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就任總統一週年系列社論〉
賴清德就任總統一年以來,在經濟層面,台灣內部缺電疑慮揮之不去,產業失衡更加嚴重,房價居高不下;台灣外部面臨川普政府對等關稅衝擊應變遲緩,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帶動半導體產業加速外移,分散國際市場卻又不進反退,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更是毫無進展。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七的民眾不滿意賴政府過去一年拚經濟的表現,顯然是給了賴政府一張不及格的成績單。
先從台灣內部看起,五月十七日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但不僅要面臨百分之九十五火力發電的「髒電」威脅,而且供電穩定度更像走鋼索;電力吃緊,除了加重跳電危機,電價上漲壓力也恐將墊高製造業、服務業生產成本,甚至帶動物價調漲的可能性。要知道,二0二二年起台灣一直通膨壓力罩頂,今年第一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還超過百分之二警戒線,賴政府可以恍如無事,百姓卻是冷暖自知。
其次,雖然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率達百分之四點五九,看似亮眼,但實際上卻是基於兩大因素。其一為二0二三年GDP年增率僅為百分之一點一二,比較基期偏低;其二為更加依賴高科技電子產業,去年電子資通產業出口比重再攀升到百分之六十五點二,較二0一六年高出二十一點一個百分點;產業失衡直線上升,意味其他產業所獲政府關愛眼神不足。產業失衡又導致產業間所得分配差距拉大,台灣經濟、社會發展體質更不健康。
再看,雖然打房政策讓房價漲幅趨緩,但信義房屋房價指數顯示,今年第一季全台房價仍較去年第一季上漲近百分之六。年輕族群買不起房,民進黨高喊的「世代正義」純屬口惠;甚至房價高漲、通膨未解、低薪依舊等因素,導致新生嬰兒數連年滑落,台灣整體發展前景雪上加霜。
從外部形勢來看,近期最主要的衝擊來自於美國對等關稅壓境,日前TVBS發布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九的民眾對賴政府減少美國關稅對經濟影響沒有信心;另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四月民調,百分之八十六點四的民眾認為川普新關稅政策對台灣衝擊大。合併這兩項民調來看,賴政府雖然信心滿滿,但與民眾的想法根本脫節,甚至感覺賴政府過度親美反而傷了台灣。
民眾普遍不信任賴政府有能力應對美國對等關稅壓力,絕對其來有自。台積電擴大在美國投資設廠,經濟部長郭智輝坦言在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可能外移。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外移,恐將排擠在台灣的投資,人才、技術可能跟著出走美國,甚至有業界人士擔心台灣半導體產業空洞化,但民眾卻看不到賴政府拿出具體因應對策,更擔心賴政府的信心喊話只是空話。
近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急升,更恐將挫傷台灣出口競爭力。尤其是民進黨政府一再說要積極爭取加入CPTPP,如今依舊徘徊門外;民進黨政府說要分散市場,但無論對歐洲還是對東協,出口占比大致維持在二0一六年的水準,分散市場只是把對大陸出口減少的比重移轉到美國,然而如今衝擊台灣出口的壓力源卻來自於美國,如此的分散市場恐由減壓逆轉為增壓。
無論對內還是對外,一年來經濟政策幾無可以振奮人心之處,民眾給賴政府不及格的成績單,毫不令人感到意外! (系列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