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保護學子上下學安全,市府宣布,啟動「學生通學安全守護專案」,透過跨局處合作,優化校園周邊通學環境,道安會報從工程、教育、執法三面向切入,導入科技執法,警察局並首度推出「順安專案」,針對五項行人違規執法,教育局的交安教育則從一小時增為兩小時,並和交通局配合,針對各校接送需求量身打造,全方位守護學子安全。

北部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市長黃偉哲表示,中小學生未成年,除搭乘大眾交通工局,多由家長接送,針對學校周邊交安部署,採因地制宜方式,維護市民全時段交通安全和順暢。
交通局提出十八歲以下兒童青少年傷亡數據,大部分都非兒少本身造成,因此跨單位合作,針對學區周邊進行交通設施、人行空間和接送動線等進行整體檢討優化,透過道安會報,強化跨局處協作,聚焦學生上放學人車的熱時和熱點。
工程部分,包括人行環境、通學步道、路口交通工程設施優化及相關標誌標線與人本設施規劃;執法面則擴大科技執法建置,除原先二十七處「不停讓行車」據點,將再增加十七處,整合違停、闖紅燈、超速等,警局也推出「順安專案」,針對道路障礙、人行道違停、行人違規、未依標誌標線停車再開、不停讓行人等行人交安重點違規進行執法,並提高見警率,在學子上放學重點時段,增派警力進駐校園周邊,執行交安指揮、巡邏和取締等。
教育局除增加交安教育時數,並依照各校不同環境,進行接送動線和校門前車流管理,如「封路」型,封閉部分時間和路段為行人徒步區,如北區大港國小和東區後甲國中;校園「得來速」車道,如紅瓦厝和東區大同國小;規劃「避車灣」,如進學國小、南大附小;「調整行人全時相,上放學時段,部分停車位禁停」等,並協助學校建立校園周邊道路安全地圖,強化交通情境認知和警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