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關係兵凶戰危,外交困境越陷越深

〈賴清德就任總統一週年系列社論〉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六度呼籲賴總統召開國是會議,但賴清德卻置若罔聞。(中央社)

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屆滿一週年,但執政成績從各家民調來看幾乎呈現滿江紅,民進黨再怎麼幫他擦脂抹粉也徒勞無功,無法翻轉國人給他不及格分數的窘境。面對國際情勢瞬息萬變的挑戰,賴總統不僅不願放下身段團結朝野,還變本加厲地藉著大罷免惡鬥在野黨,罔顧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六度呼籲總統召開國是會議的殷切期盼,只能以「鬥」來形容他的執政績效。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日前公布賴總統就職一週年執政滿意度調查,發現國人對他處理台美關係、兩岸關係及兩岸軍事衝突的看法都趨於負面。民進黨向來吹捧台美關係史上最佳,但僅有三成一同意,卻有三成七表示不滿意。對於攸關國家安全的兩岸關係支持度,更有超過半數的五成三不滿意他過去一年的兩岸政策成績單,亦有五成受訪者擔憂兩岸可能爆發軍事衝突。很顯然,如此民調結果與民進黨自詡為「台灣主權捍衛者」的形象,天差地別!

從TVBS與《聯合報》民調結果亦可發現,國人普遍對賴清德的兩岸及外交表現感到不滿意。外交方面,TVBS調查結果是五成一不滿意、四成支持;《聯合報》也是五成一不滿意、僅三成認同。至於兩岸關係,TVBS有高達五成八不滿意,只有三成六滿意;《聯合報》則是五成四不滿意,僅三成二滿意。若對照政黨支持度,賴清德僅獲綠營基本盤力挺,中間選民及藍白支持者都不滿意他第一年任期的表現。

平心而論,台海陷入兵凶戰危的險境,完全是賴清德及民進黨打造的劇本:藉著遊走台獨路線的邊緣遊戲刺激中共,對外打悲情牌爭取國際同情,對內則惡鬥在野黨以鞏固權力,把憲法賦予在野黨的國會監督權都抹紅為配合中共削弱國安戰備的同路人。當掌權的執政黨反覆以莫須有罪名,無端指控在野黨出賣國家主權時,這個國家非但無法團結向外,更易造成內部分裂對抗,最終結果是執政黨得利、全民受害!

當然,中共不該傷害兩岸人民情感,恣意對台軍事恫嚇、外交脅迫,畢竟戰爭只有輸家,對台逞凶鬥狠更只會把兩岸推向對立面。北京當局極力反台獨,卻未能深入理解台灣民眾真實想法,反而在無形中助長民進黨離間兩岸關係。可惜的是,兩岸執政黨皆因自身利益考量而固執己見,使得希望兩岸和平共處的音量更形微弱。

眾所周知,沒有平穩的兩岸關係,外交努力事倍功半。台灣僅能在APEC(亞太經合會)峰會露臉,其他國際會議像是WHA(世界衛生大會)、ICAO(國際民航組織)或氣候變遷公約等,都看不到台灣的身影。賴清德將對美關係當成外交的唯一,藉著兩岸對抗尋求美國支持。但川普不同於一般傳統政治領導人,一切從現實利益出發,連帶也對台美關係造成不小影響。

正如國民黨立委陳永康上將點出的國安問題,賴清德缺乏整體國家戰略架構與前瞻能力,利用意識形態濾鏡看重大國安缺失,到頭來只能以戰術行動因應中共對台措施,只談備戰卻忽略避戰,容易導致誤判與衝突。

台灣正面臨嚴峻外部壓力,賴清德應思考召開國是會議,藉著與在野黨對話的契機,促進朝野合作、全民團結,才能共同應對國際情勢與台海變局的挑戰。  (系列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