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閱涵
記得初讀俞平伯先生的〈春〉,便為那篇章裡描寫的春柳所打動。那般婀娜多姿的柳條,裹挾著春天的氣息,在文字間舒展開來,彷彿能聞到沾著露水的清香。今日漫步河畔,看著迎風輕擺的柳枝,不由得也生出幾分寫意的心緒來。
春柳總是最早醒來的。料峭的春寒裡,當梅花尚未綻放,楊樹的嫩芽還在猶豫,柳樹已經悄然吐出了細細的新綠。起初是一抹淡得幾不可見的黃綠色,像是畫家輕輕涮過的一筆,又像是晨曦中未散盡的霧氣。漸漸地,這抹色彩愈發濃郁起來,柔嫩的枝條舒展開來,在春風中輕輕搖曳,如同少女散開的長髮,又似綠色的瀑布懸垂而下。
樹的姿態總是那樣柔美。它不像松柏般挺拔剛勁,也不似梧桐那般端莊肅穆,而是帶著一份與生俱來的靈動與柔韌。春風拂過,柳枝便輕輕擺動,像是在和風兒共舞。陽光透過枝條灑下來,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影,斑駁流動,宛如一首無聲的詩。每一根柳條都是那樣纖細,卻又韌性十足,任憑春風如何肆意,也不曾折斷一枝。
最令人喜愛的是那一串串柳絮。春深時節,柳絮紛飛,如同雪花般輕盈,又似棉絮般柔軟。它們乘著風兒,在空中輕輕飄蕩,有的落在青草上,有的飄在水面,有的則隨風遠去,不知要去向何方。這飄飄灑灑的柳絮,妝點了整個春天,給春日增添了一份詩意與浪漫。童年時,常常伸手去接飄落的柳絮,那輕盈的觸感,至今仍印在記憶深處。
春柳不僅美在形態,更美在氣韻。它像一位優雅的舞者,以最柔美的姿態詮釋著春天的韻律。清晨,露珠懸在柳條上,晶瑩剔透,隨著晨風輕輕搖晃;午後,陽光穿過柳條,在地上織就一片綠色的光網;傍晚,夕陽的餘暉染紅了柳梢,為這婀娜的身姿又添了一層柔美的色彩。
春雨來時,柳樹更顯嫵媚。細雨打在柳條上,水珠順著枝條滑落,像是翡翠串成的珠簾。雨後的柳樹愈發青翠,在濕潤的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這時候站在柳樹下,能聽到雨滴滑落的聲音,細碎而清脆,彷彿是大自然最動人的樂章。
柳樹的生命力是那樣頑強。寒冬過後,它總是最早甦醒;酷暑來臨,它依然保持著盎然的生機;即便是折斷了枝條,也能很快發出新芽。這種生命的韌性,常常讓我想起那句「柳營斜部伍,抽條幾度青」的詩句。在它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自然的美,更有生命的頑強與希望。
最難得的是春柳的氣質。它不像牡丹那般富貴,不似菊花那般高潔,而是帶著一份平和而溫柔的氣息。它不爭春,卻總是春天最早的使者;它不炫耀,卻用最柔美的姿態裝點著春天的景色。這種氣質,正如俞平伯先生筆下所描繪的那般,既有水鄉的溫婉,又有文人墨客的雅致。
在我看來,春柳就像是大自然的詩人,用最優美的姿態訴說著關於春天的故事。它溫柔卻不軟弱,柔美而不媚俗,以其獨特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每當春天來臨,看著那一株株抽出新綠的柳樹,我的心中總會湧起一股暖意,彷彿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的永恆。
如今,站在這春光中看柳,更能體會到前人筆下「楊柳依依」的意境。那輕柔的柳條,不正是春天最好的注腳嗎?它們搖曳生姿,低垂如織,將整個春天裝扮得婀娜多姿。而我,也願做一個安靜的觀察者,細細品味這春天裡最美的風景。