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成示意圖)
又到了兩年一度的「U12世界杯棒球賽」。在台灣,U12少棒比賽是推廣棒球運動的重要基礎,隨著賽事強度與比賽頻率的提升,年輕球員面臨的運動傷害風險也逐漸增加。這當中,骨關節預防醫學在青少年運動員的健康維護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是處在發育階段的少棒選手,更需要有系統性的運動傷害預防措施。
少棒球員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
1.持續性投球造成肩肘的疲勞性傷害:這類傷害主要源自長期重複性的使用,特別是投手長時間重複投球動作,使得尚未完全發育的骨骼與軟組織出現壓力性損傷,因而疼痛不適,影響運動表現。
2.膝蓋與踝關節扭傷:由於練習或比賽時的快速跑壘、急停與轉向動作頻繁,膝蓋與踝部成為肌腱、韌帶受傷的高風險區域。
3.肌肉拉傷與疲勞性骨折:過度訓練導致肌肉過勞或骨頭在未發育完全時承受過大的負荷,常見於訓練量過高的情況,尤其是在小腿或是前足的骨頭。
「預防勝於治療」在運動醫學中尤其重要,透過科學並客製化的訓練安排、定期身體檢查與良好運動習慣的建立,能有效降低傷害發生率。常見的預防策略有:
1.控制投球數與休息日:遵循國際棒球協會與醫學建議,控制每週與每場比賽的投球數,並規定足夠的休息時間;尤其是夜間足夠的睡眠更為重要。
2.正確熱身與拉伸:賽前熱身與賽後拉伸不僅可提升表現,也能降低肌肉與關節受傷風險。
3.動作技術指導:在專業教練指導下,做出正確的投球與跑壘動作,避免錯誤姿勢造成慢性運動傷害。
4.定期骨骼與肌肉檢查:透過復健科、骨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評估,能及早發現潛在的結構性問題,適時作治療。
5.鼓勵多元運動參與:避免過早專精單一運動,讓孩子有更多時間發展全身的肌肉與協調能力,有助於減少過度使用傷害;在國外雙棲球員表現優秀的很多。
教練與家長是小選手健康的重要守門人,必須了解孩子的身體在尚未發育成熟的前提下,不應一味追求成績而忽略疼痛所帶來的健康訊號。當發現孩子持續抱怨手肘或肩膀疼痛,應立刻停止訓練並尋求醫療協助。對於U12少棒選手而言,在快樂享受打球的當下,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與重視預防醫學,是確保他們健康成長並持續熱愛棒球的關鍵,讓台灣棒球在健康的基礎上繼續茁壯。
(作者∕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