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院內感染 國衛院開發洗手監測系統

 

國衛院與部立桃醫開發醫護人員手部清潔監控系統,以防院內感染再度發生,系統研判準確率可達72%。(國衛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衛院與桃園醫院共同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以物聯網技術監測醫護人員進入病房後、及離開病房前是否完整洗手,如用水洗手未達40秒者,系統也會主動提出告警,以避免醫療照護感染之不良事件發生。

國衛院指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是影響病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歐洲的調查研究,約有19.2%的加護病房病人及50%的住院新生兒至少經歷過一次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其中約有20%至70%是可預防的,為了降低感染風險,醫護人員的手部保持乾淨衛生是最簡單有效的防範措施,然而全球醫療機構中醫護人員對手部衛生遵從比率,中位數卻約只有40%。

桃園醫院在2021年1月爆發台灣首起COVID-19院內感染事件,起因是加護病房醫師執行患者插管後,未確實落實手部衛生,導致自身及後續一連串感染。

部立桃園醫院副院長鄭舒倖表示,桃園醫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共同開發加護病房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以桃園醫院作為臨床場域的驗證地點。這套系統能隨時提醒醫護人員落實手部衛生,進一步優化院內感染防治。

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廖倫德表示,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考量護理人員隱私,採用被動式感測技術,透過藍牙訊號進行人員定位,並結合壓力感測器與超音波感測器,無須使用需主動刷卡或配戴手環的射頻識別,降低對醫療作業流程干擾,並來量測洗手的時間與動作,經研發後系統對洗手行為的偵測可達到72%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