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屏息的川普關稅「放榜日」,東亞國家淪為重災區,日本、南韓被課百分之二十五重稅;東南亞更是哀鴻遍野,越南雖然因為率先投降換來減為百分之二十的待遇,但轉出口商品仍被處百分之四十高關稅。東亞成為川普關稅戰的重磅攻擊目標,台灣面對鄰國的遭遇,切勿抱持幸災樂禍心態,應該自求多福尋求出路。
觀察川普從四月二日「解放日」到最近「放榜日」的關稅戰極限施壓手段,可以歸納出攻擊—拖延—威脅—再出手的基本套路。例如,越南選擇第一時間就「跪下」,看似得到不差的待遇,但最終還是輸家;尤其在普遍淪為焦土的東協區域經濟體系,很難獨善其身。川普的終極目的,是希望透過關稅牢牢掌控亞太地區,藉以圍困中國大陸;然而亞洲國家真的甘心被美國掐住經濟命脈?川普算盤恐怕未必能妥妥實現。
川普不輕饒日、韓,因為兩國的新領導人,不再是美國說了算的順民。東南亞除了是川普以力服人的最好目標,更是川普認定為中國大陸洗產地的重點區域。這兩個關鍵因素,都給台灣幾個清楚的啟示,執政當局有必要深思妥應。
首先是越南經驗告訴我們,選擇對美國百依百順,未必能獲取較大利益。川普關稅戰老調重彈,不分敵友無差別與全世界為敵,考量的核心因素還是美國利益,甚至以「血洗」對方為優先戰術,從未顧及盟友利益。台灣在川普的戰略布局中,到底是「堅若磐石」的盟友?還是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賴政府應該慎思明辨。
第二,切勿犧牲台灣權益,尤其攸關生死存亡的農工等項目,一旦門戶洞開,若干產業恐將雪上加霜,經濟可能重創,面對競爭激烈的全球經貿,台灣更無招架之力。特別是東南亞已非避風港,企業恐陷入出走和生存都困難的窘境。
第三,勿以經貿換武器,如果賴政府選擇以犧牲台灣產業,換取美國軍購等虛幻的戰略誘餌,更將深陷兩岸關係螺旋狀惡化的泥淖,台灣將在川普棋局中兩頭輸。賴政府應以阿富汗、烏克蘭為戒,謹記守住經濟才能保台灣。
第四,應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從關稅戰過程可以領悟,只要能堅持立場,不對川普輕易妥協,即便難逃美國重拳,然而只要擁有核心實力,長期就有與美國周旋的籌碼,川普如果討不到好處,他的「彈性」還是可能出現。
川普先喊話對加盟金磚加課百分之十關稅,只是反映出他的憂心,而且恐將加速更多國家另謀出路。以金磚為核心的全球南方經濟架構,才是美國未來的大敵,也是川普促成的全球經濟秩序重組契機。台灣應審慎評估,尤其是看清川普的企圖心之後,賴清德還要脫中入北嗎?
東亞淪為川普關稅戰的重災區,給台灣極為清晰的啟示。東南亞哀鴻遍野之際,勢必加快和中國大陸結盟共生。川普其實低估了東協的實力與潛力,還在用高高在上的心態頤指氣使;然而東南亞已非吳下阿蒙,與中國大陸的歷史、經濟淵源,更非川普可以斬斷紐帶。台灣面對川普的不確定性,除了自求多福,更須深思在亞洲地緣政治與經濟的角色,不能盲目成為美國的棋子,否則將在因川普質變的東亞局勢中更顯孤立,一旦被美國用完即丟,處境將更危險。
川普重擊亞洲,關稅戰只是冰山一角,深層意義與未來發展,台灣沒有誤判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