揮台北市警察局辦案等等,在在都證明卓內閣中確實有許多成員既不稱職,更不適任。

事實上,從民調中就可以充份看出這一點。去年五月卓榮泰上任到今年三月,內閣施政滿意度平均百分之四十四點六八,不滿意度百分之三十六點五,但最新公布民調卻顯示,卓內閣整體施政表現不滿意者四成六,滿意者四成二,不但是一年來不滿意度首次逾四成,而且已死亡交叉。就此來看,儘快改組換將正好是呼應民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野黨和民眾的非議之外,民進黨內部對於賴清德團隊不問專業度,先問「信賴指數」夠不夠的用人哲學,也詬病已久,幾個「賴友友」閣員之所以成為箭靶,就有黨內派系暗中策動的傳聞。有鑑於此,就算五二0內閣不動如山,預料今年年底之前,很可能會出現內閣改組,關鍵只在幅度大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