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近6成家庭是僅由1至2人所組成,老老、獨老成未來趨勢,形成隱憂;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25日指出,113年長照需求人口約89萬人,較112年約增加3萬人,而家中負責照顧者女性仍占61%,當少子化與高齡化成為家庭與社會照顧者的挑戰,呼籲政府由法規上明確照顧責任應由家庭成員共同分擔。
家總表示,台灣地區家庭人口數持續下滑,113年平均家戶人口僅2.47人,且1人戶就有37.7%,2人戶有21.3%,兩者合計占達家庭總數的6成,老老、獨老已成趨勢,尤其平均餘命較長的女性更可能遇到。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等長照需求人口,113年約89萬人,較112年約增加約3萬人,目前家庭長照已普遍出現5080(50歲子女照顧80歲失能父母)、8050(80歲父母照顧50歲身障兒女)及8080(老老配偶相互照顧)的困境。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指出,長期照顧服務法於104年公布,使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將家庭照顧者納法國家。長照服務法明訂保障被照顧者與照顧者尊嚴與權益,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包括喘息服務、技術指導、支持團體、心理協談等方面的支持。
家總表示,調查顯示,台灣地區家庭照顧者照顧老年失能、失智家人平均約7.8年,每天照顧11.7小時;照顧身心障礙家人平均約13.6年,每天照顧11.6小時,3成照顧者因此而辭去或影響工作,有2成照顧者自認健康不好,甚至無時間好好就醫治療,許多家庭照顧者的人生因照顧家人而被迫按下暫停鍵。
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綜合規劃組組長顏詩怡表示,統計顯示,女性仍份演著傳統的照顧者角色,近年家中負責照顧者之男性比例雖有增加,但整體上女性仍占61%,但婦女對家庭的福利和社會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至今沒有充分受到公認與肯定,要求政府在法治面上應加強婦女與男子平等充分參加所有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家庭照顧工作。
家總指出,115年台灣將邁入長照3.0時代,更應全力營造家庭照顧者人權友善環境並落實保障,打造一個免於長照恐懼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