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海生館喜迎超萌海馬寶寶

 

屏東海生館喜迎小海馬寶寶。(記者毛莉翻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台灣水域館近日喜迎海馬寶寶。這些新生小海馬的誕生是自然界中少見「父職育幼」現象,成為館內春季的療癒亮點,也展現飼育員在生物繁殖與照養技術上的成果。

屏東海生館指出,海馬的孵育過程由海馬媽媽將卵產進雄性海馬腹部的育兒囊(孵卵囊)中,經過約二至三週懷卵期後,再由海馬爸爸「生」出小海馬。這種由雄性擔任懷孕角色的特殊機制,不僅展現父愛,也提升了小海馬的孵化存活率。

海馬身形挺立、尾部呈S型彎曲,能靈活纏繞在海藻、水草或其他附著物上,有助於穩定身體,與隱身於環境中;游泳時依靠背鰭與胸鰭快速擺動,但每分鐘僅能移動一至三公尺。

屏東海生館表示,海馬擁有細長的吻部,捕食時會快速伸出瞬間吸入獵物,形成強大吸力。雖然每口進食的量不多,但進食次數頻繁、代謝率高,每日可進食數十次甚至上百次。

對於剛出生的小海馬,穩定攝食是生存關鍵,初期必須供應適口性高且體型極小的活餌,並在水質穩定、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細心照護,才能有效支持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