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二十九日在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三講中提及,一九四六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沒有派員參加的」,前國民黨發言人林家興痛批,這是百分之百的事實錯誤,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則驚呼「總統不應該帶頭說謊」!
賴清德也提及民國二十五年的「五五憲草」沒有台灣人參與。吳宗憲指出,當時台灣是有代表的,如果賴總統搞不清楚,可以上國民大會資料庫、國史館資料庫查找相關資料,總統現在說謊成性,之前已經被人踢爆好幾件,現在簡直是為了罷免一直說謊,還是賴總統覺得只要不是民進黨派出去的,所以就不是台灣的代表?
國民黨立委林沛祥也批,當初台灣明明有十八名代表,怎麼可能說台灣人與當初制憲無關?這是推拖、偷換概念,顛倒是非的言詞,難免會讓人聯想有特定政治目的及利益,這又讓人想起賴總統曾說「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
林家興指出,事實上當時台灣還是日本的殖民地,一邊是備受壓迫的次等公民,一邊是歷經政治啟蒙新生準備制憲,可以去翻翻當年的報紙輿論民情是如何選擇與看待。
林家興指出,時至今日,藍綠不同黨派、民間各方對近代中國史、台灣史、中華民國史有不同立場、有不同歷史詮釋。無論原因出於對檔案史料的解讀還是政治立場,都還算是「正常」、可以論辯的範圍,可以理解,「你要翻案也可以,各憑本事,但依照政治立場剪裁、刪除、顛覆歷史事實就太誇張了」。
林家興說,中華民國的國史館歷經多次政黨輪替依舊存在,它的歷史檔案也依然存在。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的相關資料,制憲國民大會台灣省代表名冊上清清楚楚地記載了台灣省的制憲代表名單以及他們是如何被選出的。
林家興認為,賴清德總統有個人獨特的史觀已經不是新聞,但不管你想當台灣人、中國人、中共人、中華民國人、日本人都好,「拜託尊重一下基本的歷史事實」,這些人的後人許多人也都還健在,聽到賴總統這樣扭曲歷史、抹煞先人的功績,他們做何感想?學術界及社會大眾看到一個當總統的可以如此沒有是非黑白,又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