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未全面拆除蹲式馬桶 盼提升如廁文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網路上傳出「所有蹲式馬桶將被全面拆除」環境部一日澄清為錯誤說法,未來會逐步增加公廁數量,並將坐、蹲式馬桶比例達三比二,呼籲民眾提升如廁文化,如衛生紙丟馬桶、自己弄髒自己清。

環境部舉辦「如廁體驗你分享 票選標示加碼抽」記者會,邀請民眾參與公廁品質意見回饋與性別友善廁所標示票選,總獎價值達新台幣二十萬元。

針對網路上傳出「所有蹲式馬桶將被全面拆除」一說,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一日澄清,目前政府沒有計畫要廢棄所有蹲式廁所,蹲式廁所的數量在現階段不會減少。

顏旭明進一步說明,過去內政部營建署(現改為國土署)十六年前所定的建築技術規則,當時的公廁馬桶蹲坐比是二比三,現在目標是將坐式與蹲式馬桶的比例提升至三比二,經統計目前坐式馬桶約占五十三點六%,蹲式馬桶占比約四十六點四%。

他強調,目前全國列管約四萬五千座公廁,未來會朝向增加公共廁所的數量,蹲式、坐式馬桶都會增加,並以增加更多坐式馬桶的數量為優先。

顏旭明說,台灣已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超過六十五歲人口數量大於二十%總人口數項),坐式馬桶對於膝關節退化者及行動不便者而言,可降低跌倒風險,更為安全、友善;推動坐式馬桶也是符合國際趨勢,且方便清潔打掃。

環境部盼提升台灣「如廁文化」,在硬體上考量到所有使用者,增加如身體不便者、性別友善的廁所等;也請民眾蹲式廁所方向正確,坐式廁所不蹲在上面,自己弄髒自己清,並尊重、感謝清潔人員等。

此外,顏旭明也再次呼籲「衛生紙丟馬桶」,指老舊建築並非管徑小,而是因長期未清洗而累積排泄物結垢造成阻塞;檢視過去公廁的阻塞原因,從未發生過衛生紙造成阻塞,真正的阻塞物通常是衛生棉、尿布或其他塑膠類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