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篙竹減產被搶食 農民棄收

被山羌吃的的轎篙筍。(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縣阿里山地區特產轎篙竹這幾年枯死嚴重,產量不及往年的一半,今年筍季開始的時候久旱不雨,產量又腰折,更慘的是,因為轎篙筍數量有限,加以台灣獼猴、山豬掠食更加嚴重,連山羌、藍腹鷳都來搶食,由於被野生動物捷足先登,筍子更加稀少,許多筍農因為不符成本效益而棄收,苦不堪言。

轎篙筍是嘉義縣阿里山地區特產,產量占全國九成以上,但轎篙竹前幾年開始出現大規模死亡現象,從海拔一千五百多公尺往下擴散至一千公尺以下,由於轎篙筍是鄒族原住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對山區經濟衝擊相當大,造成轎篙竹死亡咸認為氣候變遷和竹林老化被是主要原因。

阿里山鄉許姓筍農說,轎篙筍減產,幾乎不夠台灣獼猴、山豬塞牙縫,受損情況更加嚴重,筍農嘆稱,台灣獼猴、山豬吃剩下就是筍農的收入,但今年慘到竹林內筍子寥寥無幾,根本不夠工錢,筍農只好放棄採筍。

轎篙筍又稱為石竹或石篙筍,生長在高海拔一千三百公尺以上,每年五、六月是採收的季節,是嘉義群山地區特產,每年僅採收一次,為期一個月左右,採自然野放種植,為天然、營養的野生高纖蔬食。

當地筍農說,轎篙筍可食用部分為出土的嫩莖,肉質厚、纖維軟、味鮮美,適合燉、煮、炒、煨等各種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